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摺疊屏是趨勢 還是手機廠商製造的偽需求?


摺疊屏對平板來說是優勢功能,對手機來說則未必。

摺疊屏的很多所謂缺點跟槽點,對於平板來說其實不是問題。

所以,個人感覺摺疊平板是趨勢,摺疊手機不是。看了這個摺疊屏,我都後悔平板買早了。


個人認為事趨勢。

摺疊屏是為了滿足用戶既希望擁有更大的屏幕有希望擁有便攜性的矛盾需求的一個妥協。

用戶對更大的屏幕的追求是顯而易見的,廠商們為此也做了很多努力。一方面是加大了手機屏幕的尺寸,另一方面是不斷提高屏佔比,搞全面屏。但不斷加大的屏幕尺寸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手機的便攜性變差了。越來越大的手機變得不方便塞進口袋裡了。

現在,摺疊屏出現了,它直接使得手機屏幕大小翻倍,這是一個質的突破。在滿足用戶對大屏幕的追求這一點上,它是絕對成功的。而摺疊後,它的尺寸又和普通手機一樣,便攜性也有保證。

但摺疊屏也必然帶來問題。手機重量的增加是一個方面,但我認為,更大的問題在於摺疊屏是一個很新的技術。新技術必然意味著不穩定,今年發布的摺疊屏手機必然都會面對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問題。但技術總是會成熟的,在未來,摺疊屏手機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


偽需求,無屏化才是趨勢。


真正像報紙一樣的摺疊屏是趨勢,但是目前為止的摺疊手機都是偽需求。


摺疊屏 + 平板 = 手機

摺疊屏 + 手機 = 手環

摺疊屏晚出來多少年,可穿戴設備就要落後多少年。


既不是趨勢也不是偽需求,將會是手機市場內的一個小眾市場。

別看廠商摺疊屏吹得如何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絕不會把摺疊屏用在主流走量機型上,而是會推出一個新的系列來搭載摺疊屏。


個人認為除了全息投影和ar應該沒有比摺疊屏幕更好得未來趨勢了,受限於屏幕大小,曾經很多有意思得設計都消失了,不過就目前得技術水平來講,這玩兒確實也只能是個偽需求


產品新概念的誕生,有不同的模式。

摺疊手機概念的誕生,是產品導向的模式,不是顧客導向的模式。

2月20日,三星發布了「摺疊手機揭幕視頻」,宣布即將發售可摺疊手機了。

華為緊隨其後。但是,據說三星和華為用了不同摺疊方式。但這不是我們今天想說的問題。

我們今天只想說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摺疊手機」這個新概念是怎麼誕生的?

「摺疊手機」這個概念之後,新型手機產品的概念,將會怎麼誕生呢?

01 顧客導向:「顧客的聲音」

人們傳統的認識是:

產品新概念往往來自顧客的需求。這種認識就是很知名的「顧客的聲音」(voice of the customer)。這種產品創新過程的基礎,是對顧客需求的總結判斷。

這種現象很常見


比如,人們想要拍照更好看的手機,就有了OPPO的前後兩千萬像素和VIVO的柔光雙攝。

人們想要美顏美圖手機就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人們覺得手機耗電快、充電慢,OPPO就推出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功能。

還有,智能手機之前,步步高OPPO都出過專門的音樂手機,也是為了人們的聽歌需求。


但是,怎樣提前準確有效總結判斷顧客的需求?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至今沒有人可以確保這件事。

當滿大街的顧客都說他們需要拍照好看的手機時,你再去研發生產,黃瓜菜都涼了。


蘋果這樣風格的品牌,不可能簡單基於「顧客的聲音」發現手機新概念。

如果蘋果簡單基於「顧客的聲音」,在蘋果發布新款手機之前,人們就可以比較確定新款手機的功能特徵,人們還會受凍挨餓去排隊等著成為第一批見識到蘋果新款手機的人嗎?

那就要給蘋果的「飢餓營銷」唱一首《涼涼》了。

02 產品導向:「產品的聲音」

因為上面的這些問題,人們開始反過來關注產品本身了。

這就是產品導向的產品新概念誕生模式,也叫「產品的聲音」(voice of the product)。

這種模式的具體含義是:

同類產品的基本情況出發,通過一些具體的方法,發現某些空白之處,在顧客明確強烈意識到某些需求之前,發現並確定產品新概念。

說得簡單,其實做起來挺難的。


比如蘋果手機,持續採取的就是產品導向的創新模式。

但是,蘋果手機不止需要超前發現新概念,還需要確保這種新概念得到人們的認可,也就是產品的新功能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好的體驗。

所以,產品導向的新概念誕生模式,給產品創新帶來了更多的主動權能動性,這是好事。但也存在風險,不是那麼簡單。

03 摺疊手機概念:「產品的聲音」

「摺疊手機」概念的產生,屬於產品導向的模式。

在「摺疊」手機概念之前,你想過手機需要摺疊嗎?你有過明顯的「摺疊手機」的需求嗎?

