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醫療工作者張,是一名執業醫師,可以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識,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什麼是慢性腎病?

慢性腎臟病(CKD)定義: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腎臟損害病史大於3個月),包括腎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及影像學檢查異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過3個月,即為CKD。 所有慢性腎臟病發展的最終結局就是腎衰竭。

慢性腎臟病(CKD)危險因素有哪些?
  1. 高血壓,高血壓是加速CKD 進展的最重要危險因素。腎臟病變時,腎臟對高血壓的調節能力下降,使全身性高血壓易傳入腎小球內,導致腎小球硬化。動物實驗證實,暴露於全身性高血壓,更易出現腎臟進行性損害。

  2. 蛋白尿,蛋白尿可以啟動與促進腎間質的纖維化,直接參与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展。

  3. 肥胖,肥胖可以通過一系列代謝紊亂和血流動力學機制介導腎臟損害,已成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險因素。

  4. 貧血與促紅細胞生成素產生減少,EPO減少以及造血原料的缺乏,使腎性貧血加重。EPO 減少及貧血本身可以促進慢性腎功能衰竭進展。

  5. 高血糖,有研究表明,積極降糖可以使糖尿病腎病發生的風險下降25%,隨訪15年,蛋白尿患者也明顯下降。

  6. 血脂,脂質代謝紊亂引起腎功能損害。主要通過動脈硬化和增加炎症因子產生、腎小球血流動力學等多種機制介導腎臟損害。

慢性腎臟病有哪些癥狀呢?

  1. 感覺乏力,精力不充沛
  2. 注意力不集中
  3. 食慾下降
  4. 睡眠障礙
  5. 夜間抽筋腳和踝部浮腫
  6. 眼周水腫,特別是早晨
  7. 皮膚乾燥、癢
  8. 尿頻,特別是夜間;少尿或無尿
  9. 皮膚、口唇蒼白

慢性腎臟病會有哪些併發症呢?

  1. 感染。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腎功能受損的原因,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容易受到感染。如果長期反覆感染會導致蛋白質的大量丟失、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絮亂等呼吸道和泌尿道及皮膚感染等。並會誘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使病情加重。

  2. 腎實質性損害。有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會出現貧血的癥狀,而貧血是因為紅細胞代謝發生障礙而易於破壞發生溶血而導致貧血。當出現腎實質性損害時,可並發血液系統多種異常,如貧血、血小板功能異常和凝血機制障礙等等。若到了腎衰竭其,甚至可能出現明顯的出血,而加重貧血。

  3. 腎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是普遍慢性腎臟病患者都會出現的一個癥狀。然而腎性高血壓是一種對於人體傷害極為嚴重的一種疾病,不能有效控制血壓的話,會出現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心包炎和腎功能不全等。累及身體內部各種器官,對患者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

慢性腎臟病的分期及分期治療原則

  1. 1期GFR≥90ml/min·1.73m2CKD 病因的診斷和治療,合併症的治療,延緩腎病的進展,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
  2. 2期GFR60~89 ml/min·1.73m2 估計疾病是否進展和進展速度
  3. 3期GFR30~59ml/min·1.73m2 評價和治療併發症如腎性高血壓、貧血等
  4. 4期GFR15~29ml/min·1.73m2 準備腎臟替代治療或透析
  5. 5期GFR<15ml/min·1.73m2 腎臟替代治療或透析

慢性腎臟病平時注意什麼呢?

  1. 飲食上要少吃鹽、勿暴食、多喝水、不憋尿。食鹽量大會增加腎臟的負擔;而如果一次吃過量的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尿酸及尿素氮會增加腎臟的工作量;每天喝充分的水並隨時排尿,避免腎臟結石。
  2. 要堅持鍛煉身體,控制體重,避免感冒,戒煙、適量飲酒。當喉嚨、扁桃腺等有炎症時,立即在醫生指導下採用抗生素徹底治療,避免鏈球菌感染誘發腎臟疾病,尤其是小孩。腎病患者懷孕後,可能會加速腎臟病惡化,引起腎功能不全,所以懷孕前最好檢查有無腎臟病,了解腎功能情況。
  3.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應密切關注血壓、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標,至少每半年監測一次尿常規、尿微量蛋白及腎功能,以便早期發現腎臟損害,而健康人也需要一年檢查一次尿常規和腎功能。

總結: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並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需要巨額的醫療費用,但知曉率卻不足10%,有的人一生都沒有做過尿液檢查,腎臟有沒有問題一無所知,希望大家得以重視。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覺得寫得不錯的話,記得點個贊哦!如果還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識,關注我,私信為你解答!


