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小悶

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 ●

祝賀××創始人劉女士喜提愛車瑪莎拉蒂一輛。劉女士加入微商三個月,通過自己的努力喜提愛車瑪莎拉蒂。微商新女性,左手事業,右手家庭。 她熱情大方,青春洋溢,買瑪莎拉蒂就是為了讓團隊的家人們都能體驗坐豪車的感覺。

相信大家對上面這段話已經耳熟能詳。沒錯,這便是近幾年微商的標誌性動作之一。

而且奇怪的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微商們「提」的車幾乎都是瑪莎拉蒂。

為什麼會這樣呢?

-1-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特別詢問了幾位從事微商事業的朋友。原因是這樣的——

1、最早的時候,發這種朋友圈主要是為了發展下線,用實際案例說明做微商來錢快,所謂「動之以財」。而瑪莎拉蒂恰恰符合這種效應,更能達到效果。

要知道,瑪莎拉蒂是全球知名的超豪華汽車品牌,有著100多年的歷史。

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瑪莎拉蒂以性能著稱,在賽場上有著非常強悍的表現,如包攬了1930年的蒙扎大獎賽前三名,如獲得比利時大獎賽冠軍、Montenero大獎賽冠軍、南斯大獎賽冠軍、印地500賽事冠軍、義大利Sanremo大獎賽冠軍等等。

它也曾創造過多款至今仍被人稱道的經典車型,如1959年的TIPO 60/61「鳥籠」,1957-1965年的3500GT - 3500GTI , 1967-1972年的Ghibli等等。

1959年,瑪莎拉蒂TIPO 60/61「鳥籠」

1967-1972年,瑪莎拉蒂Ghibli

如此種種,使瑪莎拉蒂成為僅次於,甚至等同於保時捷、法拉利等的存在。

2、瑪莎拉蒂是並不多見的超豪華汽車品牌,品牌價值高於BBA而低於勞斯萊斯,且入門版車型的售價僅七八十萬元,並不是很貴。讓人感覺有門檻,但又不至於不著邊際。

1947-1950年,瑪莎拉蒂1500 Gran Turismo

3、女性更青睞瑪莎拉蒂。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9月,中國共有約3萬名瑪莎拉蒂車主,其中女性佔比高達40%,遠高於其他海外市場的5%。而做微商的,又幾乎都是女性。

4、瑪莎拉蒂租車更便宜。

這樣拍起照來,節約成本...

而且後來人們發現,很多曬「喜提瑪莎拉蒂」的其實根本就沒有買車,而只是在4S店擺拍。再後來,有的經銷商甚至對微商拍照明碼標價,成為創收手段之一。

不可否認,被微商這麼一攪,瑪莎拉蒂的品牌價值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在國內的知名度大增,但畢竟,很多意向車主並不想被別人認為是微商。

雖然微商也大都在努力工作,有些人的收入也很高,但對於很多國人來說,這並不是一份體面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瑪莎拉蒂上次被人們所熟知,是因為郭美美

-2-

正是這樣一個令人艷羨又曝光頻繁的豪華汽車品牌,銷量和營收正在雙雙遭遇滑鐵盧。

2018年,瑪莎拉蒂全球累計銷售3.49萬輛,大跌32%(2017年銷售5.15萬輛);凈收入下跌34%,調整後的息稅前利潤更是大幅下跌73%。其母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認為,瑪莎拉蒂銷量和營收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國市場表現糟糕。

2018年,瑪莎拉蒂在華累計銷售10,696輛,相比2017年的14,498輛下跌了26.2%,其中瑪莎拉蒂總裁、Ghibli、Levante等三款車型的銷量分別下滑了42%、41%和25%。進入2019年,瑪莎拉蒂繼續下滑,第一季度累計銷售僅1827輛,大跌33%。

有人說,是微商「毀掉」了瑪莎拉蒂,不過這種說法似乎並不合理。因為即使在本土市場,瑪莎拉蒂的銷量也在持續下滑:2019年1-4月,其在義大利累計銷售僅727輛,同比下跌28.9%。可見,除了微商對其品牌造成的影響,一定還有其他多個誘因。

首先,大環境在變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鍾師認為,超級豪華車銷量在全球都呈下降趨勢,但幅度不盡相同。一是與全球經濟不景氣有關;二是與中國市場的特性也有關,如強硬的反腐行動使很多官N代、富N代趨於低調,不再賣過於張揚的車。要知道,瑪莎拉蒂曾一度成為中國年輕人炫富的專用車;三是與中國實施的進口關稅削減政策有關,部分潛客由於等待降價而沒有著急購買。

其次,瑪莎拉蒂的品牌正在低端化。

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首席執行官曾公開承認,瑪莎拉蒂的錯誤,在於其領導者將其視為「大眾市場品牌」,而瑪莎拉蒂實際上是一個奢侈品牌。

這從其產品定價便可了解。在2013年以前,瑪莎拉蒂旗下入門版車型的售價均超過了200萬元。2013年,隨著全新總裁的上市,瑪莎拉蒂的入門車型價格被拉低到了142.15萬元;同年上市的Ghibli吉博力,則進一步把門檻降低為89.8萬元,跌破百萬元大關。時至今日,瑪莎拉蒂Ghibli的起售價已經下調至88.08萬元,首款SUV瑪莎拉蒂Levante的起售價也僅為96.18萬元,Quattroporte總裁起售價則下調至140.58萬元。

