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教學][帽體細節]全罩安全帽挑選小技巧/如何選購全罩安全帽/安全帽選購指南

 

最近一直在構思一篇簡易版的安全帽挑選技巧

畢竟上一篇篇幅真的不算小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想以那篇為主   這篇就當作有了前面基礎知識的懶人包

讓大家快速地進入全罩安全帽的世界   幾分鐘就有一些基礎的common sense

需要更多基礎資訊請點以下連結囉

[教學]全罩安全帽挑選小技巧/如何選購全罩安全帽/安全帽選購指南(2017.05.04更新)

http://zhoyo99.pixnet.net/blog/post/327317298-%e5%85%a8%e7%bd%a9%e5%ae%89%e5%85%a8%e5%b8%bd%e6%8c%91%e9%81%b8%e5%b0%8f%e6%8a%80%e5%b7%a7-%e5%a6%82%e4%bd%95%e9%81%b8%e8%b3%bc%e5%85%a8%e7%bd%a9%e5%ae%89%e5%85%a8%e5%b8%bd-

好讓我們來開始吧!!

 

在茫茫帽海   我們究竟要如何挑出適合自己的帽子呢?

我們會有前置的挑帽子作業和現場的檢查部分

我把挑帽子應該要注意的重點分成以下幾類

 

1.通風

2.鏡片

3.內襯

4.安規

5.重量

6.空力效果

7.如何戴安全帽

 

1.通風

通風   可以是一個很主觀的感受

尤其是試戴的當下很難判斷實際通風性   那要怎麼辦呢?

其實還是可以從外觀和功能上面有可以查看的細節

我們先以1800A為例   等一下也會因應一下範例出現一些其他帽款的照片

來觀察外觀

我們第一個先注意的就是他的通風口

a.額頭通風 b.頭頂通風 c.下巴通風 d.負壓出風 e.特殊通風口

通常頭上的通風口分為兩種

a.額頭通風 b.頭頂通風

a.額頭通風

額頭通風通常會以沒有內墨鏡的帽子為主

因為內墨鏡收起後會將額頭通風口擋住   所以一般帽款有內墨鏡就不會再另外做額頭通風

1800A是比較少見的特例我們先忽略

額頭通風掌控了最關鍵的進氣體驗   因為我們的額頭是很容易流汗的部位   

通常挑帽子時看到有額頭通風的話   我們可以先預設這頂帽子在通風性能上可以期待

 

ex .SHARK RACE R PRO

 

ex. SHOEI X-14

b.頭頂通風

不管是分兩邊或是在正頭頂的都是掌握了頭頂的涼感    也是安全帽最主要的通風口

通常有內墨鏡的帽子只有頭頂通風

但也有很多國產帽在成本和安規的原因即使沒有內墨鏡也是隻有頭頂通風而沒有額頭的

即使是進口帽   只有涼爽的頭頂通風   額頭還是會悶熱的

頭頂通風基本上是為了閃內墨鏡的通風口   也主掌了頭頂通風   

所以頭頂通風口設計愈直通(可以看到帽子裡面)或是裡面EPS有排溝、內襯有對應通風孔通風排溝

我們也能預期帽子的通風性愈好

 

ex. SHOEI X-14

 

ex .SHARK SPARTAN(有內墨鏡)

 

ex. ZEUS ZS-1600(有內墨鏡)

 

c.下巴通風

下巴通風主管了臉部的涼爽以及鏡片的除霧

通常通風口的開口方向要配合佩戴安全帽時的角度

 

開口角度最好能對應佩戴時的角度   可以將安全帽翻到側面觀察

 

ex. ZEUS ZS-1600 下巴開孔角度就沒有很好   他是往下的開口並沒有對應到配戴時的角度

 

ex. SHARK SPARTAN 開口非常大並且對應了配戴角度

 

ex. ARAI RX7X 非常良好的開口大小以及開口角度   進風量相當好

 

d.負壓通風

負壓出風口是藉由帽內帽外行徑時在帽子尾部造成真空帶(真空帶就是帽子往前撞風而尾巴相對遠離風造成類似真空的低氣壓帶)

藉由真空袋的低氣壓將帽內的熱風抽出   就像用吸管喝飲料一樣

使頭頂和後腦杓的熱氣排出來強化通風性能

所以鴨尾愈長愈大營造出的真空帶愈好   可以預期抽風效果愈好

可以看到出風口通常位在壓尾下方真空帶的地方

 

ex. ZS-1600 出風口位置沒有強真空帶    出風效果有但是沒那麼好

 

ex. M2R XR-3 出風在壓尾下方出風效果相當好

 

e.特殊通風口

特殊通風口是除了以上基本通風口外   帽廠為了使安全帽通風效果更好而做的其他位置通風口

 

ex. ZS-1600 後耳排氣

 

ex. ARAI RX7X 鏡片通風、臉頰通風

 

2.鏡片

鏡片掌管安全帽的密封性以及臉部的安全性

密封性會影響到風切聲、防滲水性

安全性則是要考慮到鏡片的剛性   剛性愈佳愈不容易車禍時或是遭小石頭打到時破裂或遭刺穿

鏡片愈厚、有肋條剛性愈好   當然剛幸好密封性也會愈好   強風下愈不容易變形(ex. SHARK RACE R PRO的4mm厚度鏡片)

