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修身養性、修為、修心、德行之類的掛在嘴邊。

談話中卻聽不得一點點不同聲音。

無時無刻都要彰顯自己的「權威」。

你的看法稍有不同就立馬就會帶有極大的警覺話里話外的對你進行道德批判。


因為他們不是真搞傳統文化的唄

搞傳統文化的人這麼說話


因為他們不懂國學和武術,連陳真裡面虛構的日本人都知道殺人用槍更方便。

真懂國學的人,應該不會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也不會自稱是「搞國學的」。你幾時見季羨林先生錢鍾書先生自稱搞國學的了?其實這和「秀恩愛分得快」一個道理,自己缺什麼就掛在嘴邊什麼。

執念真的很可怕,古之儒道釋第一件事就是去執破妄,而不是讓自己變成兩腳書櫥。到了現代,兩腳書櫥更沒意義了,畢竟一塊硬碟就能秒殺。


謝邀。

嗯,沒啥看法,人之常情。我回答了一千多個問題了,就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其實呢,網路問答這種溝通方式是最讓人難受的一種溝通方式,因為他沒有人際環境,當然也就沒有了人際壓力,好處當然是可以暢所欲言,壞處能就是題主所說的:說的人不注意,而聽的人防衛過當。

大家的背景知識、閱歷、經驗啥的都不一樣,首先理解方面就很難達成一致,加上這又不是寫論文,反正我都是想到啥寫啥,可寫的人那是白紙黑字,而看的人先不說各行各業,就是一個百度加持就你就架不住啊

所以題主想一下吧,反正不管你寫啥,總會有人不高興的,而只要有人不高興就一定能指出你的錯誤來,可人之為人,最基本的一個天性就是保護自己,連我這天天鼓吹儒學,給大家說要做君子的都上火,所以有段時間就關了評論的通知。

我是沒利益訴求的,寫回答是為了自己的信念,是打磨自己的認識的,是借大家的回答來思考的,所以贊不贊的不在乎,可就這我都做不到聞過則喜呢。那些有啥想法的或是有什麼訴求的,你去黑人家不是砸人家的鍋嗎,而另外沒訴求的來回答問題那是求認同的,人家要的是點贊,你去黑自然惹人煩。

但是呢,正如我常說的:我理解你,但我未必支持你。凈化社會氛圍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呢,你覺得不對,愛黑就黑,總不能讓歪理邪說成為主流吧。

所以呢,別管答主的態度,你說你認為正確的才是重要的:以正視聽

只是小小的提醒一下:你說的也未必就絕對正確,所以吵架是沒必要的,指出你認為錯誤的說了你認為正確的就足夠了


氣球 是不會讓針靠近的。

砥柱則不然。

可惜吹氣球騙人不犯法,比搞傳銷賺多了。


贊同 @飛天神熊 的答案。有些人做的不是文化,是買賣。

做文化的人,唯恐自己說得不對,隨時都要提高自己。

做買賣的人,唯恐別人看破自己,隨時都要做好公關。

這麼說有些武斷,一棍子打死了。不排除有些人不是做買賣的,但是脾氣不好,或者來問問題的人態度就不正。不過這種情況暫不討論。

只是把文化做成買賣的人,我是深惡痛絕的。不管口號是推崇國學還是反對國學的。昧著良心說話的,和說話不負責任的,都有害。


毛主席教導我們:輿論陣地我們不去佔領,敵人就會佔領。兩派都奉如圭臬,雖鬥爭,小打小鬧,不過斗獸場的人形野獸和四足野獸間的撕咬。


瀉藥。

我覺得這樣的人那裡都有。

而且那個圈子,好像都是這樣的人是主流。

目前沒有一個例外的。

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呢?


很明顯,您的這個問題是以偏概全。一般情況下,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可能你遇見的就那麼幾個人,然而這幾個人都是這樣,於是你就判斷所有學傳統文化的人都是這樣。

再來說為什麼。其實大部分人都是如此。孔子說自己「六十耳順」。聖人到六十歲才達到這個境界,一般人做不到是正常的(您大概也做不到)。不過可以向這個目標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

還有,我猜你們只是短暫接觸。因為你們的觀點肯定不一樣,要充分溝通又沒有時間,所以就「短平快」了。很多時(以我的經驗),學傳統文化的以前都和你的觀點一樣,只是後來才改悟,所以他很清楚你想說什麼,就直接打斷了。

我猜你們都懷著好意,想「糾正(挽救)」對方,但是在沒有建立起充分信任的關係時,「短平快」的對話就像是短兵相接。可以理解,但不鼓勵。說一兩句,話不投機,就可以住口。


掛在嘴邊的希望達到的狀態,現實中努力的方向,並不是自己狀態的說明。

因為身體的強壯,都會有種。無所畏懼的狀態,比較容易衝動,僅此而已。

有能未必有德,希望自己會有品德的修行,向善,已經是好事了。


非常喜歡你提的問題

1、我本人也非常不喜歡傳統文化,對於傳播傳統文化的人,也是不太……。傳統文化估計只適合小朋友來學習,對孩子們估計有一點點作用和意義吧!