這樣的價格策略雖然使得瑪莎拉蒂銷量大增,但其品牌也因此正在從超豪華品牌逐漸跌入豪華品牌陣營。當然,銷量/營收和品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某種悖論,而如果找到合適的平衡點,還是可以保證同步發展的,但瑪莎拉蒂似乎並沒有Get到正確的點上。

再次,瑪莎拉蒂產品少、換代慢。

目前,瑪莎拉蒂在售的只有Ghibli、Levante和Quattroporte總裁3款車型,相比於保時捷等來說顯得很是單薄。這也讓青睞瑪莎拉蒂品牌的消費者沒有太多選擇餘地,轉而投向其他豪門。

此外,瑪莎拉蒂旗下車型的更新換代相比於其他品牌也要慢幾拍。總裁還好,從1963年至今已經經過了五代,目前在售車型為2014年上市的第六代產品。而始於1967年的Ghibli,目前在售的還是第三代產品。

第四,旗下車型存在諸多質量問題。

從各方數據及車主反饋來看,瑪莎拉蒂的產品問題主要集中在內飾平庸、做工粗糙、故障率高等方面。

我們可以先看看指導價190.98萬元的2019款瑪莎拉蒂Levante 590Hp Trofeo的內飾——

指導價102.18萬元的2018款瑪莎拉蒂Ghibli Granlusso 350Hp豪華版的內飾——

指導價160.88萬元的2018款瑪莎拉蒂總裁430Hp豪華版的內飾——

你是不是也覺得,它們最大的亮點便是家族化的造型設計比較統一?

故障率方面,瑪莎拉蒂也與其品牌有著極大的不對等。大家可以通過幾個案例了解下——

- 2018年8月,許先生在武漢花83萬元購買的瑪莎拉蒂,只開了幾百公里,車輛便不能啟動了,同時儀錶盤顯示有十餘種故障,後來經檢測後發現共有12項故障。

- 2014年,重慶游女士花130萬元購買的瑪莎拉蒂轎車出現多種故障,包括突然熄火、無法點火、天窗漏水、爬坡無力等。此後,協調無果的游女士將經銷商告上法庭。2017年6月27日,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經銷商構成欺詐,判決經銷商退還購車款,並按退一賠三原則,賠償游女士390萬元。

- 一男子斥資百萬買了輛瑪莎拉蒂,結果兩天後出現故障,此後,經銷商告訴男子:這車不能曬太陽!!!

- 王女士花了92萬元買了一輛瑪莎拉蒂Ghibli,開了一周左右便出現了方向盤異響、剎車異響等情況,此後愈演愈烈。後來王女士去到4S店檢測,結果出來後技師表示,這是車輛的共性問題,沒法解決。王女士對此表示不接受,結果工作人員說:這只是車的小毛病,你這是沒開過豪車吧,一看就不是開豪車的命。

從上面幾個案例可以看出,事主都是提車沒多久就出現了問題,且經銷商較為傲慢,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態度。

當然以上僅為個例,似乎並不能說明問題。但是從2003年年底正式進入中國以來,16年間瑪莎拉蒂經歷了多次召回,覆蓋了旗下所有車型。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第五,買得起、用不起。

據各方數據顯示,瑪莎拉蒂的用車成本非常高,包括售後維護費用和高油耗等。豪華品牌的保養和維修貴是出了名的,在此就不贅述了。

關於油耗問題,似乎買得起瑪莎拉蒂的人應該不大會太關注這個,但Levante百公里20多升近30升、Ghibli近20升的油耗,還是讓不少消費者肉疼。

值得一提的是,瑪莎拉蒂的維修成本高,與其經銷商數量稀少有很大關係。車主動輒要跑幾百公里才能保養、維修。不過車圖騰並沒有拿到目前瑪莎拉蒂全國經銷商的準確數據,只是根據此前的報道,發現截止某年年底,瑪莎拉蒂僅在十個城市完成了十六個經銷和售後服務網路的建設,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昆明、青島、成都等。而這些經銷商又向下發展了諸多N級店,這似乎也是其售後服務良莠不齊的原因所在。

此外,還有不少人認為瑪莎拉蒂是「不作不死」,如在普遍降降降的中國車市,2017年年底,瑪莎拉蒂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全系車型漲價5%。真不知道它哪兒來的底氣?

-3-

100多年間,瑪莎拉蒂幾經風雨。

從最初創立,到1937年將大部分股權轉讓給了奧爾西(Orsi)家族,到1968年雪鐵龍收購奧爾西家族手中的瑪莎拉蒂股份,1975年被De Tomaso收購大部分股權,再到1993年被菲亞特集團收購,並將其轉賣給了旗下的法拉利,瑪莎拉蒂的主導權一直在改變,其定位似乎也一直在改變。

這樣的「動蕩」或許使其至今仍沒有找准自己的方向。

不過,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如果不迅速改變,迅速適應市場,便極有可能會被市場拋棄。比如曾經風光無限的邁巴赫,便多次停產,現在只能借著賓士S級還魂。真不想看到某一天,瑪莎拉蒂會以阿爾法羅密歐某款車的高端車型的形式出現。

這一切,其實取決於瑪莎拉蒂自己,與中國的微商基本上沒什麼關係。

況且,微商們在「始亂」之後,還是「終棄」了瑪莎拉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