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影評人當堅守影評的客觀性和藝術性,在呵護產業與客觀評論之間找到平衡,發揮電影批評引領觀衆審美的功能

近年來,影評類自媒體越來越多,打破以學院派評論、媒體影評等爲主的評論格局。很多傳統媒體、研究機構、專業雜誌也紛紛成立自己的公衆號,並努力將適合在新媒體發表的傳統影評改造爲自媒體影評,以期獲得更多受衆。

自媒體影評以大衆爲目標羣體,文風鮮明獨特。快速、通俗是自媒體影評的特點,也是他們的最大優勢。快是生命線,對於熱映熱播影視劇,評論唯有及時跟進,纔可能最大程度得以傳播。尤其是影片剛上映的一兩天,其評論對觀衆的觀影選擇產生較大影響,可以說自媒體影評已經深深介入電影產業。

客觀、專業的影評是引領電影市場走向健康和成熟的重要推手。近幾年來通過自媒體影評的口碑引導獲得票房逆襲的藝術片越來越多,如2017年《二十二》上映過程中多篇10萬 閱讀量的影評傳播,爲高票房立下汗馬功勞。而近期的《無雙》《找到你》《流浪地球》等影片,也通過口碑傳播有力扭轉排片劣勢,實現票房逆襲。顯然,這對於當下影視迴歸“內容爲本”是個強勁有力的引導和促進,自媒體影評對於服務觀衆、提振電影市場確實具有重要作用。

快速、通俗也是雙刃劍。自媒體影評對寫作“時間”的擠壓也容易造成以碎片化感受代替整體性把握,對眼球效應和高流量的追求,使得一些文章流於情緒化和不理性。一些自媒體影評成爲影片營銷廣告投放平臺,對於那些以觀影指南形式或者以影評面目出現的營銷軟文,一般觀衆很難區分。這給觀衆瞭解影片信息帶來干擾,也擾亂電影市場正常競爭。

這一現實境況,不但考驗影評人的職業道德,也讓影評寫作的倫理困境放大,尤其是影評已經深度影響電影票房的情況下,影評人如何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如何在呵護產業與客觀評論之間找到平衡,堅守影評的客觀性和藝術性,發揮電影評論引領觀衆審美的功能,這些都遇到很大挑戰。一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業規範,探索對營銷軟文和影評加以區分的機制和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專業機構或大衆媒體“進場”,以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形式發表高品質內容,維護影評公信力,使影評能保持平衡的發展態勢,助力電影市場健康發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