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陽頂天要不死,不要說六大派能不能攻上光明頂,他們敢不敢圍攻光明頂都難說,或許根本就不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張無忌的明教班底,都是陽頂天一手搭建起來的,大家對陽頂天奉若神明,視爲明尊降世。陽頂天若不死,麾下領導班子,大家雖彼此間各有間隙,但因拜服於陽頂天,聽他一人號令,還是能做到萬衆一心。即便是六大派敢圍攻光明頂,只怕未到光明頂就已經全軍覆滅了。

  假如陽頂天沒死,很大理論上不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

  之所以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有一個最關鍵的人物,就是成昆。爲了顛覆明教的他,是一切罪惡的始作俑者,六大派實際上就是因爲他的挑撥,串聯,才形成了反明教聯盟,不辭萬里之苦,踏上了遠征西域的征程。

  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成昆爲什麼要剷除明教,而且又是如何顛覆明教的。起因很明顯,就是因爲陽頂天搶了他的心上人,還是與他有婚約的師妹,然後在與他師妹偷情時被陽頂天撞破。陽頂天因之走火入魔而死,他師妹認爲自己對不起陽頂天,自殺隨陽頂天而去。痛失愛人的成昆,報復心理頓起,但是陽頂天已死,他便把報復的目標瞄準了明教。誓要顛覆明教,來發泄自己的一腔怨氣。

  爲了報復明教,他首先是殺死了謝遜一家十三口,在謝遜兩次尋他報仇未果之後,又暗中引導謝遜,助他奪得崆峒派的“七傷拳拳譜”,明教也因謝遜此舉成功與崆峒派結仇。之後成昆拜入少林空見門下,改名圓真,逼得謝遜爲了引出他而到處殺人。死在謝遜手下的其中就有滅絕師太的哥哥方評,因此加大了明教與的仇恨。接着成昆爲了加深少林與明教的積怨,謊稱化解他跟謝遜的仇恨爲由,說服空見神僧去渡化謝遜,結果引致空見死在謝遜的“七傷拳”之下。而知道受騙的空見神僧,死前告訴謝遜,讓他找到屠龍刀增加報仇的勝算,最終就引致武當張翠山捲入他的風波,讓張翠山死於非命。當然了張翠山的死是因爲他顧全結義之情,不過假如沒有成昆,謝遜也不會胡亂殺人了。

  就這樣,六大派中的四大派成功與明教結怨。而且就算是當日崑崙派的兩任掌門死在楊逍的手下,也有可能是成昆挑唆的結果,甚至孤鴻子之所以約戰楊逍,也可能是成昆在推動崑崙派去找峨嵋派替他們出面,目的就是爲了逐步引起六大派成功與明教結仇。六大派中就只有華山派可能跟成昆沒有關係,不過,成昆爲了讓六大派最終結盟,他應當也是暗中收買了華山派的弟子,然後大勢煽動。

  最終就在成昆暗中的煽動挑唆與串聯之下,六大派結成“反魔教結盟”。然後不遠萬里,遠征光明頂,企圖將明教連根拔起。而成昆爲了一舉殲滅明教,更是不惜投靠朝廷,加入汝陽王府,出謀劃策鎮壓明教各地分壇和義軍的勢力,爲的就是阻止各地分壇勢力支援總壇光明頂。還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利用朝廷勢力徹底掀翻明教總壇。明教的地方勢力正被朝廷鎮壓,也是讓六大派肆無忌憚,敢遠征西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勞師動衆,就不擔心會遇到明教的軍隊。

  所以說,假如沒有成昆,有很大理論上不會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而假如陽頂天沒死,那麼就意味着陽頂天在發現成昆與他夫人的偷情時,沒有走火入魔,很可能成昆當下就被陽頂天打死了。成昆一死,自然就沒有後續的事情。陽頂天沒死,也有可能是沒發現成昆給他戴帽的事,那樣成昆繼續跟他老婆偷情,還是皆大歡喜。

  陽頂天不死,即便真的發生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戰,六大派也不可能攻上光明頂。

  不過,假如陽頂天沒死,又因其他的事情,導致了明教最終還是與六大派結仇,六大派還是發動了遠征光明頂一戰,結果又會如何呢?在羽菱君個人看來,出征的六大派可能還未到光明頂,在遠征行軍的路上,各派可能就都全員覆滅了,即便是能到得崑崙山,也未必能攻上光明頂。

  後來的六大派之所以敢圍攻光明頂,除了前面所說的明教各地分壇勢力和義軍不能支援總壇,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看準了明教內部的分裂。六大派最終能攻上光明頂的兩個主要原因,便是由明教內部分裂引起的。

  一是趕回支援的天鷹教,因爲與五行旗的間隙,在五行旗與各派搏鬥之時,竟然袖手旁觀,坐山觀虎鬥,導致六派得以從他們眼底下攻上光明頂。二則是因爲楊逍與韋一笑加五散人在內鬥時,被成昆暗算,七大高手重傷在身,高層領導沒能及時指揮和加入戰鬥,才讓六大門派輕易攻上光明頂。

  這也就是說假如明教內部不分裂,大家同仇敵愾的對敵,六大派在山下,就會陷入五行旗和殷天正部下的夾攻之中。明教陣營憑藉地利人和,六大派想要攻上光明頂,無異於天荒夜譚。

  而明教內部爲何會分裂,原因也是很簡單,那就是陽頂天死後,衆人爲爭奪教主之位引起的。換句話來說,假如陽頂天沒死,明教壓過就不會分裂。雖然大家彼此間各有間隙,但因拜服於陽頂天,聽他一人號令,還是能做到萬衆一心。而且正如前面所說,陽頂天不死,成昆暗算七大高手一事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此一來,雄才偉略的陽頂天,居中調度,各路人馬各領教令,相互配合,生生就能把六大派截死在山腳下。

  更重要的是,假如陽頂天沒死,以他的雄氣和在明教中的威望,統領着天下明教義軍的兵馬,聽聞六大派出兵遠征光明頂,馬上調動各地義軍,沿途攔阻,只怕六大派還未到達崑崙山,就在各自的遠征行軍路上,被明教的軍隊給踏平了,哪能容他們去侵犯自己的總壇聖地。所以說,假如陽頂天不死,六大派根本就不會也不敢冒險去遠征西域。

  其實,在《倚天屠龍記》中,陽頂天這個角色是必須要死的,不然就沒有張無忌的故事。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教在陽頂天的手上,只會繼續加深與武林各派的積怨,永遠不可能像張無忌那樣,能夠聯合武林各派的勢力,去共同抗元復國。因爲陽頂天雖有雄才,卻沒有張無忌受張三丰影響所擁有的海納百川的胸懷。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就只有張無忌能夠帶領明教所領導的抗元大業,走向最終的成功。因此,陽頂天這個角色必須要死。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