2、傳統文化中關於人生、生命、心理中的很多觀點其實完全沒有科學性。但人人都可以拿著這些自以為高尚的東西來自戀。

3.那些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其實並不以客觀現實來思考心理、現實。他們也完全不懂心理學、哲學,沒有豐富的現實經歷、不懂的評價科學理論的指標。對自己的心理發生機制完全不懂,很多滿嘴仁義道德的人往往缺少移情的心理特徵。甚至很多是心理不太健康的人

4、當然這和現世教育有極大的關係,現實教育中有很多宣傳傳統文化的,人人都會說,但極少有人會明白心理學、也很少有人有哲學的基本思維。

5、心理學中關於心理品質的影響因素有: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等等。搞傳統文化的壓根不懂

6、哲學中有關於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真理的標準、生命的偶然和必然,社會發展的規律,搞傳統文化的壓根也不懂

7、衡量科學理論的標準有:實操性、統計性、應用性、系統性、概括性。而傳統文化壓根不是科學,搞傳統文化的壓根也不懂這些。

8、那些搞傳統文化的人壓根不懂的人生的真理,連道理都不懂,談何說真、善、美、智啊!

9、我們懂傳統文化,但傳統文化壓根不懂我們。有時候一句話就是一萬句,有時候一萬句也抵不過一句話。

10、生活中見過很多滿嘴傳統的人,真是貽笑大方……


傳統文化的生存智慧吧!不這麼干就餓死了。

《世說新語·假譎(jué)》

愍度道人始欲過江,與一傖道人①為侶。謀曰:「用舊義在江東,恐不辦得食②。」便共立心無義③。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憨度果講義積年。後有傖人來,先道人寄語云:「為我致意愍度,無義④那可立!治此計,權救飢爾,無為遂負如來也!」

【注釋】

①傖道人:指中州和尚。當時吳人鄙薄中州人為傖。

②舊義:佛家原來的教義。不辦:不能。

③心無義:佛教的一種教義。

④無義:指上文的心無義。

【譯文】

愍度和尚起初想過江到江南,邀一個中州和尚做伴,兩人商量說:「在江南宣講舊教義,恐怕難以糊口。」就一道創立心無義。事後,這個和尚沒有去成,愍度和尚果然在江南宣講了多年的心無義。後來有個中州人過江來,先前那個和尚請他傳話說:「請替我問候愍度,告訴他,心無義怎麼可以成立呢!當初想出這個辦法,只是姑且用來度過饑寒罷了,不要最終違背了如來佛呀!」


謝邀…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

徐曉東,搞武術切磋…雷爺比劃一下,知道自己不行了…

中醫號脈,有人張羅過,找孕齡婦女雙盲實驗,看看誰號的喜脈,準不準…準的給錢,金額都上百萬了…沒見有哪個中醫敢搭茬…

後來這個活動被官方取締…

知道他們咋回事就行了…

電視劇潛伏,謝若琳怎麼說的:

你斷人家財路,人家會斷你生路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以前的文人也有這個「臭臭的」毛病。不過不要說都是這樣,不都是這樣的。

就比較多的「現象來講」,我國的知識分子和普通人很大不同,是普通人指向務實,指向快樂思考問題。文人指向抽象,指向憂慮思考問題。兩種人是天生的兩個極端,如果題主認可標題的合理性,那麼大致如此。普通人天生樂觀,以至於所有想法都是,快樂,美滿,團圓,豐衣足食。和平這個詞也是這種奢望的快樂,這類人從來不想是否合理,是否可實現,所以非常感性。

搞傳統文化的另一部分人則正好相反。因為傳統文化里,儘是些憂傷,失意,世事難料的渴望,古代文人的志向是匡扶正義,立志報國。所以正好站在了普通人的對立面。因為不愁吃喝(窮困潦倒的其實不少)。所以天天把心思花在了臆想改變世界上。世界好的話還需要改變嗎?不需要,所以他是否定當下的。他覺得世界怎樣,都是不夠好的,又苦於失意不能實現抱負,所以滿腹牢騷。

試問,一個天天樂觀向上,不用腦子思考問題的人,在這樣的人眼力,人家會正眼瞧你嘛?以前文人換有那末一點點悲天憫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真道學。現在這種人大多只是感染了文人的病,卻並沒有文人的悲天憫人之心。裝腔作勢的太多,假道學昌盛。


鬣狗如果會說話,來知乎大概也要這麼問:「為啥獅子有那麼強的心理防禦機制」?

這句話包含著對傳統文化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蔑視。

鬣狗當然可以這麼這麼蔑視獅子,因為鬣狗真的吃過獅子啊!

提問者的話,反過來問自己,也成立。

哦,除了不整天談修心修德。


我覺得傳統文化是很束縛人的


老實說我也不懂,但記得起歐洲的中世紀,基督教牛逼哄哄的時候,真正也是唯我獨尊,完全沒有對手好不好,可仁慈的教徒,仍不知燒死了多少異端,抓捕了多少女巫。

不民主的社會,不民主的學問,形成的他那些衛道士的態度,也都那麼獨斷專行,不講科學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