多年前,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一批EMBA學員去英國交流訪問,他們在考察了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輝煌後,再對照如今的沒落和頹勢,不禁大加感慨。

這些學員對一個英國教授提到了正蒸蒸日上的華為,對方說,華為不過是走在世界上一些曾經輝煌過的公司走過的路上。

2012年,任正非也提到了西方愛立信、思科、摩托羅拉等大企業的沒落問題,他說,「西方公司的興衰,彰示了華為公司『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正確。」

任正非還說過一句話:華為必死無疑...

為了延續企業的生存,任正非在華為一直強調降熵增、長期奮鬥的重要性,就是為了避免走上西方那些沒落大企業的老路。

華為做到了世界第一,還是這麼謹小慎微,充滿危機意識,而我們的好多企業老闆卻總是有莫名其妙的自信和狂妄,他們認為自己特別聰明能幹,他們以為自己從來都不會輸。

當然,他們從不拿自己和任正非、華為比,他們說華為是世界級的大企業,根本不能比,但華為也是從小到大一步步做起來的啊。

你問這些老闆有沒有信心做到華為這樣的高度,他們往往就顧左右而言他,卡殼了。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這麼個想法和意識。

在這些企業老闆的心裡,他們只是在一個很小的盤子里搶食吃,他們心心念的是拉關係、討好政府,想著賺點政府的錢,占點便宜就算是本事了。

沒出息啊。

他們把理想當做了妄想,他們把現實活成了苟且。

任正非從來不認為華為成功了,在他看來,企業只有成長,從沒有成功。

而我們的一些創業者,甚至是好多年輕創業者都沾染了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氣,他們覺得有房有車有企業,一年賺個幾百萬、幾千萬就算是成功了。

看他們那種自我的膨脹和洋洋得意,以社會精英自居,在領導面前卑躬屈膝,在員工面前頤指氣使,什麼叫小人得志,這就是了。

所以,創業這回事不是誰都能去做的,創業,不是創自己發財致富的業啊,為客戶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業」,才是真正的創業。

對前者而言,他們的創業就是一場賭博罷了。

他們的企業經營,也在追求做大做第一,但他們目的的核心還是為了自我的虛榮和攫取財富名譽的貪婪自私。

不信的話,你去盤點一下那些翻船的企業老闆,無不是敗在了這上面,不是好大喜功,就是貪得無厭,利令智昏。

任正非說,「不要總想著做第一,第二、第三,不要搶登山頭,不要有賭博心理,喜馬拉雅山頂寒冷的很,不容易活下來,華為的最低和最高戰略都是如何活下來,你活的比別人長久,你就是成功者。」

腳踏實地拚命幹才是正道,目標純潔了,頭腦清醒了,行為也就出不了大錯。

當別人拚命貸款四處兼并的時候,華為卻主動拒絕了領導安排的貸款,在別人看到搞金融、做房地產賺大錢眼紅紛紛進擊的時候,華為卻兩耳不聞窗外事,甘心做冷板凳慢慢搞研發。

所謂無欲則剛,當企業不頭腦發熱去投機、賭博的時候,它自然就可以深厚根基,任重而道遠。

我自壁立千仞,不為取敗之舉,自然可以厚積薄發,儘可能降低了企業失敗的風險。

如果說創業就是爬山,好多公司根本都爬不到半山腰,就因為賭博心理而折戟沉沙了。

少數幸運的如果爬到了頂峰,又往往像開頭說的那些西方公司一樣,停止奮鬥,固步自封,忽視了服務客戶的重要性,慢慢就衰落了。

「我並不指望企業業務迅猛地發展,你們提口號要超誰超誰,我不感興趣。我覺得誰也不需要超,就是要超過自己的肚皮,一定要吃飽。你現在肚皮都沒有吃飽,怎麼超越別人?」

任正非說,我認為企業業務不需要追求立刻做大做強,而是要做紮實、賺到錢。誰活到最後,誰就活得最好。

「華為超越競爭對手的全部秘密,這就是華為由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三個根本保障』」

任正非曾對來取經的西方企業坦承華為的經驗。

所謂「三個根本保障」,就是:「以客戶為中心是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方向;艱苦奮鬥是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手段和途徑;以奮鬥者為本是驅動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活力源泉,是保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內在動力。」

這是個鐵三角,有內在聯繫,而且相互支撐。

這也是任正非、華為避免企業產生賭博心理,避免企業登頂後陷入鬆懈、不思進取陷阱的武器。

「三個根本保障」是華為對以往發展實踐的總結,也是所有創業者都可以借鑒、吸取的寶貴財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