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9月5日,日俄兩國簽定《朴茨茅斯和約》,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文丨〔日〕橫手慎二

  說起日俄戰爭,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司馬遼太郎的《阪上之雲》。我初次讀到這部小說,是在1970年代做學生的時候。雖然知道這不過是小說,但被書中描寫的日本的“歷史”所打動,一口氣便讀完了。不過那時沒有想到,時隔三十多年,我自己會來撰寫日俄戰爭的歷史。

  《阪上之雲》劇照,圖片來源於百度百科

  且不論並非研究著作的《阪上之雲》,日俄戰爭的研究成果數量極多,將其全部消化是難以辦到的。不過,中公新書編輯部提議撰寫這本書時,我不顧學力未逮答允下來,是因爲從前讀過的一位俄國軍事思想家的著作浮現在了腦海中。此人名叫亞歷山大·斯維欽(Alexander Andreyevich Svechin)。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在1937年撰寫的日俄戰爭史論。在本書末,我想簡單介紹一下他的事蹟。

  亞歷山大·斯維欽像,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

  斯維欽1903年畢業於總參謀部附屬的尼古拉學院,在總參謀部服務不久後適值日俄戰爭爆發,志願參戰。戰後回到總參謀部,根據戰爭中的經驗陸續發表了一些日俄戰爭史論,受到關注,尤其著名的是1910年出版的《日俄戰爭:1904~1905》一書。

  1917年俄國革命爆發後,斯維欽認同了蘇聯共產黨政權,在蘇軍總參謀部中從事戰史研究。這種沙俄時代的專家,在蘇聯共產黨治下被視爲思想不可靠的“資產階級專家”而受到提防,但他們的專業知識對於國家的運轉是不可或缺的。

  俄國商人與兩名工人交談試圖修復受損的俄國戰艦。日俄戰爭木板宣傳畫《征戰俄國:戰勝笑話》系列畫作之一,作者歌川小國政,圖片來源於世界數字圖書館

  但是,在蘇聯社會因急劇工業化而矛盾突出的1931年2月,斯維欽以從事反革命活動的罪名被逮捕,處以五年徒刑。1932年2月,他被突然釋放。這是因爲1931年9月日本對中國東北出兵後,蘇聯領導層認爲需要斯維欽在日俄戰爭史方面的知識。被釋放後,他陸續以內部資料的形式發表了一系列分析日軍的論文,諸如《過去與現在的日軍》《日本軍事學的新發展》。對於這樣一位重要人物,日本卻沒有一個人加以注意。

  斯維欽1937年撰寫的日俄戰爭史論《20世紀最初階段的戰略》,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在這部作品中,他給予日軍很高的評價,認爲它創造性地發展了歐洲大陸的軍事理論,並且出色地結合陸軍與海軍,開展出新時代的軍事戰略。按照他的觀點,旅順的攻防戰幾乎凝聚了這場戰爭的全部戰略意義。

  俄國醫生和護士照顧一名臥病在牀且頭部被俄國戰艦代替的男子。日俄戰爭木板宣傳畫《征戰俄國:戰勝笑話》系列畫作之一,作者歌川小國政,圖片來源於世界數字圖書館

  當時俄方的研究者幾乎無法運用日文的日俄戰爭資料,因此斯維欽的這些觀點可能會遭到質疑(本書也對他的若干觀點提出了異議)。不過,俄國(蘇聯)人念念不忘其在日俄戰爭中的失敗,因此持續思考對日戰爭的方法,這一點是誰也無法否定的。至於斯維欽自己,他在寫出這部作品後再度被逮捕,1938年被處決。但是他對日軍的評價很可能在1945年的“第二次日俄戰爭”時影響了蘇軍的對日戰爭準備。這一研究被長期封存,直到1990年代初才被重新發掘。

  本書是受斯維欽這一研究的觸發而寫作的。他的著作從軍事理論角度出發,對於將日俄戰爭看作舊時代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啓了新時代這一看似有理的論點提出了疑問。按照他的觀點,俄國革命帶來的變化在這一點上並沒有什麼意義。本書尚未在這一方面展開討論便即收尾。不過,本書中對斯維欽以客觀眼光重新觀察歷史事件、思考問題與現實聯繫的態度多有學習。當然,這樣的意圖究竟實現到了何種程度,唯有交由讀者評價。敬待大方指正。

  (本文摘自《日俄戰爭》自序,作者橫手慎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