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是臺灣女歌手劉若英導演的處女作,

由井柏然和周冬雨主演的愛情文藝片。本片上映後收到了很高的票房,每場鏡頭細膩而真實的刻畫,讓我們有所感觸,能感覺到影片投入了太多感情。男女主角的演繹真實自然,觸動人心,讓人找到了過去的影子,不禁潸然淚下。一部好的電影難得的就是用鏡頭表達情感,不是僅僅是讓觀眾陪著主角笑,陪著主角哭,看完後該幹嘛幹嘛,成為一部沒有靈魂的戲。真正有價值的電影是能從電影中找到我們的足跡,追尋著我們過去的影子,回憶著充滿淚水、酸澀的過往,有酸甜苦辣,有歡聲笑語,那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有的人唏噓愛情的殘忍,而有的人從中看到了雙方的成長,讀懂了緣分二字,就像楊爸說的:「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也許有人會分析男女主角分手的原因,在這個向錢看齊的時代,一場婚禮成了一生中最刺激的炫富,因此人卯足了勁要讓婚禮變成砸金場。用金錢、房子來衡量的婚姻有價值嗎?婚姻真的能物質化嗎?

     四處漂流的小曉起初只想嫁給有車有房的富二代,在北京安家落戶,一次次地受傷後,她終於明白對她好的人就在身邊,愛情不是物質化,當她收穫到屬於她的愛情的時候,見清認為能給小曉房子就是對她的滿足,他盡上全力買到房子後才看到小曉要的不是房子,她已不是過去的樣子了,就這樣,他們錯過了一段愛情。兩個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導致了這樣的結局。

     愛情就像兩條風箏一樣,當兩個人走在一起的時候,就如風箏交織在一起,可生活在變,人也在變,見清努力變成小曉的樣子,有車有房,而從起初懵懂的小曉也逐漸變得成熟。漸漸地,兩人的關係就像兩條平行的風箏,漸行漸遠,很難找到交集點,最後分手散場。如果沒有那次的分手,見清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成就,沒有那次的分手,見清永遠不會成長。分手,成了兩人成長的開始。

     

     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分手?愛情也許在人看就是和喜歡的人非得在一起才叫幸福,當分手後有的人便不能接受事實,自暴自棄。現在看來,也許分手過後懂得了生活,褪去了稚嫩無知,懂得了珍惜,收穫了生活的感動,這才是重要的。不一定在一起就是海誓山盟的約定,以身相許的陪伴,遇到那個最適合你的人才是上天最好的回報。

   人一生中要遇到很多人,但誰也不知究竟誰是自己婚姻中的另一半。儘管人都在婚姻這件事上有自己的主張、自己的想法,但是最終能真正成為自己另一半的那一個人究竟是誰,人不能預知,人自己說了不算。你遇到了一個你喜歡的人,他可以成為你的追求對象,但他對你是否感興趣,他能否成為你的伴侶,這個都不是你個人能決定的。你喜歡的人未必就是能與你共度此生的那個人,而你從來都未想到過的那個人卻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你的生活,成了你生活的伴侶,成了你命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與你的命運緊密相連的你的另一半。……無論婚姻本身給一個人帶來的是幸福還是痛苦,然而,造物主命定好的每個人在婚姻中的使命是不會改變的,是人必須要完成的,而在婚姻背後的每一個人的命運是不會改變的,是造物主早已命定好的。

    婚姻由不得人選擇,每個人在婚姻中的使命是注定的。也許你錯過的,你遺憾的是為下一次遇到更好的對方而鋪墊的成長基石。喜歡的人不一定就注定終身相伴,也許你生活中一個不起眼的人卻成了你生活的全部。

     在經歷了愛情的挫折後,我們才明白,愛情就是命中注定,也許就在某個瞬間,某次相遇,或是某次邂逅,那次心靈的悸動就遇到了你終身相伴的伴侶,這就是上天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倘若我們真看透了這些,必會坦然對待失戀,正確對待分手,把分手當成一次成長的歷練,必會在合適的時間遇到那個對的他(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