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哉風

  他是傳教士,也是奧運冠軍,他是100年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對中國懷着最深沉的愛。

  圖:爲上帝奔跑的利迪爾

  他叫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中文名李愛銳。他的名字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沒聽說過。這是他的故事。

  一、

  第五十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火之戰車》,電影開頭那段激揚澎湃的主題音樂,不知道激勵鼓舞過多少觀衆。那部偉大的電影,讓全世界第一次認識了利迪爾。

  圖:《火之戰車》劇照,利迪爾奪冠瞬間

  利迪爾1902年1月16日出生在中國天津,父母都是來自英國教會的蘇格蘭傳教士。利迪爾的童年在中國度過,6歲時回英國上學,畢業於愛丁堡大學。

  圖:利迪爾和父母家人合影,左二爲利迪爾

  利迪爾極富體育天賦,被譽爲英國跑得最快的人。事實上,他也是那個年代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1923年,他在一次英國的百米比賽中跑出了9.7秒的成績(手動計時),英國報紙驚呼道:“利迪爾是個會飛翔的蘇格蘭人,他的雙腿似乎在閃耀着一種精神,沒有對手可以超越他。”

  圖:田徑賽場的利迪爾

  1924年,巴黎舉辦了第八屆奧運會,利迪爾是爲英國贏取百米金牌呼聲最高的人選。但是,他卻鬧出一次舉世矚目的“拒跑”事件。

  原因如下:他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從不在星期日(基督的安息日)參加體育運動。而奧運會的百米比賽恰恰是星期日,所以他決定放棄比賽。英國代表團大爲煩惱,但就連王室成員出面勸說都沒用。利迪爾的內心堅不可摧:信仰第一,金牌第二。

  關鍵時候,另一位英國運動員林西將自己的400米參賽資格(非週日比賽)讓給了利迪爾。400米不是利迪爾的強項,但他在最短時間內加緊訓練,決賽中以47秒6的成績奪得冠軍並創造了世界紀錄(此記錄保持了12年)。

  圖:利迪爾1924年奧運奪冠瞬間

  順便一提的是,奧運會百米冠軍被他的同胞哈羅德·亞伯拉罕奪得,成績爲10秒6。在此前的國內比賽中,哈羅德亞伯拉罕曾被利迪爾甩下五碼遠。

  那時,他僅有22歲。

  二、

  英國是個非常崇拜體育明星的國家,奪得奧運冠軍的利迪爾在英國如日中天,無數的榮譽和財富在等着他。但是,利迪爾卻做了無數人意想不到的選擇:他在第二年毅然回到了貧窮落後的中國。

  圖:奪冠後的利迪爾被民衆擡起

  圖:1926年的天津英國教會,利迪爾在其中

  利迪爾在天津的教會學校新學中學(今天津17中)當一名中學教師,承擔高中理科的教學。憑藉優異的學識和謙遜的作風,他成爲學校裏最受歡迎的老師。值得一提的是,利迪爾偶爾會參加一些在中國進行的田徑比賽,就算長期疏於訓練,仍然所向披靡。27歲時,他在天津民園體育場舉辦的萬國田徑賽上,擊敗了當時的500米世界記錄保持着德國人奧拓獲得冠軍。

  圖:利迪爾舊照

  一個加拿大記者曾問他會不會懷念那麼多冠軍的榮耀,他回答:“我在中國所從事的工作,價值遠超過你所說的一切。這份榮耀是一個永不朽壞的冠冕。”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利迪爾卻甘於清貧的生活,全心全意服務於中國、服侍於上帝。

  圖:利迪爾在中國時的留影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大量外國僑民紛紛離開中國,但利迪爾第二次“拒跑”,輾轉來到貧困的河北衡水農村,對中國人進行醫療和救濟工作,只是將懷孕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送回了加拿大(妻子是來華的加拿大護士)。

  圖:利迪爾和妻子合影

  1942年,日軍將利迪爾等1500多名西方僑民押送到山東濰縣的樂道院集中營,鐵絲網封閉武裝關押。利迪爾在集中營裏仍然積極樂觀,憑記憶自編了化學課本,給集中營的孩子上課,深受大家歡迎,孩子們親切地稱他“埃裏克叔叔”。他將自己的比賽運動鞋,送給了一個集中營裏的中國少年。

  圖:電影《終極勝利》劇照,利迪爾在集中營

  利迪爾本來是有機會離開集中營與妻女相聚的,當時,日本打算用一些僑民與英國交換戰俘,利迪爾名列其中,但是,利迪爾將這個名額讓給了一個孕婦,自己留在了集中營。

  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拒跑”,也是最後一次。

  三、

  1945年2月21日,由於過度勞動和營養不良,利迪爾患上腦瘤死於集中營內,年僅43歲零1個月,距離日本投降只有半年不到。他被難友埋在日軍軍官宿舍外的無名墳地,插上了簡易的十字架,位於今天的濰坊二中校園內。

  圖:1991年的濰坊二中利迪爾紀念碑

  圖:2016年拍攝《終極勝利》時,利迪爾的兩個女兒看望父親雕像

  今天,山東濰坊二中矗立着埃裏克·利迪爾的紀念碑和雕像,紀念碑的石材來自他的家鄉蘇格蘭馬爾島,紀念碑正面鐫刻了中英銘文:“他們應可振翅高飛,爲展翼的雄鷹;他們應可競跑向前,永遠不言疲勞。”

  圖:一個被很多人遺忘的傳奇

  埃裏克·利迪爾,一個蘇格蘭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一個正直善良的傳教士,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真正理解他的信仰和他所做出的選擇,但我們絕不該忘記他:他爲上帝而奔跑,他爲中國而生而死,致死眷戀着這片深愛的土地。

  參考資料:《奔跑人生——生在中國、獻身中國的英國奧運冠軍》、《金色的蘇格蘭人:奔向不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