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揚州”,是最有名的揚州城市宣傳語之一。清明假期,大批遊客涌入揚州。記者在揚州採訪,深度體驗了 “人山人海”,不必說瘦西湖、東關街的人頭攢動,也不必說個園、何園的摩肩接踵,單單是揚州市區的交通就讓人“動彈不得”,2公里的路程,出租車司機開了半個多小時。“要不你還是下車騎自行車吧。”司機好意提醒。揚州的朋友告訴記者,欣賞瘦西湖首先要找個煙雨濛濛之日,客少、景美,宛如仙境。這話令人神往,但他說錯了先後順序,首先是要“客少”。

  小長假人潮洶涌不可避免,但揚州確實是座對外地遊客很友善的城市。這從一些細節就能看出,比如在小長假期間,外地市民可以憑身份證免費乘坐城區公交車;在節假日增設6個臨時免費停車場,向遊客免費開放11個單位內部停車場,並開設臨時免費換乘中心;瘦西湖、大明寺、個園、東關街、何園等景區之間開通免費直達公交。還有針對揚州市民的24小時城市書房,記者進去一打聽,遊客和揚州市民待遇一樣,都能憑身份證辦卡使用。

  今年還有一個新變化,在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三個節假日期間,揚州市政府西大院、揚州生活科技學校、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三個單位的內部食堂也對外開放。記者實地親測,菜品價廉物美,4元就能吃到獅子頭,花15元就能吃到四菜一湯,還能以吃飯名義順道參觀市政府和機關食堂,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具體內容可查閱上觀新聞相關報道,上觀稿插入鏈接)。這一措施吸引了大批市民和遊客,據統計,5日客人較少,中午和晚上加起來不過20多人,但6日中午就迎來了200多位客人。

  這並非揚州市政府首次在節假日對外開放,從2018年清明小長假起,國家法定節假日期間,揚州市委市政府大院免費對外地車輛開放。目前,法定假期內,揚州市及主城區多個機關大院均對遊客免費開放停車。在旅遊最繁忙的季節,揚州各級政府嚴陣以待,據媒體報道,揚州廣陵區已要求全區各園區、鄉鎮街道及各單位部門,放棄4、5月份的假期,全員加班。

  吃飯、停車看起來是小事,但與遊客的體驗滿意度直接相關,而由市政府直接參與提供服務又有着別樣的意味。有食客點評:“小事情後面可能連着大事情。”

  連着的是什麼?直接相連的是揚州的旅遊業發展,旅遊業被揚州市定爲永久性基本產業,通過這些小事情提高遊客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對促進揚州旅遊業的發展大有裨益,有上海遊客看了新聞後對記者表示“又多了一個去揚州的理由”。再進一步,連着的是揚州的營商環境,從小事情做起,折射出的是背後的服務型政府,正如一位食客所說的“這件小事會讓外地人會覺得,揚州市很開放,之後說不定還能引來投資”。再進一步,連着的還是政府的整體形象,民以食爲天,一頓飯連着的也是民心、民意,政府食堂開放,讓市民遊客一窺機關大院,有助於建立市民遊客與城市管理者之間的交流和互信。

  這種連接是雙向的。記者在現場看到,有遊客在吃完後詢問工作人員應該把盤子收到哪裏,有媒體報道:“每個客人吃得都很乾淨,只剩下光光的盤子。”面對揚州釋放的善意,遊客也在有意識地規範着自己的行爲。

  當然,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着爭議。比如有人提出,政府出面是否會破壞市場規律,影響其他飯店的生意,有人提出,食堂菜價廉物美是否與補貼有關,還有人指着記者拍攝的食堂工作人員照片問,“爲什麼不戴廚師帽和口罩?”

  解決爭議的辦法是直面問題和及時改進。在一方面,揚州市政府又做出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季培均面對記者的詢問沒有迴避,而是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都是按成本來的,我們的定位是不與市場爭利,而是給大家提供多一種選擇。”此外,在當地媒體拍攝的照片上,小長假第二天,食堂的工作人員已經戴上了廚師帽。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關於揚州歷史文化好宣傳語。現在,揚州把這些小事情辦好、辦實,又將成爲揚州城市品格的新廣告。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開始來吃食堂菜的遊客不多,是因爲宣傳力度不夠,廣告還沒打出去。經過清明小長假的“試水”,這一小事情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反饋。不過,後續的服務提升還有待觀察,不是還有一句話嗎——廣告好不好,關鍵看療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