我是腎病主任盧志遠,15年臨床經驗,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腎病。有問題隨時評論或者私信

慢性腎臟病是一類疾病的總稱,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包括各種各樣病情持續超過3個月的腎臟疾病;是一類可逐漸加劇的重大非傳染性慢性疾病。該病不但危害的人數巨大,對每一位患者而言,它損害的也不僅僅限於腎臟一個臟器,是一累及全身多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嚴重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合併心血管危險性高的特點。

慢性腎病處於早期時,大多數人在都未表現出癥狀,在未意識危險的情況下,腎臟就出現了損傷。慢性腎病不同的階段表現也不一樣。可以出現以下表現:乏力,體力下降,常感疲憊,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感染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頭暈,貧血,;浮腫,表現為顏面、眼瞼、雙下肢水腫;排尿異常,如尿中泡沫多、夜尿增多、尿量減少,腰痛等。慢性腎病的兒童可能會感到非常疲勞睏倦,會食慾不佳,或生長發育遲緩等。

慢性腎病的併發症

1.感染。

長期蛋白尿導致蛋白質大量丟失、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易並發各種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及皮膚感染等,感染作為惡性刺激因素,常誘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使病情進行性加重。儘管目前已有多種抗生素可供選擇,但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感染仍是導致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應予以高度重視。

2.腎性貧血。

慢性腎炎晚期出現腎實質損害,可並發血液系統多種異常,如貧血、血小板功能異常、淋巴細胞功能異常和凝血機制障礙等。其中貧血是最為常見的併發症。貧血的主要原因有:①紅細胞生成減少;②紅細胞破壞增多:腎衰竭時,尿毒症毒素在體內蓄積,紅細胞代謝發生障礙而易於破壞,發生溶血,導致貧血。③失血:大約25%的晚期腎衰竭病人可出現明顯的出血,加重貧血。

3.高血壓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期,

常出現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病、心包炎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期發展過程代謝異常引起的。

我是腎病主任盧志遠,15年臨床經驗,擅長以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疑難腎病。有問題隨時評論或者私信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慢性腎臟病有哪些癥狀和併發症?

對於人來說腎臟是很重要的,前些年有個小夥子因為要買蘋果手機,所以把自己的腎賣掉了,後來據說他身體不好,生活沒有質量,不能幹重活,而且經常被感染。今天我來聊一聊慢性腎臟病的相關知識。

1.腎臟有什麼功能?
  • 排泄功能:我們每天產生的一些廢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由腎臟排泄出去;
  • 腎臟的重吸收功能:腎臟平時也可以吸收一些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電解質等;
  • 分泌功能:腎臟可分泌一些激素如血管活性腸肽、腎素、血管緊張素、前列腺素、內皮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參與人體的生命活動;

2.男性腎臟病主要有哪些癥狀?

  • 局部水腫:病人可表現為眼瞼、面部、下肢的凹陷性水腫;
  • 蛋白尿;
  • 少尿;
  • 水電解質代謝異常:患者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高鉀、低鈉、低鈣、高磷、高鎂等;
  • 高血壓:慢性腎病可使腎臟的排泄功能下降,造成水鈉瀦留,可引起高血壓;
  • 胃腸道癥狀:如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口腔異味等;
  • 貧血:主要和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減少有關;
  • 出血傾向:患者皮膚黏膜可出現瘀點瘀斑,主要和血小板功能下降有關;
  • 動脈粥樣硬化;
  • 其他:如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包病變、肺水腫、胸腔積液、高脂血症、骨再生不良等;

3.慢性腎病有什麼併發症?

