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星期一

關於中國經濟的狀況,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有很多人認為,房地產害了中國經濟,這確實有道理。

我們試想:一切的產品都是人類勞動的成果。

只有人,才是價值的創造者。土地及其它自然資源,都是自然界固然存在的,若不施以勞動者的勞動,便無任何價值可言。但是,因為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當勞動者數量足夠多時,不得不對自然資源進行競爭。這時,自然資源便分得了人類的一些勞動價值。

在封建時代,統治者正是霸佔了土地等主要的生產資源,從而從農業勞動者那裡強行分得大部分的勞動價值。

一般來說,強行佔有主要的生產資料,從而去佔有勞動者的勞動果實,是剝削社會的主要特徵。你用我的土地種莊稼,你出力,我出地,公平合理,是不是?這是統治者為自己剝削辯解的一慣口吻。

當我們進入現代社會後,就應該去除剝削社會的特徵。

現在社會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讓勞動者佔有大部分勞動果實。讓土地等不產生價值的資源盡量少佔有勞動者價值。或者說,一個現代國家,要做的就是要壓制土地等資源的價格。讓土地任意漲價,在市場交易中,攫取勞動者的勞動果實,這是合理的嗎?

當然,一旦土地推向市場,則應按市場價格交易。但是,推向市場的土地,在供給上,就不能採取壟斷供給。因為,一旦壟斷,土地的擁有者自然喜歡不斷上漲的土地價格。

土地過度升值,房價不斷上漲,人們對房價上漲的預期不斷加強。既然感受不到市場的風險,整個社會的資源必然會傾其所有,擁向房地產行業。既然沒有一次象樣的調整,那麼歷史性的大調整必然在後面等著。

房子,不斷創新的社會產品,哪一樣才能代表社會財富呢?我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這全是拜不斷上升的地價,房價所賜。

因為房價的上漲,不斷吸取生產勞動者的財富,對財富的分配造成極大不公,這自然就對勞動者產生了負激勵,也鼓勵了不勞而獲者。

於是,當有人問你,你們國家這麼多年創造的財富體現在哪裡?你會指著這一棟棟大樓和一條條寬廣的馬路說,「就是它們了」

今天的市場,如同今天的天氣一樣,比較冷。這一方面是權重藍籌挺能撐,另一方面是大量小盤股估值有優勢。當然,大的形勢目前還是有利於A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