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人的傳統認識中,只有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才叫工作,其他私企一類的,被老人統稱為沒工作,一個月賺3000的公務員的社會評價遠遠超過一個月上萬的私企員工。很多去南方打拚的年輕人,哪怕年薪百萬,回到東北依然被說成沒出息沒工作。依據此,是否可說在東北獲得正式工作的年輕人的心理感受社會地位,要遠遠強於離開東北在南方工作的同齡人?


謝邀。我就是那個在東北有「正式工作」的年輕人。我從來沒有在南方生活過,旅遊不算。大學也是在東北讀的,家鄉算是東北城市裡的一線城市。剛讀大學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定回家鄉工作,完全是我自願的選擇。題主你說的年薪百萬在哪裡都是大神好吧,東北也不會如此的神話體制內的工作,賺錢才是第一要務啊。雖然在家鄉,但是工作上一樣特別辛苦,高強度。並不覺得會比一線城市的小夥伴輕鬆太多。職業發展上各有各的瓶頸吧,一線城市的同學擔心買不起房總覺得自己以後要離開那座城市,體制內的我則有玄學一樣的職業天花板,有背景的可以頭頂一片藍天,沒背景的處處都可以是職業天花板。收入上普遍一線的小夥伴起薪可以是我的一兩倍,但是我沒有租房,交通上的壓力。五分鐘到單位。下班回家就開飯。我覺得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家都是靠勞動吃飯,沒有孰高孰低。無非就是個人選擇不同。都一樣建設社會主義呀。


謝邀。在南方上過學不過並沒有在那邊工作過,所以說不好有什麼不同,因為自己沒體驗過。生活感受這種東西要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現階段而言我的工資能夠滿足我的生活狀態,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但如果考慮到精神層面,北上廣深和普通城市帶給人的感受肯定不同,東南沿海和東北帶給人的感受更是截然不同,所以在哪裡生活,主要是看你重視什麼,想選擇什麼生活方式。
不知道墨爾本算不算南方, 沒感覺, 一有長假就回家想得不要不要的,覺得我弟弟在家工作比我輕鬆得多 沒事還能回家蹭飯吃

東北長大,東北讀的大學,目前在北京。

嚮往自由嚮往遼闊的天空,自然覺得在外打拚月薪上萬是個好的選擇。嚮往一份平穩的生活,享受家庭的溫暖,自然是有一份所謂的「正式工作」能夠暫時滿足需要。

東北自建國以來,主要發展重工業,當年在工廠上班,是正經的工作,是國家支持鼓勵的、為國家做貢獻的工作。在這個背景下,做生意一類的職業自然不符合當年國家賦予東北的主流的價值觀。因為大家都有正經工作,獨生子女政策也得到了很好的執行。我小到讀大學,見到的同齡非獨生子女一隻手就能數的過來,甚至年少的我認為,一對父母有兩個孩子是很奇怪的事情。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獨生子女眾多,父母必然不願意子女遠行。比如我,我的父母支持我出去讀書,出去工作,但是從長遠來看,他們不希望我離開他們的身邊。如果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結婚生子,那便意味著我徹底離開了自己的故土。我的孩子不可能對一座小城有著依戀之情,我的父母也不可能拋下熟悉的生活環境和親戚朋友這些人際紐帶,來到大城市和我在一起。

有時候,就在害怕,當我在遠方工作生活的時候,我的父母在只有他們兩個人的家裡,過著單調的日子。如果身體健康,一切好說。如果身體有恙,我該如何是好?誰來照顧他們?誰來賺錢養家?誰來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在父母眼中,如果在家鄉有一份所謂的穩定工作,那麼可以和子女經常見面,無論誰生病了都會有親人照料,因事因病請假也不會對工作有太大的影響,雖然賺的少,但也沒有那麼高昂的生活成本。

生活感受,因人而異,看你更在乎的是什麼

生活在遠方,未來無限可能,天高任你飛,家鄉的父母在底下默默地看、默默地祝福

生活在家鄉,平平淡淡,平安喜樂,共享天倫


謝邀。短暫的在東北待過一段時間,接觸過許多所謂的正式工作,國企啦,事業單位,公務員,國企合同制員工。總體感覺就是體制沒員工都會覺得這一生無憂,該研究的是如何擼串。
這種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又何必多問呢


不存在


誰說的?你賺3000和萬八千你賺哪個?傻子才會為了3000放棄10000。當然,你要是說3000和3500,4000的話可能有一部分人為了穩定要低點工資,這個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