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考古人員在江蘇溧陽上興鎮經濟開發區的一座大型土墩墓中,發現了一罐春秋時期的雞蛋。雞蛋被滿滿當當地放在一個陶罐裏,爲了防止被破壞,裝雞蛋的罐子還有蓋子蓋着,儘管2500多年過去了,罐子裏的雞蛋只破了一個。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江蘇墓葬挖出2500年前的雞蛋,大部分完好無損

春秋雞蛋

在現場看到,這罐雞蛋大約20個,考古工地是一座直徑約40米的圓形大土墩,高度接近4米,當地人稱之爲子午墩。出土雞蛋的11號墓裏有印紋硬陶的罐、釜,原始青瓷的盅、瓿,泥質灰陶的三足盤,儲存器、炊器、盛食器俱全。

此次出土的雞蛋與現在的草雞蛋差不多大,雞蛋歷經2500年時光,應該基本被分解,而蛋殼是鈣質,性質穩定因此能夠保存下來,所以這罐雞蛋有可能只留下“一罐雞蛋殼”。

考古專家說,雞蛋黃和雞蛋清是有機質,但也不排除保存條件好,雞蛋殼裏的物質仍然有殘留。這罐雞蛋將被放到恆溫恆溼櫃中,等待進一步的鑑定與化驗。

據瞭解,這是江蘇土墩墓裏出土的第五罐雞蛋,也是迄今爲止發現的最完整、最有考古價值的土墩墓禽蛋隨葬品。此前有四罐分別藏於南京博物院、鎮江博物館、句容博物館和南京農業大 ​。

而南京博物院展廳裏有一罐“西周雞蛋”,出土於江蘇句容浮山果園的一座西周墓葬,滿滿一罐雞蛋放置在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內。這些雞蛋蛋殼很薄,直徑在3.1—4.2釐米左右。據考證,這些“西周雞蛋”距今約2800年,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雞蛋實物。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江蘇墓葬挖出2500年前的雞蛋,大部分完好無損

西周雞蛋

其實我們中國人對雞的馴化,說白了吃肉吃蛋,起碼也有八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黃河流域的河北磁山文化、山東北辛文化和河南裴李崗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蹟中,都發現了雞骨。

所以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還真是世紀難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