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對潮流品牌的喜愛程度已經是節節攀升,隨着新興文化的產生和推廣,年輕人已經佔據了現在品牌的主導地位,而一些沉寂許久的品牌也重回到人們視線。

  Kappa從1916年在意大利創辦以來,距今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這個在國內以“背靠背”稱呼的品牌,曾經也是風頭力壓衆多潮流品牌,甚至一度蓋過它的“老東家”李寧、耐克甚至是阿迪達斯。而隨後又一度沉淪,現如今又重現在大衆眼前。

  而據動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2018年的財務報表顯示,2018年總營業額爲7.7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14.4%,毛利4.5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了9.2%。從2015年開始,Kappa就一直追尋做着如何改變,近三年的改革,品牌發展方向轉變,Kappa或許已經慢慢走出了當年的“陰影”。

  抓住年輕潮流趨勢,獨特的個性潮流成了現代潮流品牌的關鍵。或許Kappa已經抓到了一些“要點”,迎合年輕人羣的消費趨勢,不管改變方針,品牌業務升級,這個百年品牌再一次想重回潮流品牌前言。至2015年起,在品牌聯名的熱潮中,Kappa也和CLOT推出了聯名產品,在一百週年之際,更是要請當紅明星權志龍作爲品牌代言人,並“逆流而上”推出復古風。有人說過,潮流時尚總是有輪迴的,在一輪潮流過後,新一屆的潮流便是之前所引領的。而Kappa在這股復古潮流中,成功的走了出來,一直消失在大衆品牌總也逐漸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人們也意識到,以前佔據各個街道的Kappa或許又要回來了。

  而Kappa一路走來的歷程也算是跌宕起伏,耐人尋味。

  “豪賭”造就了它一度銷售的神話

  Kappa能有過曾經力壓羣雄的巔峯,無非歸功於當時還時任北京李寧的總經理陳義紅。2000年左右,國內潮流運動品牌大熱,國內的安踏、361°、李寧、特步、鴻星爾克等一度佔據了國內市場,而國外品牌也比比皆是涌入。2002年,李寧同意大利Kappa簽訂代理合同,成爲了中國的品牌總代理。而當時的陳義紅也抓住這個機會,自願帶隊發展這個品牌,而代價則是交出在李寧集團的所有股權,於是乎,他做了第一個“豪賭”,交出李寧股權,並收購Kappa在華公司(北京動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80%的股權。而陳義紅的第二大“豪賭”則是花費3億買斷Kappa在中國大陸永久經營權,但作爲賭注需要擔保公司一年後淨利潤達1.8億元。相比於1.8億豪賭,當時的Kappa淨利潤纔不足4000萬。可第二年,Kappa的淨利潤讓人大吃一驚,高達3.06億元,隨後2007年北京動向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成功在港掛牌上市。2010年更是達到了Kappa有史以來的巔峯,營運收入達42.62億元,同比增長了7.33%,毛利潤達25.32億元,毛利率增長了5.52%,門店更是瘋狂的擴展至3700多家門店。

  成於代理,終於代理

  造就Kappa巔峯的是陳義紅的代理策略,門店四處開設,想賺錢就得多賣,想多賣就得多進貨。但隨着潮流運動品牌那股潮流一過,銷售量也隨之降低,代理商也發覺沒有利益可圖,紛紛撤離。這對於Kappa來言是致命的,本來就是靠着龐大的代理商,如今最基層的代理商一撤,Kappa展現出來的問題也越發明顯。更爲致命的是,山寨產品的興起,更是給當時潮流運動品牌行業雪上加霜。假的Kappa遍佈了各個商場,從批發市場到鄉鎮小集市,山寨貨佔據了大部分市場,在當時品牌價值管理鬆懈的市場氛圍中,無法根除這些山寨品成了Kappa身上的“毒瘤”。2012年至2013年,隨着銷量下降,門店也隨之減少,而同Kappa合作的寶盛國際和百麗國際也相繼終止了合作關係。

  潮流品牌衝擊下,是再次重整而起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召開,國內運動品牌相繼興起,一時間竟是一番“百家爭鳴”的景觀,而後幾年,熱潮逐漸的退去,潮流品牌也在不斷的篩選着不與這個時代同步的跟風者。10年間,當時紅及一時的品牌有的成功轉型,有的卻相繼倒下,德爾惠、喜得龍早就消失在大衆眼裏,而其他知名的品牌信息也少之又少。

  最近兩年,那些沉寂的品牌卻又逐漸回到人們的熱度中。不管是回力還是重整旗鼓的李寧,擺脫了國內品牌的局面,走上了國際品牌行業。

  年輕的消費人羣不斷在消費市場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地步,他們喜歡新潮的事物,喜歡張揚自己的個性,能否在這億萬的年輕消費者心裏佔據地位,成爲Kappa重振旗鼓的關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