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1818黃金眼”欄目發佈了一段視頻。

  視頻裏一位年輕小夥,因爲騎自行車逆行被交警攔下。

  隨後小夥接了一個電話。沒想到打完電話,小夥子當即摔了手機,徹底崩潰了。

  他情緒非常激動,摔了手機馬上又撿起。

  他甚至下跪讓交警放他走,又突然狂奔然後坐在地上大哭。

  他大聲喊着自己每天要加班到十一二點,自己的女朋友忘了帶鑰匙,讓他送鑰匙。

  女朋友在等他,公司也在催他,兩邊都在催他,他覺得真的很累。

  交警們一直陪在小夥身邊,直到他情緒穩定後才離開。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何看待杭州小夥單車逆行被抓,接電話後崩潰爆哭?

  底下有個回答是這麼說的:

  他看起來也太難過了,接電話的時候還努力保持情緒平穩,摔了手機氣不過三秒鐘又立馬心疼撿起來。

  所有的壓抑跟崩潰都自己吞嚥消化。

  哎,成年人的崩潰確實是無聲的。

  內心沙塵暴捲走了一座又一座城市,殘垣斷壁又被海嘯沖刷,心碎成了沙子,就算撿起來都根本沒法拼。溺水了以後又被鯊魚吞掉,等了三夜都沒有等到天明。無人生還。這種程度。

  說出來的卻是:“沒什麼啊,怎麼了?”

  作者:布魯賈瑞 來源:知乎

  成年人的崩潰,有時候也會有聲,只不過他們總會在最快地速度,迴歸到無聲。

  2

  這件事讓無數正在爲生活打拼、努力的人感同身受:

  “十個成年人裏,有七個是這樣的。”

  比如那個在地鐵上,一邊啃着三明治,一邊強忍着眼淚的日本小夥:

  比如那個在西安火車站,在雪天裏坐在站前廣場的階梯上啃麪包的農民工。冒着雪花,身上也沒穿暖,鼻涕直流,吃着吃着就吃不動了:

  就像有位網友說的:想想自己加班到凌晨,機房空空蕩蕩就我一個人,上司不停催着修改東西,一改就是幾個小時,每天與家人相處時間幾乎爲零,家人也不理解。

  “真的很壓抑,沒有人理解也沒人願意傾聽,這就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生活。”

  我們都曾夢想着充滿着光和亮、有趣又美好的未來。但是踏入社會後,卻常常可能四處碰壁,打破曾經的期待。

  工作加班、擠公交地鐵、被老闆罵,無論生活或者感情,一切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

  但即便有很多不快樂,我們也無法輕而易舉地“說走就走”,放棄當下。

  因爲大部分人的“人生容錯率”,都太低了。

  3

  人生容錯率,或者叫人生試錯率,大概意思是指一個人的一生中,允許錯誤出現的範圍和概率。

  如果一個人家底比較厚實,比如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人,他們即使失敗了也無所謂。

  因此他們大體上不會對人生際遇中所遇到的挫折,或失敗考慮得過於周全,敢於嘗試冒險,做與上輩不一樣的事,成功的概率自然就高些。

  反之,沒有強大後盾的人,通常都以背水一戰的姿態去挑戰一件事,因此也更容易患得患失、瞻前顧後。

  對於大部分普通家庭的人來說,人生容錯率是非常低的。

  一路跟着大部隊,按部就班不敢走偏,也只是勉強擁有了一席立足之地。

  手裏的飯碗就是一切安全感的來源,而這也成了我們最大的不安全感,稍有差錯,立足之地也就岌岌可危。

  因此,我們害怕意外,害怕事情逃離計劃之外。

  就像那位因逆行被抓而崩潰的小夥,一時之間緊繃的弦拉到了極限,突然爆發,冷靜後又覺得自己那時有點“丟臉”。

  當事人在知乎上的回答

  4

  有人說,當一個人在某一天發現自己很渺小,渺小到覺得連發泄情緒都是一種打擾時,那一天大概就是成年的開始。

  然而,我們又必須要學會發泄情緒,研究表明、數據反饋,接下來的十年,還有更多的心理問題會出現,社會對於心理治療的需求也會加大。

  我們需要一定的發泄負面情緒的途徑,以避免嚴重的心理問題的出現。

  正如終身成長詞典詞條《820:宣泄》所說:不要小看宣泄的作用。

  宣泄的過程,是人們自我安慰、自我放鬆、自我調節的過程,這是擺脫負性情緒、精神壓力和消極心理的有效途徑。

  比如,你可以去現在流行的一種專業情緒發泄場所,通過“用力粉碎”來宣泄自己的負性情緒。

  比如,你還可以去郊遊、徒步,跑到大山深處,四下無人的地方,對着山林大吼,也是一種減壓方式。

  還有唱K、運動、找可靠的朋友傾訴等。

  我覺得煩悶的時候,就經常拖上一位好友,就兩個人去唱K,唱足5小時,心情就會好很多。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表現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總是“哈哈哈哈哈”,但其實都是社交與工作的隱形囚徒。

  我們不會過多的表露自己的不安和焦慮,總是自己慢慢消化、偶爾宣泄。

  但這不也正是生活本來的模樣嗎?

  學會正視、學會接受,學會坦然面對。

  就像有位網友說的:

  “哭一場,睡一覺,明天又可以狠狠地和這個操蛋的世界戰鬥了。真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