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關於女性獨立買房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追根溯源,來自多家機構平臺發佈的相關數據:

  今年3月,貝殼找房發佈《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2018年的67724筆房產交易分析後發現,47.9%的買家是女性。相比之下,2014年時該比例僅爲30%左右。”

  同樣在今年3月,58同城、安居客發佈《2019年職場女性就業安居報告》則稱,“有24.7%的職場女性獨立購買第一套房,相較於去年提升12%。”

  而去年11月,麥田房產的一份報告顯示,“購房的單身族中,女生佔比52%,男生佔比48%,單身女比單身男的購房比例還要多出4個百分點。”

  ……

  針對於此展開討論的聲音,有讚許,也有質疑,《維度》採訪了不同城市、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衆多女性人羣,她們或是已經獨立買房,或是正在努力買房的路上……

  《維度》從中選取三個頗具代表性的人物,將她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將她們的心聲講給你聽,或許你能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單身醫學女博士買房3年

  雪兒 38歲 北京

  “三十出頭時,父母催我找對象;奔四時,父母爲我買房留退路……”

  三年前,雪兒在北京的通州區買了個二手“老破小”,60平出頭,總價一百五十萬,首付差不多付了一半,但自己只拿出20萬不到,其餘則是父母的畢生積蓄。

  雪兒的家境並不優渥,父母都是東北老廠的退休工人,工資不高,但二老省吃儉用的,攢下了一些錢,再加上又賣掉了老家的一套房子,才湊夠了五十萬。

  其實買房這事,雪兒完全是被父母架着走的,就像從前讀哪所高中、報考哪個大學,選哪類專業、考不考研、讀不讀博……她一概遵從父母的決定,沿着他們爲她鋪就的道路,按部就班。

  其實最開始,雪兒完全沒有考慮過在北京買房,求學多年,她的積蓄並不多,北京的房價更讓她望而卻步。就算父母能幫襯一些,她也並不想讓他們那麼辛苦。

  但這次也跟過去一樣,雪兒的父母並沒怎麼跟她商量,就趕來了北京,跟中介看房、與房東談判,直至拿到房本,雪兒在整個過程中,都沒感覺到有什麼參與感,即便房本上寫着的是她的名字。

  “剛工作沒多久,他們就開始催我結婚,可那時我連對象都沒談過。同事也是女生居多,我甚至不知道怎麼跟男人打交道……”雪兒說那好像是自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表達自己的感受,對他們心生抱怨。

  後來,雪兒父母又託北京的親戚給她介紹了幾次對象,但都無疾而終。漸漸地,他們對這事,好像不那麼着急了。

  但,在雪兒剛剛過完38歲生日沒多久,父母便一道來了北京,單方面告知要給她在北京買房。雪兒覺得:“他們應該是覺得我嫁不出去了,所以纔要在給我買個房子,好給我留一個退路。”

  已婚 銷售代表 買房7年

  小煦 30歲 西安

  “婚前,爸媽爲我全款買房;婚後,我們買房得給爸媽打借條。”

  小煦懷孕5個月的時候,去惠州看了房,隨後便籤下了購房合同,首付36萬買了一套期房。這算下來,是她第三次買房。

  第一次買房是大學剛畢業,決定留在西安發展時,小煦的父母拿出全部積蓄,爲她在買了一套兩居新房,當時付了全款,68萬。

  小煦結婚之後,這套房就租出去了,後來因爲小煦父母偶爾來西安要住,就空着了。

  第二次買房是結婚前夕,與未婚夫一起去看的婚房,由男方父母出資全款拿下。

  “嚴格意義上,這不能算我的,畢竟我和我家都沒出錢。”

  第三次就是這次去惠州買房,最初提議的正是小煦。

  因爲之前生過一場大病,小煦沒法買保險。因此,在她看來,買房最重要的意義是對抗風險,不至於將來有個萬一的時候束手無策。因此,她也最爲看重投資價值,而之所以捨近求遠選了惠州,就是因爲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

  不過,小煦也想得通,這的環境很是不錯,房子若升值了可以賺錢,不升值就留着以後養老。更重要的是,若是不幸生了大病要幾十萬,賣房才能活下去,也不至於得賣掉剛需住所,降低現有生活質量。

