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藥物。早期有美國仙丹的美稱,如今卻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常常在診間病人會直接表示不要使用類固醇,或者聽到我說需要使用類固醇時,露出疑惑且恐懼的表情。類固醇的副作用幾乎人人會背,月亮臉水牛肩體重增加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只是類固醇真的那麼可怕嗎?會開類固醇的醫師就是沒良心嗎?在批判之前,我們應該深入了解這個充滿爭議的傳奇藥物。

 

什麼是類固醇???

類固醇(Steroid)基本上是脂質的一種,結構上可以看到四個環(如下圖)。它在生物體內的角色就是一種激素,與其受體蛋白質結合以產生生理反應,引發基因轉錄及細胞功能的改變。

 

 

我們人體內就含有許多種類固醇,包括雌激素(Estrogen)、黃體素(Progesterone)、睪固酮(Testosterone)、葡萄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可體松(Cortisol)、醛固酮( Aldosterone)。其中雌激素、黃體素和睪固酮負責維持男女的生殖系統,由腎上腺所分泌的葡萄糖皮質素、可體松則負責應付生理壓力,而醛固酮則幫忙腎臟進行水分的再吸收。由此可知類固醇在生理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1930年代開始,科學家發現類固醇有很好的抗發炎及消種效果,因此開啟了類固醇的大時代。類固醇在醫療史上是很重大的發現,研究類固醇的許多學者後來都獲得諾貝爾獎。因為類固醇在治療許多發炎性疾病的效果實在太好,因此得到了"美國仙丹(American steroid elixir)”的美名,甚至在體育界也使用類固醇來強化表現。但因為大量使用類固醇,許多副作用就慢慢浮現,許多醜化的報導也常常出現在報章雜誌上,導致類固醇從天之驕子墜落成過街老鼠。

 

類固醇有什麼作用呢???

  1. 抗發炎作用:磷脂質脂解酶A2 (Phospholipase A2)是發炎反應中很重要的酵素,而類固醇透過抑制磷脂質脂解酶A2的產生來達到抗發炎的作用。
  2. 免疫抑制作用:類固醇可以抑制身體裡許多的免疫反應,因此在許多免疫疾病中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3. 抗增殖作用:類固醇可以抑制細胞分裂和DNA的合成,因此在某些癌症(例如血癌)也會使用類固醇。例外,外用類固醇也會抑制皮膚表皮細胞的增生與膠原蛋白的生成。
  4. 血管收縮作用:應用在外用類固醇比較多,可以達到退紅的效果。

 

類固醇有哪幾種呢???

下圖為臨床上常用的類固醇種類,其中還有表較其效力及作用時間。

image

 

表中「相對礦物質皮脂醇能力」是表示使用這種類固醇讓腎臟回收鈉離子和水分的效果,越強則病人水腫的機會越高。

臨床上需果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Prednisone會是常用的選擇,因為有不錯的抗發炎能力,作用時間也不會太長,比較好調控劑量。

 

類固醇有什麼副作用呢???

類固醇對身體的作用相當全面,因此長期大量使用也會出現相當多副作用:

  1. 皮膚/軟組織皮膚會變薄變脆弱,容易瘀青破皮流血。另外類固醇也會讓身體脂肪堆積在臉部和軀幹,造成中央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
  2. 腎上腺抑制:我們體內每天會合成大約10-20mgcortisol,是由腎上線所製造。因此使用類固醇時,身體會產生抑制訊號通知腎上腺停止製造cortisol。一旦停止服用類固醇時,體內的腎上腺還在停機狀態,這時身體就無法應付外界壓力。所以使用類固醇超過3-4週就需要慢慢減量,讓腎上腺有時間回復功能。在腎上腺還沒完全恢復時,就須要額外補充cortisol。
  3. 心血管系統:類固醇會影響體內脂質的代謝,使得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上升。
  4. 腸胃道系統:雖容研究顯示單獨使用類固醇並不會顯著增加為胃腸潰瘍的風險,但是如果有合併使用消炎止痛藥(NSAID)的話,就會大幅增加胃炎、胃腸潰瘍和胃腸出血的機率。
  5. 其它內分泌系統:類固醇會使血糖升高,讓糖尿病患者更不易控制血糖。類固醇也會抑制體內的性賀爾蒙導致女性月經紊亂,男女生育能力下降等問題。
  6. 精神系統:類固醇本身是用來應付壓力的,因此許多人服用類固醇會覺得精神亢奮。另外類固醇也可能會讓服用者產生需多精神問題,如憂鬱、躁症、混亂、譫妄、認知改變等問題。
  7. 免疫系統:在前面有提到,類固醇有免疫抑制的效果,所以使用類固醇會讓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而容易遭到感染
  8. 活性疫苗注射 如果類固醇沒有使用超過2週、劑量每天小於2mg/kg或每天20mg的話,就可以接種活性疫苗。反之,則要停藥三個月才能接種。
  9. 肌肉骨骼系統:長期使用類固醇容易骨質酥鬆,導致容易發生骨折。另外類固醇也會產生肌肉病變,導致肌肉無力。還在發育期的兒童如果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會影響到生長而長不高
  10. 眼睛: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增加青光眼和白內障的機率,因為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人需要定期接受眼睛檢查。
  11.  

要如何避免類固醇的副作用呢???

當然只要是有藥理作用的藥物就會有副作用,只是在臨床上醫師會希望利大於弊,這樣治療才有意義。基本上短期低劑量的類固醇對於身體不會有太多的負擔,病患可以放心服用。如果需要比較長期的治療,醫師會在病情較穩定後將類固醇減低至最低有效劑量,並且會定時追蹤病人的身體狀況。醫師會監測體重、身體外觀、血壓、血糖血脂、血中電解質、骨質密度,並且定期安排眼科檢察。由於藥物科技發達,現在已有需多新型的抗發炎及免疫調節藥物,因此可以大幅降低類固醇的用量。只要好好配合醫師的治療,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

 

K醫師小叮嚀

類固醇雖有它的副作用,但是只要用的好,依然可以在幾乎沒有副作用的狀況下達到很好的療效。如有對於類固醇有任何疑問,應該和醫師溝通清楚,而不需要一昧的排斥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