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過節,不知道是不是商人的操作,總是過著過著,就變了樣。

中秋節變成了萬人烤肉大會、萬聖節變成了變裝大遊行、情人節母親節好像是餐飲業大拜拜,而最近,我似乎隱約感覺到,聖誕節,在兒童圈裡慢慢流行起交換禮物的活動。教會、學校、安親班,開始舉辦交換禮物,雖然老師的要求都是不超過一兩百元的小東西,但可能衍生的問題有人發現了嗎?

一、 環保問題:
首先,大家想想在台灣,小孩會喜歡的東西,一兩百塊可以買到什麼?這個規定讓每年聖誕,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會收到無數廉價的筆記本、文具、一玩就壞的玩具,然後多少的包裝紙,簡直就是一場環境浩劫!

二、 懲罰多子家庭:
像我這樣的四寶家庭,如果學校要玩、社團要玩、教會也要玩,那我一共得準備四乘三份,也就是十二份禮物,對我們這樣的家庭,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幸好我們孩子的學校沒有舉辦這種活動)

三、 過多的物質失去節慶的真正意義:
聖誕節對基督徒來說,是耶穌的生日,那對一般的孩子呢?我建議可以把這個節日當作感恩的節慶。
記得我高中的時候,每到聖誕節,學校就會帶我們做一系列的愛德服務,我們會去醫院當志工報佳音、去療養院照顧重症的孩童、去養老院陪伴爺爺奶奶,這些活動不是蜻蜓點水而已,事前的訓練、當天的投入與付出,讓我們這些平日生活幸福的孩子,能體會付出的美好。

還記得當時我照顧的一位奶奶,後來還時常寫信到學校給我,鼓勵我用功唸書認真生活!
學校從來沒有在聖誕節發禮物,卻給了我們人生最大的禮物:懂得付出、懂得關懷和奉獻。

身為教育者,能不能在舉辦一樣活動之前,不是讓孩子好玩開心而已,而是能想想,每個活動,能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和好的影響?

(本文同步發表於未來family教育數位平台)

#更多四寶媽的教養分享:

四寶媽生存守則:用獨一無二的方式陪每個孩子學習

四寶媽的國文課:未來的國文考試考的是閱讀素養,死背強記的時代已經過去

羅北兒故事集,幫孩子開展哲學思考的故事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