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華米自己上市得晚?

就算nfc版上市了搶得到嗎?

為什麼我不去買不用搶的性價比更高的手環?

你們就不會去跟小米溝通嗎,為什麼它能控制米家設備,和米家聯動而小米手環不能?


小蟻品控事件之後,小米生態鏈就沒有哪家公司霸佔某個品類的說法了,這成為一種生態鏈的政治正確。

當然,黑加不是生態鏈,黑加是米家APP團隊出去獨立創業的結果。

華米有沒有打壓黑加我不知道,但既然有這麼多人問我怎麼回事兒,我就大概講一下,你們關心的一些地方。

黑加手環刷地鐵

首先,已經完成眾籌的會正常發貨,手環我用一個星期了,硬體完成度不錯,軟體還待更新,性價比確實不錯。

然後,黑加的NFC功能接入的是小米公交,如果沒有路測過的話,公交公司是不會給上的,所以是的,路測過。

上面那個視頻是今天下午當場測試的結果,可以用。

————

然後是這麼個事兒,我覺得這件事最受傷的是有品。

對於小米有品來說,眾籌是一個很核心的功能,是幫助生態鏈公司成長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功能。做產品,上眾籌,根據眾籌用戶反饋改進產品,再上架,上架差評多了再下架。

有品在整個生態鏈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眾籌。一個寂寂無名的產品可以一躍成為爆款,比如最典型的小方攝像頭。

華米說黑加NFC殘廢這事兒呢,等於是說有品眾籌的品控有問題,有核心功能殘缺的產品,你們都敢上?

小米眾籌是眾籌界的一朵奇葩,幾乎所有的眾籌項目都成功了,而且經常超額完成項目,很多產品在別的地方無法想像會有這麼高的接受度。

如果黑加如華米所說,是一個連NFC都不能用的手環,那就是嚴重的品控的問題,甚至是虛假宣傳。

那麼有品眾籌了這麼一款產品,有品是不是傻?以後誰還敢信任有品眾籌?這是拿自己的公信力給黑加送人頭?

當然NFC到底能不能用,上面的視頻已經說明了。

我相信這是某個華米小編「臨時工」搞的小動作,跟華米無關。

有品損失的信譽誰來挽回呢?

我不知道,也許有品只是無辜躺槍吧。

又也許「臨時工」根本不在乎有品。

至於下架,大概是達到目標了,就下架了吧。


首先理一下事實,關於所謂「打壓」,主要是三件事,1)黑加手環618眾籌推遲;2)華米工程師在MIUI論壇發帖攻擊黑加手環;3)黑加手環在有品眾籌下架。

目前爭論主要集中在華米和黑加之間, @學寫作的喪失 提到上述2)的事實會影響有品眾籌的信譽。但我認為,眾籌本身就有「買個試試看」的嘗試性購物特點,跟「有品有賣,就在有品買」這種信任式購物還不太一樣,所以信譽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這次事件其實是對生態鏈理論的一次重大考驗。

一、竹林理論與江湖義氣

2017年4月出版的《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一書中,將小米生態鏈的眾多企業比作「竹林」,具有「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新陳代謝」三大特點。其中「新陳代謝」指的就是競爭無法避免,某個企業的衰退也無法避免,但只要生態鏈不斷誕生新的企業,整片竹林就能保持欣欣向榮。

這次事件中,華米就是竹林里生長緩慢的一棵老竹子,但如一探索卻不是竹林里的一棵新筍——它在竹林外。

因為小米通過有品做電商平台,不得不接受第三方來加快SKU的擴張速度,但也正因如此,竹林理論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情形:不反對「生態鏈企業間的競爭」,那「生態鏈和非生態鏈企業間的競爭」里,是否要有所偏向和保護呢?當這個非生態鏈又有另一個生態鏈企業投資的時候呢?

特別又是涉及到華米這樣一家「營收大量依靠小米手環系列產品」的美股上市公司。且不說如一探索願不願意接受小米投資成為生態鏈的一員,就說小米跟華米的關係,如果未來小米手環4經過競爭交給了如一探索,那對華米來說幾乎就是滅頂之災。當初力挺陳年的雷總,能狠下心讓華米跟如一探索公平競爭嗎?

二、二八原則與市場變化

還是在《戰地筆記》中,小米手環一代是作為「二八原則」的經典案例來講的。所謂「二八原則」就是要在產品設計上做減法,滿足80%用戶80%的需求。在這種原則指導下,小米手環一代成功以超低價格和幾個痛點功能(震動鬧鐘、運動記錄)迅速普及了手環這個產品,這可以說是小米為數不多成功教育市場的經典案例。

但是時至今日,市場的變化又在反過來影響產品。我們看到,當消費者開始普遍接受手環這個產品的時候,需求就開始升級,對手環的要求越來越多:心率監測、50米防水、日光可視、NFC、彩色屏幕...。

這裡實際上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80%用戶的80%需求本身變多了,還是在市場帶動下,用戶開始為本身用不到的功能付費了。(比如對於手環來講,彩色屏幕真的有必要嗎?)

在「二八原則」指導下誕生的產品,如何在續作中保持市場競爭力,這大概需要對原有原則進行反思與發展。

管中窺豹,一葉知秋,手環作為早期小米生態鏈的經典產品,現在也開始為小米生態鏈可能出現的種種狀況趟雷了。這個問題解決好,以後就有例可循,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

2019.2.2

已刪


反對那位說華米不會打壓黑加的答主。

首先,就題主提供的圖(也可以參照下圖)來看,華米打壓黑加是既定事實,又何來「不會打壓」一說?

第二,華米打壓黑加是完全想像得到的。

有消息稱本該在一個月前就上線有品的黑加,預熱都被撤掉。然而剛剛上線立刻爆火,很多微博數碼大V也來助陣,關注度是很高的。

這是關注度。

就產品本身來說,簡單對比就可以發現,有了黑加誰還買小米手環3NFC版......這個價格對小米手環3來說衝擊也不小啊,畢竟手環3實在不能打...

還能如何評價呢,如果沒有涉及侵權問題的話,只能說,骯髒的商業競爭吧。


補充:有人說是眾籌完成正常下架,來,我們看看啥叫正常下架:

看到了嗎?正常完成的眾籌是不會突然銷聲匿跡了無痕迹的,何況黑加這麼長時間只備了2w的貨?看看別家眾籌產品都超了多少百分比?

如果是侵權就該咋整咋整,如果是惡性競爭,對消費者絕不是好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