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是上古神話中的鱗蟲之長,龍的長相一般被認爲“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有爭議,比較普遍的一種是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而“龍生九子”一說又多出了不同外形的九種龍類。除此之外,龍根據其年齡的不同,又會有不同的外形特點。而今天筆者爲了讓大家清晰的瞭解我國古代的所有龍類,從四個方面入手,即“鱗片膚色”、“神力神通”、“年齡階段”、“其他龍屬”四個方面,讓大家清晰的識別和了解我國的龍文化。

按照“鱗片膚色”來分,比較著名的龍有青龍,他是四聖獸之一,代表了東方星宿,在道家神話中還被人格化爲“孟章神君”。另外還有黑龍,是女媧娘娘補天時所斬殺的一頭興風作浪的惡龍。還有《西遊記》裏的小白龍,原本是西海龍王的三太子,因觸犯天條被推上斬龍臺,後經觀音菩薩搭救化爲龍馬,馱着唐僧西天取經修成正果。還有黃龍,據說黃帝就是乘黃龍昇天的。還有赤龍,《說岳全傳》裏金兀朮的設定是天上赤龍下凡,專門和金翅大鵬雕轉世的岳飛作對。還有金龍,又被分爲五爪、九爪等種類,是古代皇室的象徵。

按照“神力神通”來分,比較著名的有火龍,就是民間傳說裏能噴火的一種龍,道家神話裏天庭火部裏就有許多火龍。還有冰龍,又稱冷龍,比如上古神話裏的黃河水神冰夷,據說就是一條能操控冰雪的龍神,還有《西遊記》裏羊力大仙曾自己煉製出一條冷龍。還有燭龍,它是《山海經》裏神力最廣大的古神,呼吸之間能夠改變氣候和季節,睜眼閉眼能夠控制晝夜的交替,另外還有四海龍王,他們都具有不同的神力,有的負責降雨,有的控制風雪。

按照“年齡階段”來分,在古代神話中不同年齡的龍都會有不同的外形,也有不同的名字,不過有關龍的年齡階段命名,一直都存在爭議,版本很多,筆者選了其中流傳較廣的一種分享給大家:剛出生的龍較叫虯龍,頭上沒角,五百年後化爲角龍,頭上有角,在五百年又化爲蛟龍,已經是成年期,再千年後才成爲有翅膀的翼龍,是最高級別的龍,又被稱爲真龍。其中蛟龍的代表有金蛟剪的原形兩條太古陰陽蛟龍,還有孫悟空的結拜二哥覆海大聖蛟魔王。而翼龍的代表就是上古時期黃帝麾下的應龍,曾經斬殺過蚩尤和夸父。

最後一類的“其他龍屬”,指的是龍和其他動物繁衍出來的龍類神獸,比如龍生九子,每一個兒子的外形和又其他動物的特徵,比如有的像虎,有的像龜,有的像麒麟,有的像獅子。還有《西遊記》裏涇河龍王的兒子小鼉龍,《封神演義》裏九龍四聖的坐騎猙獰獸,據說也是龍的後裔。另外還有民間傳說中的一些類龍生物,如母豬龍,又稱豬婆龍,指的其實就是現在的揚子鱷,嚴格來說不能被列入龍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