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移動硬碟里裝win7,電腦里裝win10,然後不插移動硬碟時win10正常使用不受影響,插上移動硬碟後就是啟動時是win7,也不受電腦里硬碟的win10影響。想了解一下能不能實現?能的話要怎麼實現?


首先,Windows 10有官方的「移動媒介安裝」支持,即人們常說的Windows to Go。Win7並沒有官方支持。事實上如果你的主板固件比較給力、移動硬碟兼容性又比較好,那有可能可以在移動硬碟上成功安裝。目前來看,雖然失敗案例居多,但也有少量成功的。(比如那種先把硬碟插在SATA介面上安裝,再裝進USB盒子的;比如直接解壓win然後手動安裝引導程序的。)

常見的失敗情況比如,Windows安裝程序拒絕在USB存儲設備上安裝、Windows Boot Manager無法載入USB存儲設備等。

其次,鄭重警告,對於高頻讀寫的場合來說,USB(尤其是MicroUSB 3.0)介面是一個很糟糕的選擇。因為你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數據線,進而導致通訊中斷、系統或文件系統受損。隨著日常插拔使用,介面會日漸鬆動,這種情況會更明顯。

事實上,我已經數不清多少次看到身邊朋友的移動硬碟出現提示「需要格式化」、數據全部丟失的情況。而他們僅僅是正常使用移動硬碟,並沒有題主這樣「在移動硬碟上安裝操作系統」的騷操作。題主若是在移動硬碟上安裝操作系統,高頻的讀寫也將會導致出現因傳輸錯誤造成的災難性事件的概率更高。

順便一提,NTFS文件系統對USB存儲設備並不友好,底層通訊錯誤造成文件系統損壞的概率很高。

最後,如果題主執意在USB設備上安裝低於Windows 8版本的操作系統,建議選擇Type-C介面的固態移動硬碟。eSATA也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題主的機器支持的話。如果題主只是需要安裝一個Win7,並且對它的圖形性能沒有很高的要求,建議安裝虛擬機。如果題主用的是台式機,那麼去買一塊固態硬碟,容量不用太大,直接在這塊硬碟上安裝一個獨立的Win7系統,這是最輕鬆也是最穩定的選擇。


反過來比較靠譜,本機裝win7,移動硬碟裝win10。

win8以上版本有針對移動介質安裝的優化方式,windows to go,win7沒有。

不過要提一下,最好(必須)用固態移動硬碟,如果用機械移動硬碟裝系統,會比本地磁碟慢到不可接受。


可以是肯定可以的,主要看你願意付出多少成本,達到什麼效果。

因為移動硬碟的介面不光有USB還有e-SATA。

而e-SATA跟SATA是一個東西,就當對於你直接插拔機箱里的硬碟,所以你要的功能都是可以實現的。

只不過任何雙系統都是反人類的,有什麼事情是VM搞不定的呢。

所以望題主早日想開,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一般來講是移動Win10,用Win to Go解決,Win7裝U盤裡則麻煩的多。之前有裝系統無意間格掉U盤的情況,系統是直接藍屏起不來的。感覺上應該是系統載入時缺乏相應驅動導致的。

而且強調一下,Win7裝U盤裡也改變不了8代以後的機子難裝Win7的現實。姑且不論能不能裝U盤裡,8代以後的機子裝Win7需要一些特殊驅動的。

Win8以後的系統官方給出了Win to Go的解決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系統做進U盤裡了。

實測Win To Go並沒有什麼優勢。關鍵取決於你想幹啥。

這東西的應用環境基本上只有你懶得背電腦而又必須用電腦的時候給你提供一個個人環境而已。或者說你買不起電腦只買得起硬碟,而你要用電腦,只有不屬於你的電腦的情況。這太極端了。

另外還可以定製PE環境,或者下網上一些做好了的。因為PE是輕量級環境,而且一般使用內存模擬硬碟,所以即使U盤不大給力速度也不慢。有一些PE可以載入顯聲網驅動,基本上可以當普通系統使用了。

如果是廣義上的系統裝U盤裡,相當多的Linux都是可以裝U盤裡的。

本來是不想答這個題的。

@Hongbo He 的答案有幾個地方我挺想吐槽的。

提示需要格式化更多的是垃圾黑片U盤壽命到頭、主控損壞,或者是移動硬碟壞道。

至於插壞,個人電腦即使是公用也很少出現把U口插壞的。我就見過一個U口插壞的情況——在稅務局的自助領票機上。而個人電腦根本達不到那種拔插頻率,U口也更多可以進一步分擔。

而U口更多的損壞,是外力暴力損壞,而不是磨損。

這就說到了另一個槽點。其實USB數據線,TypeC反而是最不靠譜的……靠譜的是TypeA和B。就是對插線和類似印表機的那種大方口。

手機一天最多兩次插拔,一年撐死1K插拔。就這樣還有一堆把手機充電口插壞的,為啥?帶著充電寶放兜里一屁股帶走。而這種情況下A口的移動盤盒就靠譜的多(存儲巴士就有一款,我用了10年了也沒壞,當然這屬於個案不能作數)。