併發症就是指除了腎臟病變以外的別的疾病,具體如下:

  • 高血壓;
  • 冠心病;
  • 貧血;
  • 腦梗死、腦出血;
  • 骨質疏鬆;
  • 病理性骨折。

最後小結:慢性腎病的臨床表現和併發症總結如上。以上是我對該問題的解答,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讚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腎臟就像一個任勞任怨的工人,受點委屈也不言不語,默默的承受。所以,輕度的腎臟病往往沒有癥狀。但是,這種有問題自己扛的「性格」也容易誤事,輕的時候不說,等難受了就重了。下面的情況,可能是腎臟出問題了。

一、蛋白尿:

用篩子篩糧食時,如果地上出現許多糧食,那肯定是篩子破了漏出來的,蛋白尿就是如此。腎臟像「篩子」,而蛋白質就如同糧食,正常情況下尿裡面是沒有蛋白的,一旦出現,就說明腎臟出問題了。絕大部分的腎臟病都會出現尿蛋白。

早期,尿中少量的蛋白往往沒有任何感覺,大多是體檢時發現。所以說,體檢對早期發現腎臟病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果尿尿時出現泡沫,似乎還漂著「油」花,甚至像啤酒一樣,那可能尿裡面的蛋白就比較多了,腎臟損害到了一定的程度。

關於蛋白尿的檢查,大致有三種方法:

1、定性檢測:也就是尿常規檢查,隨便取一次尿就可以檢查,如果顯示蛋白「+」,意思是尿蛋白陽性,「2+」、「3+」、「4+」當然是尿蛋白越來越多,「trace」或者「±」則表示尿蛋白微量或可疑,應進一步檢查。

2、半定量檢測:查尿中的蛋白和尿中的肌酐並進行比值,稱尿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肌酐比值操作簡單,和尿常規一樣,也是隨便留一次尿就可以;可以量化,而且敏感,尿中有微量的蛋白就能夠檢測到。尿蛋白肌酐比值是目前關於尿蛋白檢測中敏感而準確的指標,建議糖尿病人定期檢查,一旦升高,就考慮出現了糖尿病腎病。

3、定量檢查:留24小時的尿做尿蛋白定量檢測,正常值為<0.15g/24小時,大於這個數即為蛋白尿,如果≧3.5g/24小時,則定義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檢查更準確,而且還可以量化,是腎內科專業必做的項目。

一般來說,腎臟一有損傷就出現蛋白尿,所以蛋白尿是腎臟病早期而又確切的證據。查一次尿,既便宜,又不用抽血,而且還能早期發現腎臟病,比驗血實惠多了,何樂而不為。

二、血尿:

尿中有大量的紅細胞,肉眼就能看出來,像「洗肉水」一樣,甚至更重的就像鮮血,還可以看到血凝塊,我們稱之謂「肉眼血尿」。如果尿中有少量的紅細胞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看到,我們稱「鏡下血尿」。

但是,尿液發紅未必都是血尿,某些食物或藥物比如甜菜、利福平等都可以使尿液發紅。那麼,尿潛血陽性是血尿嗎?也未必是,尿潛血檢查會受到尿中許多化學物質的干擾而出現假陽性。

現在的尿檢,先把尿離心,然後取沉渣做顯微鏡檢查,如果每高倍視野下紅細胞數超過3個,才定義為血尿。達不到這個標準,尿潛血3+都不一定是血尿。

如果明確是血尿了,還要做相差顯微鏡檢查,看紅細胞的形態,以區分血是來自於腎臟,還是來自於腎外。來自於腎臟的紅細胞,因為通過腎小球濾過膜時被擠壓變形,紅細胞是畸形的;而來自於腎外的紅細胞,形態和血液中的紅細胞相似,均勻一致。如果畸形紅細胞佔70%(有說60%)以上,則定義為腎性血尿,否則為腎外血尿。

腎性血尿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而腎外血尿常見於尿路結石、尿路感染、腫瘤、結核等。所以說,出現血尿不一定都是腎臟病,也可能是尿道或者前列腺出現了問題。

四、水腫:

水腫是腎臟病特徵性的表現,如同出現了黃疸人們首先想到肝炎一樣。許多病人是因為出現了水腫才看腎科的。

有人水腫是眼皮腫,有人水腫是腿腫,二者是不一樣的。腎科將水腫分成腎炎性水腫和腎病性水腫。前者是由於體內的鈉鹽多、水多造成的,水腫主要發生在疏鬆的部位比如眼瞼、面部,往往伴有高血壓,常見於腎小球腎炎,所以叫腎炎性水腫;而後者是由於血蛋白低、水分漏到了血管外造成,水腫往往發生在位置低的部位比如小腿,卧床者還可發生在臀部、大腿,往往同時還要胸水、腹水,常見於腎病綜合征,所以叫腎病性水腫。