我們目前所見,人們沒有這種明顯的需求,更沒有明顯表露過。

這種概念的誕生,跟蘋果手機歷史上持續的新概念拓展的路數一致,都試圖通過超前概念,顯示技術的前瞻性,建構各家品牌的形象


據說,摺疊手機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被三星提出來了。

早在2018年10月,全球首款摺疊手機FlexPai柔派就已經發布了。現在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好像也沒有掀起多少大風大浪。

如果三星、華為將要發布的摺疊手機,沒有辦法給人們帶來便利實用的體驗,甚至可能帶來很多不便,那這種「摺疊」新概念,目前就真的只是一種概念,而已。

04 總結

產品新概念有不同的誕生模式。

其中一種,是傳統的顧客導向。有很大的缺陷。會讓產品創新很被動

另外一種,是產品導向。可以給產品創新帶來明顯的主動,可能在顧客明顯意識到某種需求之前,就發現產品新概念。所以,純粹的產品導向模式有風險。在實際的產品創新過程中,需要在新概念發掘過程中,通過恰當便利的方式,整合顧客導向。這才是最有效的產品創新模式。

最後問一個問題

給你一個機會,會提出哪種手機的新概念呢?


本期參考如下文章:

[1]Abramov, O.Y.(September, 2015). 「Voice of the Product」 to supplement 「Voice of the Customer」. TRIZFest-2015 Conference, Seoul, South Korea.

[2]Goldenberg, J. Mazursky, D.(1999).The Voice of the Product: templates of new product emergenc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8(3),157-164.[3]Goldenberg, J., Mazursky, D. Solomon, S.(1999).Toward identifying the inventive templates of new products: A channeled idea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6, 200-210.[4]Griffin, A. Hauser, J. R.(1993).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 Marketing Science,12(1),1-27.

對「產品的聲音」的模式有任何討論,歡迎到公眾號「大營銷」(great-marketing)後台聯繫。


文稿撰寫:瘋子老師

版面編排:黑色帽杉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移步微信公眾號「大營銷」(great-marketing)

———————————————————————————————————NEXT

本文首發於「大營銷」(ID: great-marketing)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產品創新 | 三星華為的摺疊手機概念是怎麼來的?》

本文為「大營銷」原創,已進行版權登記,侵權必究。

———————————————————————————————————END


摺疊屏現在的app可以說是毫無需求了,如果短期內能實現摺疊90度3d投影那還有發揮空間。


不看好摺疊屏


這是我在另一個問題中的回答,有一些關於摺疊屏的分析及未來預測,歡迎大家來討論交流。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959746/answer/566989382


摺疊屏是趨勢。

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屏幕面積增大,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我覺得是一部分科技噱頭,如果提到需求,並不是所有人都合適


個人結論:有需求、應用廣、是趨勢。

① 替代電子書閱讀器:

個人一直想要個大屏、便攜、帶手寫筆、方便看電子書的機器。

Kindle類的墨水屏與之比較:

  • 刷新率太低:有些內容可以一目十行、而且經常會跳讀,墨水屏體驗太垃圾;
  • 黑白:觀賞體驗不佳;
  • 多餘式的便攜:手機以外,還得帶著這貨;
  • 真的護眼么?雖然接近紙質書體驗,但紙質書看多了也會不舒服、也會近視。個人把手機屏幕色彩調整到護眼模式、配上防藍光眼鏡或者貼膜,雖然經常看手機,眼睛卻也不感覺到累。

② 替代平板:

大屏幕,遊戲、辦公體驗提升太多,不多贅述。

③ 部分替代紙質筆記本:

手寫精度如果還行,開會、學習記筆記真的可以用摺疊手機搞定。

參考華為的Mate X 2019,不考慮後置的摺疊屏,那就是有個普通的6.6寸的手機呀。

雖然價格目前太貴,但參考SSD固態硬碟、縱觀科技產品的發展史,價格什麼時候是問題過?


偽能跟「為」字放在一起討論?


摺疊屏既是趨勢,同時也是手機廠商製造的偽需求。

可摺疊柔性屏應用的可穿戴設備可以肯定是未來的趨勢,攜帶型終端擺脫直板形態是不小的進步。可以想像未來的攜帶型終端擁有各種各樣的形態,甚至基本擺脫屏幕,利用投影或者直接連接神經來進行輸入輸出。

但是對於目前的工業和科技水平而言,直板手機上的摺疊屏是噱頭,除了在壓縮體積的條件下繼續放大屏幕沒有實際用途,大概率只應用於小眾市場,或者因為銷量不佳相關手機業務被整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