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原因,包括先入為主的概念,作品的量倍增,還有其他的原因。首先是,時代造就精品,不可否認,《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確是一部優秀的,是一部改變動畫業界的作品,但是它能引領的也只是90年代那個時代,就和《高達》系列引領7-80那年代,宮崎駿的動畫代表著8-90年代的日本動漫成就一樣,你放在今天看,它依然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但已經無法再一次引領新的時代。

簡單說,時間在變化,但是動畫是不受時間變化而發生改變的,真正在改變的是人,人的變化,有隨環境的變化而對作品的評價發生改變。舉個簡單暴力的例子,現在問你「奧特曼」什麼印象,很多人都會覺得幼稚,這是現在的你對「奧特曼」的評價,但是7-8歲的時候也許你自己還看奧特曼看的津津有味,這就是隨著智力的增長,見識的增長後,對同樣一部作品的看法的改變。《新世紀福音戰士》也是,在你初中高中的時代看《新世紀福音戰士》,和在你30歲的時候看《新世紀福音戰士》,獲得的感想肯定是完全不同的,甚至當你成為了宗教人士或者一些深奧的哲學研究者後,你可能覺得《新世紀福音》戰士里提到的宗教內容非常膚淺,這和人的學識,智力,鑒賞水平本身就有關,而這些大都跟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筆者不認為一部作品能在10年甚至20年後依然擁有同樣的魅力,《新世紀福音戰士》也正是因為90年代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共鳴下,才會被捧為「神作」。《高達》系列也是一個很明確的例子,80年代很多人受到高達影響,那個時代是和平到來,日本重新進入發展和走向繁榮道路上一個比較平滑的年代,人心向善,開始思考戰爭的錯誤,因此真實風格的高達很能引發人們共鳴,為什麼新人類和新人類能互相感應,卻無法互相理解,這在高達的主題中有著很深的話題性。到了21世紀,情況又不同了,已經享受了10-20年的和平的人們對戰爭的思考減少了,更趨於一種理想甚至是口號,而這時候,如果還有極為嚴肅的戰爭話題的高達反而沒太多人關注,而日升也是抓住了這個點,推出了讓富野光頭非常討厭的《高達SEED》,此時的人們的關注點已經不一樣,注重的華麗的表面,因此《SEED》大熱,也穩住了21世紀以來高達系列的商業地位。

這就是時代變遷中,同樣一個系列在風格上調整所展開的影響,80年代風格的高達在如今放叫復古,因此《獨角獸》高達能如此成功,因為情懷滿滿的劇情和機體,人物設定,激起了一批80年代高達迷的熱情;再過10年,《高達》系列肯定又截然不同,初代高達的主創人員可能都已經歸西,老資格的UC粉絲會變少,屆時如果《高達》不能順應時代的變遷,一樣會是一個被時代拋棄的作品。

而作品的量的爆炸式的增長,也的確影響了近些年的作品質量,這個問題其實很好理解,一句話就能概括「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作品都了,質量自然參差不齊,但是作品多了,選擇就多了,有些人與其說對作品的質量感興趣,不如說對某個屬性的作品感興趣,有些人覺得畫質高的作品就能看,有些人覺得故事好畫質差點也無所謂,所以說,雖然的確總體質量下降了,但是人們的選擇餘地也變多了。最後就是先入為主,還是拿《奧特曼》做例子,21世紀國內引進了《迪迦奧特曼》全國範圍電視大量的反覆放,導致現在國內最多的奧特迷就是迪迦迷,然而《迪迦奧特曼》雖然不錯,但是在歷代中也只是平成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日本的奧迷並不算特別在意迪迦,可能是里程碑,但是情懷最蠻的是昭和時代的奧特曼,那這裡就體現了「先入為主」,「我只說我看過的,我在的那個時代的作品當然是最好的」,很多人會這樣想,其實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優秀作品,你不喜歡看現在的輕改動漫,現在有00後甚至更往後的年輕一代喜歡看,你甚至都跟不上現在的網文的速度,跟不上變化的人是你,因此總覺得自己看的最多的那個時代是最好的,這就是先入為主的影響。


水平下降了唄,沒有人才了。就像如今的中國,香港,台灣,沒有古龍,金庸,瓊瑤,黃沾,顧嘉輝,張大千,齊白石。羅大佑,徐克等老了,沒有人才了還能出什麼經典作品。現代還有什麼詩人,作家?教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