  在小煦看來,房子是對抗風險最好的武器,是任何理財產品都比擬不了的。

  “就拿我婚前在西安買的那套房子來說,這幾年過去了,當年60多萬的房子已經翻了2倍還多,現在賣的話150多萬。”說起這個,小煦蠻後悔當年若是不選擇全款,而是貸款買上兩套的話,現在就不用大老遠再往惠州跑了。

  “哎,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要把婚前財產配齊。”就拿這次買房來說,小煦心裏也是有些想法的,他們夫妻倆的錢不夠首付,後來又跟她父母借了一些才湊夠的。

  “按我爸媽的意思,這要是我還沒結婚,他們就會把錢都出了。但這是婚後財產,不一樣……”小煦倒絲毫沒有埋怨父母的意思,只是覺得單身的時候,做任何決定都更容易些,不用瞻前顧後那麼多,自然也就不會錯失那麼多的機會。

  小煦還說起自己前段時間追了部韓劇,女主本是工作能力出衆的廣告策劃人,婚後爲了相夫教子,辭職在家七年,然而,一朝遭遇丈夫背叛,沒了婚姻沒了房子,重回職場之路飽受“工斷女”歧視,困難重重,不得已只好悄悄居於無人危房中……

  “所以,有錢的一定要在婚前把該配的配齊,這能令你在婚姻中更有底氣和份量,而且即便失婚也不會一無所有!”

  單身 自由職業 買房半年

  芮芮 26歲 烏魯木齊

  “拿到房本已經半年多了,我父母還毫不知情!”

  芮芮從小到大都是相當有主見的人,按現在的話說,屬於獨立女性代表般的存在。

  大學畢業三年多,她做過報社記者,後來辭職創業,開了一家培訓工作室。

  從就業,到買車、買房,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做。

  工作半年,她貸款買了輛小車, 首付3萬多,除了日常省下的,大部分來自於大學期間勤工儉學的積蓄。

  兩年後,她又按揭買了個小房子,首付11萬,全是自己攢的,沒找父母一分錢。

  而且,直到現在,房本已經拿了半年多了,芮芮的父母絲毫不知情。

  “他們都是比較傳統的人,心心念念想着讓我嫁出去,肯定不會同意我自己買房買車的。”芮芮索性就自己做主了,在她看來,雖然她家就在本地,買房並不是剛需,但她也有自己的考慮:

  “一來,如果我以後無法遇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我也不可能跟父母生活一輩子,這樣我至少有一個自己的窩。

  二來,我買的是老房子,省去了裝修的時間,價格便宜不說,現在收租金能抵月供,將來升值了還能賺一筆,沒什麼比這還划算的投資了。

  三來,很可能,我還是會跟大多數女孩一樣結婚生子。但因爲烏魯木齊是個狹長形狀的城市,新房都在城北,以後我結婚的話,男方的房子應該也會在那邊。

  但那裏沒有好的教育資源。而我選的這套房子雖然老舊了些,只有五十平,但看重它屬於學區房,將來就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所以,就算爲我的婚姻考量,這也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

  對芮芮而言,自己買房的決心一旦下了,實施起來更是乾脆利落,從看房到拿本,她只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感激這個獨立的自己,現在無非是多了些還貸的壓力,但有壓力就有動力,鞭策着我繼續努力,賺錢!”

  《維度》有話說:

  中國女性地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崛起,《維度》此前做過的調查可窺一二:在11556份樣本數據中,有23.61%的女性,其個人月收入佔家庭月收入總和一半以上;受訪家庭中接近一半由妻子負責掌管家中財政大權。

  在本次訪談中也能看到,買房的未婚女性越來越多,已婚女性也很大程度的擔當了買房決策人的角色。

  但另一方面,無法忽略的是,在女性買房“猛增”的過程中,父母扮演了尤爲至關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說,過去,爲了兒子結婚,父母得傾其所有;如今,爲了女兒獨立,父母還得掏空口袋。不得不說,這屆父母當的是“真累”!

  誠然,在大多數人眼中,房子是最好的投資工具和抗風險武器,能夠給持有人提供最完善的保障。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釗則指出,女性希望在婚姻博弈中獲利更多是女性熱衷買房背後的底層邏輯。

  但是,當房源平臺以及房地產商鼓吹“女性獨立買房”成爲一種投其所好,甚至開始傳播焦慮之時,是不是應該有所警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