早期水腫往往表現眼皮腫脹,穿鞋發緊等。一般來說,如果脛骨前(小腿骨平面)出現指凹性水腫,體內已經多餘5斤水了。

心衰、肝硬化、極度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減退、下肢靜脈曲張等也會出現水腫,所以,水腫了一定要去醫院進行檢查鑒別。腎臟病的水腫是對稱性的腫,往往同時伴有蛋白尿。

四、高血壓:

血壓≧140和/或90mmHg就是高血壓,無論年齡。

流經腎臟的血液減少(比如失血、脫水以及腎動脈狹窄等),或者腎臟受到損傷後,腎臟就會分泌一種物質叫「腎素」,腎素會激活一個系統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這如同激發了多米諾骨牌而引起血壓升高,我們稱腎性高血壓,包括腎實質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

高血壓與腎臟病常常相伴,如影隨形,狼狽為奸。一方面,高血壓可以導致腎損害,另一方面,腎臟疾病往往出現高血壓,高血壓又進一步加重腎損害。據統計,60%的腎小球腎炎和90%慢性腎衰竭都會出現高血壓,腎性高血壓的血壓往往很高,舒張壓有時候超過130mmHg,而且很難控制。

一般而言,原發性高血壓約40歲左右發病,而且常常有高血壓家族史。對年輕人出現的高血壓,尤其是血壓很高又沒有家族史者一定要檢查腎臟。近年來,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的增加,腎動脈狹窄越來越多見,如果一個老年高血壓患者原本藥物治療穩定的血壓突然出現血壓難以控制,而且波動很大,要高度懷疑出現了腎動脈狹窄或腎損害。

五、尿量改變:

正常成人24小時尿量在1500ml左右, 尿量少於400ml叫少尿,少於100ml叫無尿,大於2500ml稱多尿。正常成人夜間一般不排尿,如果習慣性的每晚起夜2-3次或更多,而且夜間尿量大於24小時總尿量的1/3,稱夜尿增多,往往是腎小管損傷的表現,一定要進行相應的檢查。

六、尿頻、尿急、尿痛:

合稱尿路刺激征,是泌尿系感染的特徵性表現,常見於已婚女性。特別注意的是老年女性發生的尿路感染,因感覺遲鈍尿路刺激征不明顯,很多人將嚴重的尿路感染出現的發燒誤當作感冒治療。

七、血肌酐增高:

血肌酐增高是腎功能損害的標誌,早期腎臟病血肌酐正常,一旦增高,表示腎損害到一定程度。

八、貧血:

慢性腎臟病,腎臟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就會出現貧血,是慢性腎病的伴隨癥狀,表現為面色萎黃、眼結膜蒼白、唇甲蒼白無光澤等。

貧血的嚴重程度常與腎功能減退的程度一致。

對沒有慢性失血,沒有腫瘤等消耗性疾病,沒有營養吸收障礙的貧血,尤其是成年男性出現的貧血,一定要檢查腎功能。

九、鈣磷代謝紊亂:

我們都知道皮膚經太陽照射後產生Vit D,其實這個Vit D是沒有活性的,需經過腎臟加工後才能變成活性的Vit D。腎功能受損以後,活性Vit D缺乏,鈣吸收障礙,而且丟失增多,就會出現缺鈣、高磷、骨質疏鬆等一系列問題。

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老年人,沒有受多大的外力就發生了骨折。這可能是腎衰發生在先,缺鈣骨質疏鬆在後而導致的「病理性骨折」。所以,對老年人莫名其妙的骨折也要查腎功能。


腎病的發展是有跡可尋的,在腎病發生的早期,有某些特殊的癥狀可能會被我們所忽略。那麼,慢性腎病早期有哪些癥狀呢?

