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到「橋中創新學院」China Bridge參加了兩天的「服務設計領軍班」培訓,有很多新鮮有趣的感受,照著我「聽一遍」、「寫一遍」、「講一遍」的習慣,我整理成文,既是自我提升,在知乎上分享給大家,也可以讓更多的人得益。

服務設計,這好像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熟悉,在於每個人每天都在接受各式各樣的服務;陌生,因為很少有人知道好的服務其實都是設計出來的。要麼主動設計,讓自己成為價值鏈的主導者。不做設計,那你就要被設計,跟著別人的設計走。

斯蒂文·科維在他的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到了一個「兩次創造」的概念:有形的物質創造與無形的心智創造,而且後者是先於前者的,先有心智創造,然後才有看到的實物實境,包括實際的體驗。這個心智創造,若呈現在用戶體驗上,就是「服務設計」。用戶的爽點有沒有抵達,痛點是如何體現在解決方案中的,又有哪些癢點可以激發用戶的意外驚喜,這些都需要精心的設計規劃。

這個設計規劃,用我們學到的專業術語來講,就是服務設計的4D過程:Discover(發現用戶需要),Define(定義可交付的需求),Design(設計交付的全景細節),Develop(持續的迭代改良)。

(版權:橋中創新學院)

為了更好地找到感覺,對涉及的場景與細節有一個更具象化的認識,我們的晚餐+作業被安排到了位於上海南京西路的「星巴克烘培工坊」,這是星巴克除了總部西雅圖以外全球唯一的一家烘培工坊。

我們是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打開我們的五官,去聽,去聞,甚至近距離觸摸,去體會背後的各種用心設計。

下面這張圖是我記錄下來的一些服務設計。

後來經講師點評,才明白這家旗艦店的主要目的不是讓顧客喝咖啡,更多是把顧客當作遊客,因為這家配置豪華的門店不為盈利,只為打造「可以讓人傳播」的用戶體驗。

所以,它的設計是基於一種商業戰略展開的,幾乎每個細節都是刻意安排的。凳子不多,就是讓你多走動,多探索。大烘箱邊上印著的二維碼,就是要你通過掃碼去了解烘焙咖啡豆的專業細節。

甚至與咖啡不相干的茶具,也是讓你買回家後成為引發親友好奇的一段對話:怎麼星巴克還賣中式茶具?一個體驗設計精妙的品牌,不只是讓用戶在交易環節記住它,還要嵌入到用戶的生活場景中持續傳播。

我們這兩天是邊學邊做的工作坊,我們小組領到了這樣的一個服務設計課題:為一家民營醫院打造「溫暖」的就診體驗。過程我就跳過了,直接展示我們的方案與展示成果吧。

基於客戶調查搜集到的信息,我們設計了以下的服務細節。

除了上面的方案與場景模型,我們最後以小話劇的形式呈現了整個服務方案。扮演醫生的我,一直不滿意用LEGO搭的聽診器,於是就地取材,將手機耳機的一頭插上一顆棉花糖,做成了一隻極具表演效果的聽診器,贏得了滿堂喝彩。

當然,話劇也好,模型也好,這些都只是提升學習效果的演練。服務設計的價值,最後還是要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場景之中。

正好,今天在接待一檔客人時,我們出現了一堆令我不滿的問題:

  1. 客人在快到前才發現去了我們另一個分廠
  2. 改了會議室之後,出現外部客人等內部人員的現象
  3. 客人匆忙離開,忘了重要的合影留念

於是,我要求助理用服務設計的概念畫了一張用戶體驗旅程圖。

這張圖,既是日後服務質量保障的控制清單,也是可以增添細節的可迭代的服務流程圖。畫完這張圖,我開始暢想下一個服務設計課題了:為4月交大校友畢業三十年的聚會設計一場完美的用戶體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