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產我國, 雍容華貴,嬌豔嫵媚,花形大而美,一向被譽爲“花中之王”。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古稱木芍藥。牡丹、芍藥均爲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牡丹是多年生木本,芍藥爲多年生草本,花形相似。秦以前僅有芍藥記載而無牡丹。

  牡丹最早爲人類所認識是它的藥用價值,在甘肅武威發現的東漢早期的醫簡,記載了牡丹可以治療“血瘀病”,秦末漢初的《神農本草經》著述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因此牡丹在中國的種植栽培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

  觀賞牡丹品種形成可追溯至隋朝。隋煬帝(公元605年-618年)“闢地週二百里爲西苑……,易州(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唐 《隋煬帝海山記》)。因此,洛陽西苑是史上最早有記載的牡丹園。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指出牡丹名字的由來:“根上生苗,故謂之牡(分株繁殖),其花紅色,故謂丹”,

  “歹劉黃”的傳說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 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 軍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爲他花種得 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 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 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 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豔品種多。一年他培育 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衆鄉鄰驚歎,富貴人家以金銀相求。當時 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爲一種時尚。以後, 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爲“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據記載牡丹至少存在3000多年,《通志略》記:芍藥著於三代之際,風雅所流詠也。公園前256年-公園前2205年,以前芍藥和牡丹不加區分,皆稱芍藥,後來把草本稱爲芍藥,木本(牡丹),稱爲木芍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