  近年來,腎臟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感染、過度勞累、長期憋尿、亂用藥物等很多因素都可能引發腎臟病。

  有些人自覺身體一向健康,但當他們出現明顯的不適癥狀時,到醫院一檢查,竟被診斷為尿毒症,還伴有嚴重的併發症,就覺得患病突然。事實上,大多數尿毒症患者都是由早期慢性腎臟病發展而來的,只是早期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不易被人察覺。

  幾個慢性腎病常常被人忽視的早期徵兆:

  1.晨起時眼瞼或顏面水腫。嚴重時,腳踝內側、下肢、腰骶部等都會水腫。通常,這些癥狀在勞累時加重,在休息時減輕,午後大都會消退。

  2.小便泡沫多且長久不消失。這表明尿液中含的蛋白質較多。

  3.尿色改變。正常尿液為淡啤酒色,色澤透明,如果尿液呈濃茶色、醬油色等,應及早就診。

  4.血壓升高。有些人長期血壓高,已經不會感覺到頭暈、頭痛等癥狀,通過測量血壓才能判斷出血壓的高低。

  5.原因不明的腰痛。

  6.尿量過多或過少。正常人的平均尿量是1500毫升/日,每天小便4~8次,如果沒有出現發熱、大量出汗、大量飲水等情況,而尿量驟減或驟增,須及時就診。

  7.夜尿。60歲以下者,一般不應該有夜尿,如果年輕人夜尿增加,可能是腎臟功能不良的早期徵兆。

 慢性腎炎的併發症有:

  感染是慢性腎炎最常見的併發症:長期蛋白尿導致蛋白質大量丟失、營養不良、免疫功能紊亂易並發各種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及皮膚感染等,感染作為惡性刺激因素,常誘發慢性腎炎急性發作,使病情進行性加重。儘管目前已有多種抗生素可供選擇,但若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感染仍是導致慢性腎炎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應予以高度重視。

  腎性貧血:慢性腎炎晚期出現腎實質損害,可並發血液系統多種異常,如貧血、血小板功能異常、淋巴細胞功能異常和凝血機制障礙等。其中貧血是最為常見的併發症。

  高血壓: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期,常出現嚴重的心血管併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肌病、心包炎以及腎功能不全等,其原因主要是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期(CRF)本身發展過程代謝異常引起的。據統計高血壓發病率達70%~80%,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病人則幾乎均有高血壓,其中3/4病人用低鹽飲食和透析即能控制高血壓,另外1/4的病人用透析去除體內過剩的鈉和水後,血壓反而升高。

  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的臨床表現可類似慢性腎炎,但詳細詢問有泌尿系感染的病史(尤其是女性),尿中白細胞較多,可有白細胞管型,尿細菌培養陽性,靜脈腎盂造影和核素腎圖檢查有二側腎臟損害程度不等的表現,這些都有利於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

http://mp.weixin.qq.com/s/nJdSkrTj3RHsT-RijsGMFA


  對於不少人來講,慢性腎病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慢性腎病發展為腎衰竭,最終成為「尿毒症」是很多人都聽說過的。目前大多數慢性腎病難以徹底根治,醫學界都在期待「靈丹妙藥」的研製成功。慢性腎病的治療目標是藥物控制病情,減輕癥狀,避免併發症,延緩疾病進入尿毒症期的進程。那麼慢性腎病都有哪些臨床癥狀和併發症呢?

  腎臟是一個悄無聲息默默工作的器官,不會和心臟那樣規律的跳動,也不會和胃那樣,吃過飽就會脹痛,有點問題就難受……腎臟任勞任怨,默默地扮演著體內「清道夫」的角色,過濾並清除體內代謝產物。所以當腎臟出現問題時,往往不容易被身體察覺,慢性腎病的癥狀也比較隱襲,呈漸進性的加重狀態。

  慢性腎臟病早期的一些信號提醒主要有:(1)全身乏力、容易疲勞、腰酸腰痛;(2)尿中出現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出現血尿、蛋白尿,但是肉眼不容易察覺;(3)夜尿增多;(4)反覆眼瞼或下肢出現浮腫;(5)突然間的血壓增高;(6)不明原因的貧血、皮膚瘙癢、抽筋、牙齦出血等。如果是感染性腎炎導致的慢性腎病,早期以泌尿系統感染癥狀為主,表現為尿急、尿頻和尿痛;出現大量菌尿等,伴有尿道和小腹的疼痛不適。

