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個消息稱,新東方與南開大學簽署人才培養戰略合作協議,並捐贈30萬元設立南開大學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專項基金。後續雙方將就學生實習、學生職業發展指導、校園招聘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新東方人力資源總監邢潔介紹,新東方未來將致力於通過互聯網打通城市教育資源和鄉村之間的壁壘,並期待與南開大學在IT和AI方面有更深入合作。在外界看來,新東方此次合作事項中的最大亮點也在於首次開展“教育+科技”專項人才戰略合作。

  近年來,科技快速發展並加速與教育融合,科技與科技人才對教育企業的長遠發展越來越重要。未來網記者注意到,教育機構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培養人才已漸成常態,而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等相關技術與產品不斷落地的當下,不少機構建立起自己的技術團隊,教育機構之間的競爭似有從傳統的教研與管理人才競爭,轉向新興技術人才競爭的趨勢。

  人才競爭搶跑 教育機構瞄準高校

  這不是新東方第一次與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合作。

  在此之前,新東方已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天津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成立實習實踐基地。而據南開大學新聞網日前消息,新東方已連續三年成爲南開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流向單位之一,南開大學校友分佈於新東方高層、中層管理崗位及技術類、教師類、職能類崗位。

  人才短缺是包括教育在內的各行業都存在的問題,2017年好未來、新東方之間就曾上演過一場“挖人大戰”。至今,一些教育機構的高薪招聘中還會標明,優先錄取有業內知名機構工作經驗的教學、管理人員。可見,“人才搶奪”的硝煙一直未散。

  在業內人才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更多的機構目標前移,將目光投向還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與高校展開人才培養合作計劃。未來網記者注意到,除了新東方,教育行業內的好未來、博實樂、作業幫、高頓教育等多家教育機構都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展開了人才培養合作。

  3月28日,博實樂教育集團與陝西師範大學舉行人才合作簽約儀式。博實樂教育集團將利用陝西師大的學術優勢推動本身人才體系建設。

  而在去年,博實樂教育集團董事長楊惠妍捐資8000萬元,成立北京師範大學惠妍教育基金,其目的在於聯合北師大發展國際教育人才培養,推動師資隊伍建設和教育人才培養。可以想見,成立該基金的直接目的是爲業務涵蓋中小學與幼兒園的博實樂提供人才支撐。

  同在今年3月,高頓教育與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舉行了產學研暨ACCA/CFA國際財經人才培養基地合作簽約儀式。高頓教育將成爲北郵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實習基地,向學生提供財經方向的實習實踐的機會,並邀請財經類企業到北郵開展雙選招聘會。據稱,截止目前高頓教育已與全國2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而在近兩三個月還將與67所高校陸續簽約。

  今年1月,K12在線教育企業作業幫宣佈,已和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10所國內高校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就業實習基地。根據協議,作業幫每學期將向這些合作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定數量的實習崗位,並將直接錄用實習期間通過作業幫培訓和考覈的應屆畢業生。

  去年年初,好未來與清華大學聯合舉辦首屆AI訓練營TAIL CAMP,活動結束後部分畢業學員進入好未來AI Lab 實習。此外,好未來還與美國斯坦福大學達成人工智能戰略合作,進行人工智能與腦科學相關研究,以推動“AI+教育”的學術研究和產品落地。早在2017年,好未來旗下摩比思維已與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展開合作,進行STEM教學方面的教研探索。

  科技人才需求旺盛 各機構爭相佈局

  值得關注的是,除教學教研與管理方面的人才競爭外,隨着科技對教育的驅動與影響力越來越大,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已在多家教育機構落地,當前教育機構在科技人才方面的競爭也愈演愈烈。

  此次新東方與南開大學的合作中,進一步加強“教育+AI”領域佈局的信號明顯。而在此前,新東方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做了很多努力與嘗試。去年7月,新東方成立AI研究院;10月,該研究院發起N-Brain聯盟,聯合伊利諾伊大學,中科院、北師大以及網易、騰訊雲等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構建綜合人工智能教育和學習平臺。

  去年在某教育論壇活動上,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談及AI時表示,新東方每年都會在人工智能上進行大額投入——每年幾個億的定向投入。“在教學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會投入更多錢在是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上,我們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上,今年至少增加2到3成的投入。”

  俞敏洪還表示,數據將變成教育公司的核心引擎和發動機,因此不敢與其他機構、企業分享新東方的數據。這意味着新東方、包括好未來,在AI+教育應用層面,甚至在AI底層技術層面,至少要比一般教育公司投入的錢多得多。

  未來網記者發現,雙巨頭之一的好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動作不斷,跟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也很多。

  2017年8月,好未來組建AI Lab,探索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及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10月,好未來與清華大學達成合作,旗下AI Lab人工智能實驗室與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共同建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好未來智能教育信息技術聯合研究中心”。2018年初,好未來宣佈與斯坦福大學達成人工智能戰略合作,並表示將成立海外研發中心。在去年的一次活動中,好未來相關負責人介紹,好未來已有500人規模的AI和腦科學研發團隊。

  不僅如此,高頓教育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會將高頓教育在國際財經教育領域應用科技手段的經驗與北京郵電大學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結合,用信息技術變革驅動財務管理創新與實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去年,作業幫與北京師範大學聯合啓動“互聯網+教育大數據研究項目”,作業幫創始人侯建彬表示,作業幫已擁有可觀的學生行爲大數據,但目前大多數在線教育領域企業尚難真正做到對數據進行深度解讀,希望雙方在教育資源、數據互通中能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

  隨着教育機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加速佈局,“搶人大戰”是否已開始轉向技術領域?一切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來源:未來網 作者:程婷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