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彭暄貽╱台北報導】

大陸近年嚴格執行環保稽查,引發石化廠一波淘汰整頓趨勢,尤其中美貿易戰大陸重申對外資企業開放支持,降低外商生產基地外移衝擊,為台商石化業者增添加碼布局大陸的契機。

全球化工大廠-德商巴斯夫,在廣東興建一體化生產基地,成為首家在大陸獨立建設和營運一座包括蒸汽裂解裝置的一體化基地的外商投資企業,預計首批裝置最晚於2026年竣工。台灣石化廠也伺機啟動加碼升級計畫,搶攻大陸環保淘汰的缺口版圖。

其中台塑、台化擴大PP、PTA、ABS等產能,強化利基應用、並新建丙資廠,提振成本優勢;聯成也推動兩岸環保DOP建置及大陸PVC擴建,蓄勢延伸大陸內需版圖。

台塑2001年於浙江省寧波市設立石化原料專區,構建上中游自給自足的一貫化生產。考量台塑、台化寧波基地1年丙烯需求達50萬∼60萬噸,台塑將投資8億美元興建丙烷脫氫廠,年產丙烯60萬噸,建廠時程約2∼3年,預計2021年完工投產。

台化推動包括PIA、苯酚、丙酮、ABS等擴建,及150萬噸PTA新產建置,合計總投資金額近16億美元,預計未來兩年陸續完工投產,粗估年產值將達20億美元,成為下一波營運推進亮點。

聯成有鑑愈來愈多下游限制鄰苯系列增塑劑使用,推動轉型生產環保型DOP,今年年產能由4萬噸增至24萬噸,目標取代大陸DOP約3成市場,屆時聯成兩岸DOP總產能將突破200萬噸。另,大陸泰州廠PVC產能也將擴充至60萬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