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 ——戈培爾效應

淺析當前中國網路環境下特殊的「 波蘭現象 」

以下六點,是我想出的主要因素,實際上除了波蘭,任何元素都可以套進去。

  • 年輕人普遍都有反主流,反權威的叛逆心理;
  • 部分人群對蘇聯和納粹德國喪失客觀性地病態偏愛;
  • 大漢民族主義的強勢崛起;
  • 部分「歷史故事愛好者」對歷史國家的主觀刻板印象;
  • 人們隨大流的從眾心理,普遍人云亦云,哪管三人成虎;
  • 缺乏獨立思考、獨立查證、合理質疑的意願和能力;

年輕人反主流,反權威的叛逆心理

實際上許多90後都有這個現象,宏觀來講這並不是一個糟糕的事情,但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不應該出現這個心理。比如歷史上納粹德國政權,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說都是一個邪惡腐朽的政府,但就是因為全世界對它的批判,讓一些人產生了逆反心理。你們越是崇尚的東西,我就越唾棄,你們越排斥的東西,我就越接受。

這個道理放在波蘭也是說得通的,具體表現為,主流史學界都認可波蘭是二戰的受害者,那我偏跟你反著來。我就一定要找出足夠的「證據」,哪怕信口胡謅,也要強行把波蘭變成加害者,要將18世紀和20世紀的兩次瓜分正義化。要製造出一個即愚蠢又兇惡的波蘭,這樣德國和蘇聯對她的侵略就是無比正義的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波蘭史本來即便在史圈也是極為小眾,但在他們日復一日的努力抹黑下,倒是有更多人「了解波蘭史」了,至於正不正確則並沒有人在乎。

放任這些東西的存在,是百度的恥辱。當然,百度是什麼德行也不用多說。

部分人群對蘇聯和納粹德國喪失客觀性地病態偏愛

對於這類人群有很多專屬名詞,我不願意在這裡使用。生活中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本就極少,我的同事甚至分不清明朝和清朝誰前誰後,遑論其他。但我悲哀的發現,即便在這個堪稱小眾的群體里,也稱得上是派系林立,各有各的輿論陣地。歐洲史方面最熱的是二戰史,二戰史中最最熱門的無需我多說是哪兩個國家了,這兩家愛好者的互相傾軋已經成了一種互聯網現象。他們就像是韓國偶像的狂熱粉絲一樣,把崇拜對象的優點無限放大,缺點則想盡辦法挖掘有利史料美化甚至是掩蓋,然後在網路平台互噴口水。

那麼這兩個群體是怎麼和波蘭扯上關係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波蘭在二戰史中與這兩國有非常多的聯繫,而不幸的是,大部分聯繫都是很負面甚至是非常糟糕的。這兩個國家都對波蘭做過很多被她們的愛好者群體視為不那麼光彩的事,於是遮掩粉飾就成了重中之重。然而有些事實在是鐵證如山很難遮掩,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祭出「比爛」大法。

還是以卡廷慘案為例,既然遮掩不了,就乾脆挖掘波蘭的更多史料,或添油加醋,或斷章取義,或乾脆完全杜撰。反正目的只有一個,只要證明波蘭更爛,就能襯托出他們喜愛的國家也沒那麼糟了。

但我需要聲明一下,以上所針對的,只是部分人群。在這兩國的歷史愛好者中,也有許多專註學習歷史,態度中立客觀的人存在,我自己就認識好幾個,他們的學識遠遠超過大部分愛好者。因此,我對他們非常尊敬,許多問題也樂於向他們請教。希望兩國歷史愛好者能多向這些人看齊,少點對噴和撕逼,沒意義。

內容是史實,標題邏輯是不對的。卡廷慘案和蘇波戰俘是相對獨立的兩個事情,沒有太大關聯

部分「歷史故事愛好者」對歷史國家的主觀刻板印象

歷史故事愛好者的顯著特徵就是將歷史中的某個國家、政權賦予人格化特徵,用貼標籤替代歷史邏輯,用極簡的語句概括極複雜的歷史事件。俄國就一定是「戰鬥民族」,德國就一定是「嚴謹民族」,法國就是「只有矮子和女人會打仗」,英國是「攪屎棍」,義大利是二戰笑柄。同時,他們熱衷相信和編排歷史段子,並大量傳播這些東西,造成惡性循環。

人們隨大流的從眾心理,人云亦云,三人成虎

當你對波蘭史一無所知,然後打開某站視頻看到這些彈幕,你的心理活動如下:哇,波蘭原來這麼壞的嗎——這麼多人說,看來是沒錯了——搜索相關波蘭史——看到更多垃圾段子文章——更加討厭波蘭——在別的平台傳播垃圾段子文章——惡性循環。

X站的彈幕素質一言難盡

缺乏獨立思考、獨立查證、合理質疑的意願和能力

為什麼那些垃圾段子能流傳如此之廣,毒害如此之大,這是因為段子作者深諳信息不對稱原理,還有就是認準了大部分人缺乏獨立思考、獨立查證、合理質疑的意願和能力。波蘭史非常小眾,即便在歐洲史里也是二線史學,了解波蘭史的人極其稀少。那麼相應的,查證成本就上升了。比如我想查查蘇波戰爭中戰俘的處境,這是結果:

不用點開我都知道文中內容都是什麼玩意

任何一個學史的人都知道,絕不能用百度搜索你想了解的那段歷史,如果想了解最起碼要去維基。然而中文維基也不能看,因為也被篡改了許多,能看的只有英文和其他語言的維基,那麼問題來了,誰看的懂呢?退一步說,就算英語好,能勉強看懂。那理解內容又成了一大難題,波蘭東歐史錯綜複雜,每個歷史階段都是盤根錯節,如果缺乏一個大概的了解,那也無異於看天書。因此只能去搜索更加淺顯易懂的網友創作內容,然而真實性卻又大打折扣。

很多人認為某乎可能更靠譜一些,理論上是這樣的,但你必須有極高的鑒別內容的能力,因為某乎上的垃圾信息也有很多。但鑒別能力是與歷史硬貨的儲備直接掛鉤的,如果儲備不過關,你也分辨不出什麼是垃圾內容什麼是有用的。某乎的一些回答看起來非常專業,比如某牽扯到卡廷慘案的回答,某答主的陳述洋洋洒洒幾萬字,英文資料那都是小兒科,人家直接放俄文資料。所以就算他在干給卡廷慘案翻案這種荒謬的事,也收貨了幾百個贊,原因無他,這些內容太唬人了,太像那麼一回事兒了......

大部分人即缺乏查證的意願,更缺乏查證的能力。所以在這些條件下,信息不對稱的環境就誕生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垃圾信息能流毒甚廣的原因。在這場闢謠戰爭中,他們是佔據上風的,我們是非常弱小的,但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我們是對的!他們是錯的!對廣大對這些歷史了解卻苦於不知從何入手的人,不要看百度,也不用看維基,去買實體書就可以。

斯坦尼斯瓦夫·阿爾諾爾德的《波蘭簡史》和耶日·魯瓦克斯基的《波蘭史》都是非常可靠的工具書,這些可以在二手書城買到,也可以下載PDF,我的群里都有。但我認為,很多人最大的問題還是要擺正心態,摒棄輕浮浮躁的心態,歷史這門學科是嚴謹的,要慢慢閱讀咀嚼,腳踏實地的前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