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大型對撞機

到底該不該建?「我們願意把20年所有人的錢集中在一個裝置上,所以產生的效益比分成100個研究要高。」大型對撞機是物理學家需要的科學裝置,也是通往「理解世界和宇宙的規律」這一人類終極問題的途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院士為大家帶來演講《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大型對撞機?》

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

——————————————————————————————————————

王貽芳演講視頻:

以下為王貽芳演講實錄:

我是王貽芳,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我研究的領域叫粒子物理,也叫高能物理。

過去講故事,開頭會講:很久很久以前,盤古開天地。

當人類文明成長到一定程度,我們就會問:宇宙是什麼樣的?物質是什麼樣的?

2000多年前,希臘人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對於空間,對於物質,他們有很多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可能跟現在的科學理解不太一樣,但事實上,2000多年前他們能提出這些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表示當時他們的文明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中國也有,幾乎和希臘同時,我們的老子、莊子、左丘明都對宇宙、物質提出了很多思考。

但是,真正的科學,實際上是從300多年前開始:從原子論、分子論,一直到元素周期表,到原子核、夸克。原子核跟夸克是上一個世紀提出的,大約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

我們整個的科學發展,從原子到原子核到核子到夸克,每一個層次實際上都帶來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科學成果。

在過去的300多年,我們的科學研究發展,跟我們對物質世界「最本質的研究」相關聯。如果沒有這樣的追求,大概科學也不會發展到這樣的程度。事實上,從50年代以來,大約1/3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粒子物理的研究。

我們怎麼做物質最本原的結構的研究?

大家可能都用過顯微鏡,最早我們用眼睛看,用的是光波;但是如果想看的東西比光的波長還要小,就看不到。怎麼辦?我們用電子顯微鏡,因為電子的波長比光子要小得多。再小一點怎麼辦?我們需要用加速器把電子或質子的能量加速到很高的程度。能量越高,能看到的物質的結構越小

所以研究高能物理或者說粒子物理,到最後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探針,也就是我們的電子或者質子,加速到非常非常高的能量。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粒子物理有了非常成功的發展。上面這張照片,紅線的輪廓是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27公里周長的加速器。

LHC地下實際上是一個隧道,隧道中有兩個對撞點。中間這張圖所示的是一個大型探測器,也就是「眼睛」。把質子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讓它跟另外一個質子對撞,就可以用譜儀看到質子內部的結構。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最終我們對整個物質世界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就像元素周期表有一百多個元素一樣,物質的最深層次,有16種基本的粒子。其中,有6個是夸克(Quarks),有6個是輕子(Leptons);除此之外,還有右邊這4個相互作用粒子(Forces)。

這裡面,有些粒子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比如說,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就是光子;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都跟電子打交道。其實,這16種基本粒子之外,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粒子,就是最中間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粒子,後用英文表示),它給了所有粒子質量。

我們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方程式,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所有的這些粒子必須是沒有質量的。但這顯然跟實驗事實相違背,因為我們知道電子、夸克、相互作用粒子等等都是有質量的。

那怎麼辦?

有一個很奇怪的理論:粒子本來是沒有質量的,但跟充滿宇宙空間的Higgs粒子發生相互作用以後,後天獲得了質量。這就是整個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SM)」。我們現在都是在這個框架下做研究,來探究物質最本原的結構和知識。

Higgs粒子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粒子。上世紀60年代被提出來時,其實很多人不相信,但最終,科學家們在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加速器和探測器里看到了這個粒子。發現Higgs粒子機制的科學家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先生,獲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看起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好像是完整了,但事實上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說,Higgs粒子給了其它16種粒子質量,但它自己的質量哪來的?

Higgs粒子的質量是125個GeV(eV是電子伏特,1GeV=109eV)。按照現在的標準模型計算,它是由兩個大數減出來的,且這兩個大數必須精確到1034——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事情?所以這是一個非常不自然的理論,是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一個最大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自然性」的問題,就需要有新的物理,必須出現在1到10的TeV之間。

粒子物理標準模型還有一個問題,如右邊這張圖所示,橫坐標是Higgs粒子質量,縱坐標是頂夸克(即Top夸克,六種夸克中最重的一種)質量。把這兩者的質量畫在一張圖上以後,我們的實驗測量發現真空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上面不穩定,下面穩定,中間是亞穩態——

很難想像,在不穩定的狀態下,我們的宇宙會經歷138億年到現在。所以這個理論顯然有問題,我們認為:它絕對不是一個終極理論。

還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比如中微子,包括暗物質、反物質等,都沒有辦法在標準模型的框架當中很好、很清楚、很正確地描述出來。

所以這些問題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向下一步去走,要搞清楚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存在的問題,並最終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都跟Higgs粒子非常有關所以我們需要建一個Higgs粒子工廠,大量地產生Higgs粒子;來精確地研究Higgs粒子的性質,搞清楚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背後的問題,從而尋找一個比現有的標準模型更深一個層次的問題的答案,比如,電子是不是真的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結構?

這個加速器我們把它叫做「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後用英文表示)」,它的周長有100公里。

為什麼我們做這樣一個東西?為什麼需要這100公里?