從物理上講就比C口那個單薄的片子健壯,而且設備往往也更傻大憨粗本能性的就不想讓這玩意兒往兜里揣。更不用說C口加工工藝要求更高,粗製濫造的廠子做成啥樣誰也不知道。

如果不是對體積有要求,說真的,microUSB TypeC都不是好選擇。如果有得選,直插或者TypeA對插比較靠譜。

U盤做系統其實還是有必要的,不過都是應急。既然都是應急了,能在主系統下辦了還是別常用這辦法了……

以上。


上網找,WTG輔助工具,然後找Windows7,8,10的原版鏡像,一定不能要ghost系統!!!

然後掛載系統鏡像,在WTG軟體裡面的第一欄選擇 某某磁碟(你掛載的)sourceinstall.wim文件並選中,然後選擇磁碟,在右邊調整虛擬磁碟大小,大於25gb最好

最後弄好後重啟選擇移動硬碟啟動,然後進去配置系統。對了,最好去官(mou)網(bao)買一個正版的密鑰,激活工具容易中病毒。

目前這個只支持windows7以上的系統,輔助工具最好在win10下面使用

要什麼XP 98的自己ghost到虛擬磁碟裡面吧

最後記得隱藏vhd文件和啟動文件


那不是移動硬碟,而是esata介面,USB的速度完全支撐不住Windows的後台讀寫,買個帶esata介面的機箱就可以了


windows 自己不支持安裝到 U 盤上。

不過 Windows 我記得推出過 U 盤版的系統。好像是 Win8 還是 Win10 開始支持的。需要裝好這兩個系統之一,之後用這個系統裡面的軟體,就可以安裝了。

第三方軟體讓 Windows 支持 U 盤的東西沒印象。

個人覺得,Win10 和 Win7 共存沒意義。


當然可以,在網上搜一下Win7 VHD系統製作,教程一大把,都比較詳細,照著做即可。但是移動硬碟系統需要Win7企業版或者旗艦版。如果要移到移動硬碟中可能還需要修改2處註冊表鍵值。如果網上搜不到我發給你


肯定是可以呀,


移動硬碟也是硬碟

當然能裝系統

實際上,我就是用移動硬碟裝過黑蘋果

正常運行無壓力

但是要注意系統引導問題,win7好像和win10有點不同,感覺win10的uefi更穩,win7那種引導可能會翻車(個人感覺,不太懂具體的工作機制)


先準備一個U盤

一個用軟碟通刻錄Windows7鏡像,移動硬碟插電腦上別管,然後查主板說明書看哪個是快速選擇啟動盤快捷鍵,然後在開機出BIOS界面的時候選擇軟碟通刻錄的U盤,在安裝界面選擇你想要安裝到哪個硬碟 ,選擇你的移動硬碟的盤符,然後安裝。

安裝完後重啟,每次開機按快速選擇快捷鍵,選擇移動硬碟就是WIN7,選擇原本的C盤就是WIN10。

然後你會發現這沒有虛擬機方便。


移動硬碟可以裝win10,具體搜索win to go。win 7理論上講也是可以裝的,把硬碟「直接」插別的電腦上(而不是通過usb插),裝上系統,應該是可以的,但沒有試過不確定。

另外,建議用移動固態硬碟裝。普通優盤或者移動硬碟的讀寫速度,用戶體驗極差。


這個我還是能說兩句的,我前段時間一直在玩黑蘋果,然後把黑蘋果系統裝到了移動硬碟里,介面是usb的。如下圖,然後驅動也搞好了,如下圖

,但usb真的對高速的讀寫不好,在打開系統的前幾分鐘沒毛病,可以正常使用,很絲滑(不是我可以誇蘋果,真的很好。)但是,在使用過十分鐘後(這個時間不一定,有的時候長點),就會自動黑屏關機。這估計就是usb傳輸系統的漏洞。因為我的電腦是magicbook筆記本,現在準備換個硬碟,然後,把系統裝到內置硬碟裡面。


可以,我十年前就開始玩這個了,目的僅僅有一個,免費蹭機房電腦,因為當時機房電腦五毛錢一小時

不過當時是裝的Ubuntu,把u盤映射到虛擬機中,當一般硬碟安裝,裝好之後就可以在普通電腦上用了

後來Win10出來,同樣也可以如法炮製,但是真正能用的機會不多(根本沒機會)

基本上現在無論外出還是工作,都是人手一台筆記本

但是我還是會準備一個有clonezilla,xubuntu,ghost等等一串工具多啟動的u盤,用來修電腦,之前在u盤和移動硬碟上搞過win10的,win10的直接把u盤/移動硬碟的io佔滿了,並不實用,除非能上ss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