  隨著病情的發展,中晚期慢性腎病患者容易出現一些併發症:首先,腎功能損害導致高尿酸症,誘發痛風,嚴重情況還引起痛風石集聚在關節,影響關節功能。其次,腎功能異常導致水鹽代謝紊亂,影響血壓,導致腎源性高血壓,而且使用常規降壓藥物效果不好。再次,長期血尿、蛋白尿,導致患者貧血、低蛋白血症,嚴重影響健康。再則,腎衰竭,特別是年輕患者,慢性腎病5~10年後進行性加重,導致腎功能失代償,最終引起腎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近年來,因糖尿病以及濫用藥物,如止痛藥、來路不明的藥物等,使腎衰竭的病例逐漸增加,透析的人口也逐年增加。腎臟病已成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所以認識腎臟病,預防腎臟病對我們身體健康相當重要。

初期癥狀

  • 腎臟衰竭在初期並不會有特殊癥狀,
  • 即使出現癥狀也以尿尿有泡沫(可能有蛋白尿),夜尿(夜間會起床上廁所,因為腎臟的尿液濃縮功能變差)血尿
  • 甚至抽血檢查都不一定會有腎功能指標(血肌酐)的上升(直到腎臟約70%受損才會明顯異常)。

慢性腎病的併發症

簡單的說就是腎臟的三大功能出問題的表現:

1. 排水功能出問題:

水分排不出去,病患會產生水腫的狀況.如腳的水腫;也會增加心臟負擔而產生心肺癥狀:高血壓,喘,躺著或活動更喘。

2. 排毒功能出問題:

毒素的累積可能造成:

  • 腸胃癥狀: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消化道潰瘍及出血,呼吸有尿毒氣味。
  • 肌肉神經癥狀:疲倦、虛弱,注意力不集中,表現焦慮不安,思睡現象、手足虛弱、四肢麻木疼痛。
  • 皮膚變化:癢,皮膚變黑,容易感染髮炎。
  • 生殖系統:女性有月經但量會減少或無月經現象。男性陽萎性慾降低。
  • 心血管方面:血管鈣化硬化,容易引起心臟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可能因為電解質不平衡產生致命性心律不整)。
  • 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可以造成高血鉀,高血磷,酸中毒等等而引發血管硬化,心律不整及其他心臟問題。

3. 內分泌功能出問題:

  • 紅血球生成素分泌不足,造成貧血.
  • 高血壓
  • 因為高血磷並發副甲狀腺素機能抗進,造成骨質過度破壞導致容易骨折,身高降低,變形。

預防及減緩惡化
  1. 找腎臟科專醫師求診。
  2. 根據不同原因進行治療:如原因是腎臟病本身引起,就根據原因治療;如為糖尿病引起,患者要控制血糖;如為中藥或其他藥物(如止痛藥)造成,要停葯。
  3. 一旦檢查出有腎臟疾病,不論病因為何,血壓的控制都很重要,過高的血壓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急速惡化,建議逐步控制血壓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
  4. 控制飲食:原則為低鉀低蛋白低鹽低磷飲食,請您的腎臟科醫師根據您的病情提供建議。
  5. 固定在腎臟科門診長期隨訪就診。


謝謝邀請!

慢性腎病的危險因素

有研究發現,地域不同、慢性腎病的危險因素亦不盡相同。西方國家則以繼發性腎病為主要病因,例如美國為糖尿病腎病及高血壓腎病為主要發病原因。我國慢性腎病的危險因素從高到低的排序為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而各個地區又有所不同,例如我國合肥與深圳地區成年人群中慢性腎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高尿酸血症,而長沙市糖尿病是慢性腎病發病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雲南省寧洱縣慢性腎病病因則以梗阻性腎病及中草藥腎病為主。

慢性腎病的癥狀

慢性腎病患者早期並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癥狀。通常,當尿液中出現大量泡沫以及尿中見血色或夜尿增多,尿常規顯示尿中出現尿蛋白和白細胞、紅細胞,則可能就是慢性腎病早期發生的預警信號。當病情逐漸進展到慢性腎功能衰竭時,其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水腫、貧血、高血壓及一般尿毒症癥狀。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併發症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慢性腎疾病的最終轉歸,這個階段會發生各種併發症。遼寧錦州凌河區醫院的醫生曾統計了18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病因與轉歸分析,發現主要併發症為腎性貧血(72.2%)、高血壓病(67.8%)及心血管併發症(心衰,65%)。其餘還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高鉀血症、營養不良、尿毒症腦病、腦血管病和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症等併發症。