鏡片的上緣如果有導角也會讓密封性提升

鏡片系統也包括鏡片座和鏡片扣

新式的鏡片座都會輔以彈簧把鏡片逼緊   叫做浮動鏡片座增加密封性   鏡片扣則是固定鏡片用

通常有浮動鏡片座、導角以及肋條的鏡片等級會比較高

1800A則是有浮動鏡片座+導角+鏡片扣的鏡片

 

ZEUS ZS-1800B浮動鏡片座動作時的影片

 

ex. ZEUS ZS-811 浮動鏡片座+鏡片導角

 

ex. SHARK RACE R PRO的4mm厚度鏡片+導角+肋條+鏡片扣

 

尖尖的撥片也兼任鏡片扣功能

 

ex. SHOEI X-14 上下肋條+浮動鏡片座+導角+鏡片扣

 

鏡片扣

 

ex. M2R XR-5 浮動鏡片座+肋條+導角

 

 

 

3.內襯

內襯最主要是包覆性   包覆性最重要的是立體剪裁

根據頭型臉型去做不同形狀的內襯就是立體剪裁   

這可以事先上網查詢或是觀察及撫摸內襯的弧度以及戴看看服貼性和包覆性

配戴時除了注意包覆性服貼性   還要注意內襯的硬度和支撐性    支撐性好轉頭時以及配戴時頸部會更輕鬆

布料的選擇各家各有強項則不在討論範圍內

 

ex. SHARK SPARTAN 剪裁相當好的的內襯   擁有非常好的臉頰包覆性

 

ex. ZEUS ZS-806F

 

ex. SHOEI X-14 剪裁相當好的的內襯   擁有非常好的臉頰包覆性

 

ex. SHARK RACE R PRO 剪裁相當好的的內襯   擁有非常好的臉頰包覆性

 

ex. THH TS-41沒有立體剪裁的內襯摸起來相當平面   戴起來相當沒有服貼和包覆

 

ex. SOL 69s也沒有立體剪裁的內襯摸起來看起來相當平面   戴起來也相當沒有服貼和包覆

 

4.安規

一般常見到的安規有以下幾種

1.CNS普通型 : 最一般的安全規格
標準檢驗局所頒布的認證標誌(適合未滿125cc之非競賽用機車)
規格 :
a.全罩
2次撞擊 1撞高度170cm 2撞高度170cm
持續時間150G<4ms 最大衝擊值<300G
b.3/4、semi-jet、1/2
1次撞擊 高度183cm
持續時間150G<4ms 最大衝擊值<300G
耐穿刺高度1m
 
2.CNS加強型 : 嚴格的安全規格
(適合超過125cc之非競賽用機車)
規格 :
2次撞擊 1撞高度265cm 2撞高度140cm
持續時間150G<6ms 最大衝擊值<300G
耐穿刺高度2m
 
臺灣本地生產的帽款與正式進口的帽款
都需要進行CNS 認證
http://forum.jorsindo.com/portal.php?mod=view&aid=749&page=1&mobile=no
 
3.DOT : 相對CNS普通型安全
美國交通部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普遍見於一般有品牌的安全帽
檢驗項目採自行檢驗 雖然採自行認證方式
但上市後會抽查檢驗
若沒通過就不允許在"美國販賣" 甚至會被重罰
規格 :
2次撞擊 1撞高度194cm 2撞高度145cm
持續時間150G<4ms 最大衝擊值<400G
耐穿刺高度3m
 
4.ECE 22-05 : 嚴格的安全規格 通過則適用於賽道
MotoGP、AMA、FIM...等等賽會會承認
歐洲經濟委員會簡稱
規定以歐洲市場的車輛配件安全規範
若沒有送測ECE則不允許販賣
適用於機車安全帽的編號為22-R05
批次檢驗後才會貼標籤上市
比較特別的是
ECE 目前並沒有包含其他安檢中常見的穿刺測試
因為他們的測試重點在於吸收衝擊
高度足以認為抗穿刺能力也有一定水準
有些帽子會有雙安規
ex RT-33 以MFJ補足抗穿刺測試 安全更有保障
規格 :
1次撞擊 高度306cm
最大衝擊值<275G 無持續時間
 
5.Snell : 非常嚴格的安全規格 通過則適用於賽道
紀念賽車手William “Pete" Snell 所成立的基金會
由於Snell 在1956年的一場比賽意外中
因安全帽瑕疵而喪生
隔年所成立的SNELL 基金會便著重在安全帽規範
帽廠需要花錢主動送測
每5年更新一次測試要求
目前最新是M2015 規範
適用範圍為一般交通騎乘 並非賽道專用
但由於規範堪稱世界最嚴格
許多廠商的高階或競賽用安全帽
也以通過SNELL 規範為其賣點
但也因此帽殼重量較重
規格 :
2次撞擊 1撞高度306cm 2撞高度230cm
最大衝擊值<300G 無持續時間
耐穿刺高度3m
 
