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陳淑芬╱台中報導】

台灣的產業技術開發將面臨什麼挑戰?工研院綠能所副所長李宏台27日在《2018台中綠色能源經濟論壇》中表示 ,產業未來的發展要分3個重點來觀察,首先是具有加值性,所以必須技術領先;第二是服務導向比例會越來越高,甚至高於製造業;第三新能源的產業發展一定要靠政策支持。

李宏台表示,新能源的開發及產業的成立,絕不只是技術,還需要資金及市場,不僅在初期,甚至到後期,能源都不是自由的市場,必須配合政府的政策。以風力發電產業為例,其中包括製造業及服務業,例如原材料供應等屬製造業;營運規畫管理、後續服務及開發等都需服務業。新能源產業的未來發展,可以考慮提高就業率及納入循環經濟2元素。

台灣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李宏台指出,太陽光電產業是台灣最大的再生能源產業,但面臨很大挑戰,而大陸在今年5月31日降低太陽光電安裝目標等政策,大陸市場需求量會降低3至4成以上。對國內太陽光電業者而言,大陸不僅是主要競爭對手,更是主要市場。

李宏台說,最近國內有3家大型太陽光電廠商進行合併,未來將從太陽電池製造轉型到模組生產及系統服務。

「台灣沒有多少天然資源,有的就是人才及腦力。」李宏台特別強調,要觀察產業發展,除了市場規模,也要看技術加值,服務導向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李宏台表示,政府政策可以帶動產業的發展。他並以台中市府積極推動沼氣發電及氣化發電政策進一步說明分析,沼氣發電在過去推動並不順暢,因當時躉購費率不高,主要是經中央及地方政府及各部會協調,將沼氣產生的廢水處理等投資額,全部算在躉購費率基礎內,提高躉購費率才能順利推行。

李宏台指出,氣化發電把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避免農民露天焚燒,但也要思考到農民資材集運及利用效率的問題,都需要有政策的配套執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