他們同時也對這些患者的死亡原因進行了分析,在18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31例,死亡原因中以心功能衰竭為主(32.3%),其次為多臟器衰竭(22.6%),再次為重症感染(19.4%)。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慢性腎疾病的最終轉歸,發展為終末期腎病,只能接受腎替代治療,比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因此,對於存在危險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定期複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等理化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煩請親們點個贊加個關注哈!!!


參考文獻

[1]張增偉,李曉峰,呂聰.慢性腎衰竭患者180例的病因與轉歸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04):20-21.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腎臟科陳靖主任醫師回答:

在慢性腎臟病的病人當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刺激甲狀旁腺,它是一個非常小的內分泌腺體,在頸部的甲狀腺的後面,通常一個人有四顆甲狀旁腺,體積非常小,只有一毫米左右。主要分泌一種重要的激素,稱為甲狀旁腺素,這個激素分泌到全身以後,調節人體的鈣磷代謝和骨骼的代謝。甲狀旁腺受到刺激以後,腺體細胞的功能分泌亢進,同時腺體的細胞增生明顯,腺體的體積會越來越大,導致越來越多的甲狀旁腺素合成和分泌到身體當中,引起很多的臨床癥狀,所以繼發性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在腎臟病的病人當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早期不一定會有繼發性的甲旁亢,但是隨著腎功能的減退,隨著腎臟病的進展,從一期進展到二期進展到三期以後,甲狀旁腺素在血中的含量就會越來越高,甲旁亢的發病率也會逐漸的增加。在慢性腎臟病三期以後的病人當中,幾乎70%的病人都會出現甲旁亢。


中國慢性腎病患者已超1.2億,腎性貧血是腎病患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然而,我國慢性腎病的認知率僅有10%,相對於高血壓和糖尿病明顯偏低。慢性腎病有哪些癥狀和併發症?日常該如何預防?

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很高,但因為併發症在其他科先行就診,後發現腎臟病的不在少數,比如因為噁心嘔吐就診消化科,因為貧血就診血液科,因為皮膚瘙癢就診皮膚科等等,特別是那些從來不體檢的人,往往因為終末期腎病的嚴重併發症而就診,這樣就大大延誤了治療時機。所以認識慢性腎臟病很重要。腎臟病的併發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消化系統:腎功能不全,特別是腎衰竭時會因為毒素大量堆積而引起噁心嘔吐,食慾差,消化不良,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消化道出血;

2.神經系統:尿毒症毒素的大量堆積會引起神經精神系統異常,早期表現為感覺的模糊、遲鈍,常常伴失眠、疲乏、情感淡漠、近期記憶力喪失及注意力不集中。隨著腎功能的下降,逐漸出現意識模糊、感覺不良,還可能出現肌震顫、肌陣攣,偶爾可出現幻覺、興奮,癲癇發作等等。

3.血液系統:隨著腎功能不全的進展,促進紅細胞生長的主要物質促紅細胞生成素相對缺乏,另外維生素B12、葉酸和鐵也會吸收障礙而缺乏,而毒素對紅細胞的破壞使紅細胞的壽命縮短,加上其他因素一起促使貧血越來越厲害,表現為臉色蒼白、結膜蒼白,乏力容易疲勞等不適;

4.皮膚系統:尿毒症毒素刺激皮膚瘙癢;另外腎功能不全會引起血磷升高,也會加重皮膚乾燥、瘙癢等不適;

5.免疫系統:腎功能不全患者會出現免疫功能下降,特別是慢性腎衰竭時會出現容易感染、傷口不易癒合等情況;

6.循環系統:慢性腎功能不全繼發高血壓比較常見,原本就有高血壓者更明顯,會出現血壓控制不佳等情況。

總之,腎臟有很大的代償能力,開始出現腎功能不全時往往無明顯不適,當出現胃腸道不適、噁心嘔吐,頭暈乏力時往往已經進展到尿毒症了。所以還是要注意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及早干預。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