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個人勵志」類的書,教你如何勇敢跨出舒適圈追求自己熱愛。

如果你對一成不變上班族生活有點厭倦,

如果你因現實生活被迫放棄所愛事務,

如果你渴望有不同的人生,

讀這本書也許可以幫助你找到答案

 

 

斜槓青年  Slash

作者: SUSAN KUANG

現今社媒輿論利用人的虛榮心和慾望植入我們的潛意識當中,告訴我們身分、地位、權力、車房才是我們應該奮鬥的目標,所見所聞都是別人說,很少聽到自己認為。越多人遵守大眾主流走,畢竟多數人走的路不會錯,慢慢喪失「如何使生活富有激情、創造力和活力」的想法。因此,社會開始出現一批人-斜槓青年-開啟自己的多職人生,並追求豐富人生害完美的自己。

 

個人心得

從小到大追求第一志願的光環,為了以後富裕的生活就應該努力唸書,放棄興趣、放棄被視為妨礙成績的「障礙」。曾經以為離開大公司、大企業是件可惜的事,甚至為這件事情糾結很久,深怕成為社會眼中的失敗者,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才與公司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甚至無法認同公司的一些行為。讀了這本書後,發覺自己想要的很簡單,「名、利」從來都不是我首要考量的目標,也對重拾自己以往的興趣感到有自信,雖然,對未來還是有點不確定性,也沒有離開追逐營利的企業,但當心被打開,反而有力量去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做的生活。

成為斜槓青年也必須要有堅忍的心性,尤其是較少人的路,不免會受到社會的質疑、批評,使你放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像是有人會覺得斜槓青年很不專業一個人只能做好一件事,然而,有熱情的能量是十分大的,自己會開始尋找進步的動力,「一個人只能做好一件事」反而局限了人的可能性,另外,社會開始出現需要π型人才,需要專才外還要通才的能力才能觸類旁通。

斜槓青年要實現「財務自由」,仍然需具備市場前瞻性的眼光與創造價值,故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理論幫助讀者深思有哪些方式可以更快實現財務自由,因作者有MBA的背景內容更有說服力。其中,書中一篇「渠道」的故事,利用兩名漁夫的作為說明「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更能實現財富自由。

想成為斜槓青年勢必要有很強的專業和決心。我認為斜槓青年並非不專業的淺嘗即止的體驗,而是在學習每個專業後抓到精髓,再觸類旁通延伸至其他領域,發現每個專業會有相通的地方,再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全面知識。另外,本書說明透過培養意志力來對抗惰性,讓自己感到成就感後慢慢往目的邁進,像是制定本月計畫、本週計畫、本日任務、本週成長回饋,透過刻意練習來提升自我技能。

總結,本書告訴你成為斜槓青年的方法,並如何應對這些挫折愈磨愈勇,很實際地提供一些想法和工具幫助你在心性和財務自由上更加健全、順暢。

 

書摘

斜槓青年策略

1. 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組合

2. 左腦+右腦的組合

3. 大腦+體力的組合

4. 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

5. 一項工作多項職能   ex: CEO

 

為何讀書

目標一: 泛讀培養讀書習慣

目標二: 專注你的

目標三: 打造全面的知識體系

 

筆記

1. 實驗證實:人類本身就有主動學習,創造更美好世界的動力。當我們發自內心做一件事,這件事就是目的。

2. 人才與員工之間的結合不是為企業服務,而是通過企業來自我實現。

3. 經驗的價值正在下降,許多經驗已無法適用於現代社會。「試錯」的概念開始流行。

4. 擁有創業者思維的人並不將自己視為人力市場的「商品」,而是把自己看做一家「企業」,企業的作用在於整合資源來創造價值,思考如何花最少的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

5. 領導者意味著眾人願意追隨,甚至想成為的人,去完成原本只能靠自己完成的任務。

6. You have a choice. 如果沒有何不自己創造。

7. 弱者提出問題,等待別人解答;強者提出問題,主動解答。(相信自己的重要性)

8. 成長型思維關注的不是「證明自己」,而是「發展自己」。(的確不夠好,但我在進步)

9. 人才的選拔已從專業和資歷,慢慢改成全面的綜合能力:創意、溝通、領導和執行能力。

10. 利他主義沒有那麼偉大,它的出現僅僅是幫助增加個體的基因複製率。

11. 追求優秀,成功隨緣。

12. 槍口下的創造力,通常會遭到槍斃的命運,品質也較差。(忙碌不等同於高效率)

13. 優秀的老師和教練不在於頭銜和名氣,在於教學方法和理念,熱情能激發學生興趣;耐心能即時糾正錯誤;積極能量來鼓勵學生。

14. 只有我們自己能帶來安全感,如知識、才華、智慧、毅力...

15. 產品思維能將看似平凡的事情轉變為潛在的機會。

16. 根本沒有資格跟人說「值得追求的生活是什麼」,每個人建構的信念和環境不同,並非1+1=2如此簡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