6.JIS : 跟臺灣的CNS大同小異
日本工業規格(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
編碼為JIS T 8133:2000
與臺灣的CNS相像 擁有兩種規格
1種為125cc 以下進行最低限的安全認證
第2種為所有機車都能騎乘的高標準測試
 
7.MFJ : 日本賽道規範
分為金標和銀標   差別在測試項目的不同
 
8.NBR : 巴西安全規格
 
有些地方的安規是臺灣比較少見的
我就沒有附上測試規格
畢竟資料有點多
 
說明一下
並不是每一種安規都必須表示在帽體
所以對某款安全帽的安規有懷疑
那就去官方網站看就對了
 
5.重量
重量可以上官方網站去看
但要注意是全配重或是帽殼重
帽殼是不含鏡片內襯的重量   要小心誤讀   因為很多官網會只標示帽殼重帽子看起來就很輕
重量通常最大部分取決於EPS及帽殼材質
帽殼通常分為ABS塑料、玻璃纖維、碳纖維及複合纖維材料
後三種要看情況通常碳纖維最輕
而ABS塑膠帽是最重的   除非在EPS上面減量才會變輕    但也降低了安全性
 
另外重量重不見得戴起來重
但通常也只有日本進口帽有能力做到帽殼重但是戴起來的配重良好所以不會有負擔
注意   即使如此戴久了一定還是要休息    畢竟他是讓我們感受不到負擔但那還是負擔
 
6.空力效果
最後空力效果
空力效果會影響行進間遇到強風時或是騎乘高速時帽體的穩定性
並不是要騎快車才會用得到穩定性設計
通常取決於CFD流力模擬以及實際測試的風洞測試
大型廠商國際廠商都會有大型風洞測試機
國內則是由ZEUS有風洞測試機
設計出來的帽子空力效果當然是好
一頂帽子藉由軟體模擬後   模具要上風洞測試驗證效果   以利做修改以及經驗累積
 

 

要如何判斷有無空力設計呢?

一般來說進口大廠牌以及中高階帽款都會有完善的空力設計

或是上官網、論壇看介紹也能得到資訊

那現場看的時候通常可以看看有無大鴨尾或ㄇ字形鴨尾

以及前後流線型帽體   通常帽尾會上下收窄

基本上

國產帽除了ZEUS   皆無風洞測試過 

以1800A為例子    相當流線型的帽體並且帽尾向下收窄

 

擁有空力效果的鴨尾

 

SHOEI X-14的ㄇ字形大鴨尾並且向下收窄

 

OGK RT-33 帽體營造的ㄇ字形鴨尾並且向下收窄

 

SHARK SPARTAN的分離式鴨尾並且向下收窄

 

ZS-1600大型鴨尾並且向下收窄

 

SHOEI Z-7 、 ZEUS ZS-811 流線型帽體、小鴨尾並且向下收窄

 

SOL 69s 渾圓帽體並無流線型   鴨尾方向有問題   帽尾無向下收窄   沒有空力效果

配戴時騎快點或是遇到強風阻力很大並且帽體會左右偏擺或上下晃動

 

THH TS-41AA  帽體並無流線型   鴨尾方向有問題   帽尾無向下收窄   沒有空力效果

配戴時騎快點或是遇到強風阻力很大並且帽體會左右偏擺或上下晃動

 

7.如何戴安全帽

配戴安全帽時要注意  切勿選不合頭型的帽子

舉凡左右晃頭帽子會鬆鬆的(應該要是跟著頭晃動)、額頭或臉頰過緊(是會痛的緊不是剛剛好夾成O形嘴的緊)

或是一些不舒服的情況都有可能是頭型不合或內襯尺寸不對哦  千萬別勉強

戴帽子的角度式安全帽開口上緣跟眉毛要有至少一根指頭的距離纔是正確的角度!!!

一般安全帽店老闆要消費者壓到眉毛的角度是不正確的

示範正確戴法

不正確的戴法  戴太低   鼻罩無法發揮作用   眉毛頭頂會有壓迫   如果沒有壓迫代表戴太鬆   她的臉頰明顯沒有包覆夾緊這是不正確的

這個錯誤的角度也可能因為上視野被擋住所以要維持抬頭造成肩頸較酸   

 

 希望此篇文有幫助妳們更瞭解安全帽的設計和觀察方向

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去選擇帽子時有更多的基準去判斷

有甚麼需要增減補充或是修改的部分歡迎大家討論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安全帽選購指南請參考這篇

[教學]全罩安全帽挑選小技巧/如何選購全罩安全帽/安全帽選購指南(2017.05.04更新)

http://zhoyo99.pixnet.net/blog/post/327317298-%E5%85%A8%E7%BD%A9%E5%AE%89%E5%85%A8%E5%B8%BD%E6%8C%91%E9%81%B8%E5%B0%8F%E6%8A%80%E5%B7%A7-%E5%A6%82%E4%BD%95%E9%81%B8%E8%B3%BC%E5%85%A8%E7%BD%A9%E5%AE%89%E5%85%A8%E5%B8%BD-

 

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