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Higgs粒子已經被看見了,我們可以做Higgs粒子性質的研究。但問題在於,看左邊這張圖,現在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研究Higgs粒子的性質只能到大約10%的精度(圖中灰色部分)。10%,在新物理的能標相當於1個TeV左右。如果能夠提高精度到10倍,就可以把能標提高到10個TeV,就能解決剛才提到的自然性的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一台能產生足夠量Higgs粒子的新機器,使測量能夠達到1%的精度,從而摸到上限、把新物理給找出來。同時這個加速器會是世界上能量最高、通量最大的同步輻射光源,所以它的用處非常廣泛。

高能物理還有很多作用。它可以幫助我們探尋世界的本質;同時也可以作為同步輻射光源和其他的一些設備。我們研製的乳腺PE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是核醫學領域比較先進的臨床檢查影像技術)、PET和輻照加速器(產生的高能電子束照射可使一些物質產生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效應,從而能有效地殺滅病菌、病毒和害蟲),都會有非常多的貢獻,造福人類。

回過頭來,一個100公里的加速器,它具體有什麼用處?

它牽涉的專業領域大約有二、三十個門類:它需要世界上最高精度的機械、最高程度的真空、最好的電子、最快的自動控制系統。這些最後都會使得我們國家,或者說工業和硬科技的能力更上一層樓,真正做到國際領先。

一個科學上領先的裝置,它在技術上一定是領先的。所以,把這個裝置造出來,就會使我們的技術走到國際最前沿。事實上,我們國內的加速器目前規模還比較小,現在還有一些技術空白,科學和技術都還沒有達到世界最領先的程度。

如果要做世界上最領先的加速器,那這些空白都會被填補,比如超導高頻腔微波功率源、低溫製冷、抗輻照集成電路晶元、超導磁鐵等等。同時,大規模的建設也會使我們的企業不光能完成對我們自己的設備供應,還可以佔領國際市場。除此之外,它還可以引領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希望把現在實驗室里最多做到指甲蓋大小的高溫超導材料,做成幾千公里、幾萬公里的高溫超導導線。

目前,在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基金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市各方面支持下,我們正在做這些關鍵技術的預研。我們相信,經過5年、10年的研究——高溫超導可能需要20年的研究——我們會把現在實驗室的這些技術推廣到大型的科學裝置上去,然後通過大型科學裝置的引領,把它推向社會的方方面面。

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裝置對中國科學發展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首先,它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剛才已經說過了。

其次,它能改善我們的國際環境,能使中國跟國際上有更好的交流,讓中國的國際形象更加高大、對人類的文明有更大的貢獻。

同時,根據國際上大量的研究,這樣一個大型加速器,一般來說投入產出比大概在1:3左右,是完全值得的。

最後,做這個大科學裝置,我們有體制上的優勢。我們相信它作為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對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引進和培養國際化的體制建設等等,都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我們來說,窗口時間應該是10年:按照現在非常激進的計劃,2022年開始建設,2030年完成。我們的競爭對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今年的1月15號公布了他們的計劃,幾乎跟我們完全一樣:2030年開始建設,2040年建成。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國際形勢:我們有沒有可能、有沒有膽量參與國際最前沿的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直接競爭,並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實現國際引領。我們希望它成為一個中國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裝置。

這是我們的概念設計報告的發布會。國際上類似的裝置一共有四個:兩個直線對撞機,兩個環形對撞機。我們做的是其中的一個環形對撞機,歐洲核子中心有一個直線對撞機、一個環形對撞機,另外日本有一個直線對撞機。我們希望中國在這一次能夠在時間上領先。

大家都說這東西很貴,反對的人可能都是因為錢。所以我想給大家算一筆賬,為什麼說這件事情是可以做的?

這張圖是國際上已有的加速器的造價占當年GDP的比例。中國在1984年建設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造價占當年GDP的0.01%。美國做超導超級對撞機(SSC)的時候,也佔0.01%。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80年代做了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LEP),27公里,佔0.02%。發現了Higgs粒子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佔0.03%。我們如果要做CEPC,在2020年建設,將佔當年的GDP的0.005%。

CEPC現在總造價是360億人民幣。

為什麼看起來花錢很多?

因為特殊。我們願意把20年所有人的錢集中在一個裝置上,所以產生的效益(獲利指數PI=投產後各年凈現金流量的現值合計/原始投資的現值合計)比分成100個研究要高

科學院的人均經費大約每人每年100萬。我們算一下,建設 CEPC裝置,360億除以3000人除以20年,得到每人每年60萬;再加上工資、運行、研究40萬左右。如果按領域平均,現在基礎研究經費有900億,除以6個領域,數理化天地生。我們在物理當中如果只佔1/5,一年也有30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建這樣一個裝置,能用20年,投入不算多,不超過國內一般水平。這是我們高能物理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應該得的錢,是我們特有的研究形式。所以拜託大家支持我們做這樣一個裝置。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大家可能對開幕式印象很深,我們有造紙、毛筆、活字印刷,還有太極,非常震撼;而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開幕式拿出來的是原子核,萬維網(WWW)的發明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伯納斯·李先生——從中可以看到差距:我們的未來應該在科技,我們不能躺在前人的成就上、永遠沉湎其中,而是應該有新的東西

中國現在的大科學裝置,數量很多。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天眼」(FAST)10億人民幣,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20億人民幣,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8.8億人民幣。而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項目55億歐元,發現引力波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20億美元,美國在南極冰立方中微子望遠鏡(IceCube)10億美元,我們總體的規模差了10倍,我們的國際領先性不夠,在於老說大科學裝置貴——其實,我們做很多小型的,不如建一個大型的。

CEPC還可以把廣告打到全世界。

這張照片是我在深圳機場拍的,華為說它對上帝粒子的發現有了貢獻。我相信,如果我們自己有一個Higgs工廠,會有上百個企業說「我對中國的Higgs工廠做了貢獻」

謝謝大家。

演講嘉賓王貽芳:《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大型對撞機?》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王貽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本文為王貽芳院士的演講實錄,文章2019年4月21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mp.weixin.qq.com/s?),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孫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