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類考研複習的過程中對於彭吉象《藝術學概論》與王宏建《藝術概論》兩本書該如何運用?主要還是以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為主,王宏建《藝術概論》為補充。王次炤《藝術學基礎知識》則是在兩本書的基礎之上去複習,不要認為王次炤的知識基礎就先複習《藝術學基礎知識》。很多同學也會私信問到,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版本很多,那麼到底該用哪個版本來複習呢?今天就來說明一下復慣用哪個版本是最好的。

以下是《藝術學概論》流傳較多的版本

研究生入學考試備考到底用哪個版本好?

精編版本的《藝術學概論》在4.0版本的《藝術學概論》的基礎上刪改、提煉而成,去掉了部分理論性過強的內容,更為注重藝術作品的分析、藝術家的介紹以及藝術鑒賞、批評的基本知識,並增配了上百幅圖片,專門為非藝術專業的本科生通選課和高職高專相關課程所設計,可讀性和生動性有所加強。

為配合高職高專的藝術教學,作者對暢銷20年的藝術經典教科書《藝術學概論(第四版)》加以提煉、修訂,在概要論述藝術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情藝術、綜合藝術、語言藝術等各藝術門類的特徵、歷史和名家名作,並對讀者普遍感興趣的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鑒賞等方面的規律進行了講解,對新的藝術動態給予更多的關注。

全書深入淺出,生動曉暢,篇幅適中,大量的作品介紹穿插於藝術基本知識的介紹中。同時,為了讓讀者對相關的藝術作品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和感受,本書配有上百幅圖片。

第四版與精編版的區別

通過兩個版本的目錄,我們清晰的可以看出兩本書在上編的區別,以及精編版《藝術學概論》對於書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藝術學概論(第四版)》在目錄部分還是可以清晰的看出各部分知識的內容,並且每章下邊會分成小節。而《藝術學概論(精編版)》則直接將上編內容概括成一章,每節內容只是展示了標題,並沒有《藝術學概論(第四版)》詳細和清晰。

在《藝術學概論》的下編,兩個版本也有明顯的差別。通過目錄我們可以看出在章節編號上也是有所調整,以藝術創作為例,《藝術學概論(精編版)》直接刪掉了藝術創作過程和創作心理兩個章節,但是在考試的時候,這兩節內容也是經常考到,或者說答題時經常用到。對於考研複習來說,顯然是框架更清晰、內容更詳細是更好的。

1.藝術的構成

2.藝術創作的過程(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藝術傳達)

3.藝術創作的心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靈感、藝術心理定勢、藝術直覺……)

4.中國傳統藝術精神(道氣心舞悟和)

5.藝術欣賞的性質、過程及效果(審美直覺-審美體驗-審美升華)

……

綜上所述,穆清老師建議:第四版更適合考研備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