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於海外藝人並不是劉思辰的最終目標,對於好好榜樣而言,於公司內部形成自己的藝人經紀梯隊纔是最爲重要的。這也是劉思辰一直以來的的終極職業目標,打造“一個足以代表時代的偶像藝人”。

  作者 | 韓玥採訪 | 張一童 韓玥

  這是「三聲」報道的第486家創業公司

  在許多人看來,成立不到一年的好好榜樣似乎太過“幸運”。

  當陸續簽下韓國CUBE公司四位中國籍藝人的國內經紀約後,好好榜樣爲賴冠霖接下了由泰國熱門電影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初戀那件小事》,又將(G)I-DLE組合成員宋雨琦送到新一季《奔跑吧》中擔任固定MC。與此同時,由馬雪陽、餘可、劉謹瑜、張猛、張銘軒五人組成的“好好仔”,代表其下屬音樂廠牌好好栮朷被選進了騰訊視頻剛剛上線的頭部網綜——《創造營2019》。

  “幸運的成分一定有,但是確實也因爲踏踏實實走了這麼多年,在這個時候有了集中爆發。”好好榜樣總裁劉思辰在接受《三聲》專訪時表示。從天娛傳媒、索尼音樂再到歡瑞世紀,作爲一名有着十餘年從業經歷的經紀人,劉思辰一手發掘並打造了包括李易峯、楊洋在內的多位一線偶像藝人。“雖然公司比較新,但是我已經是一個老人家了。”

  這些在中國娛樂圈豐富的從業經驗和成功案例,是韓國cube公司迫切需要的,雙方多次洽談後最終決定成爲合作伙伴。在與cube合作之前,劉思辰還與韓國SM公司洽談過其中國籍藝人經紀事務的合作,幾番接觸下來彼此對於藝人和公司品牌的規劃在當時沒有達成共識,但劉思辰一直關注着在韓發展的中國藝人的動態,之後最終與cube達成合作。在此之前,專注於本土市場的CUBE並沒有設立海外事業部,賴冠霖在《PRODUCE 101》第二季中的走紅和出道使其萌生了進軍中國市場的想法,開始尋覓合作伙伴。在與幾家公司洽談後,CUBE看中了劉思辰自身的專業度,最終雙方達成合作意向。

  雖然內地偶像市場的崛起和政策的影響使得海外藝人錯過了“歸國黃金期”,在劉思辰看來,這次合作的重點在於“融合打通”,學習借鑑韓國公司成熟的工業化造星模式。

  然而服務於海外藝人並不是劉思辰的最終目標,對於好好榜樣而言,將學習到的經驗用於自己新人的培養,於公司內部形成藝人經紀梯隊纔是最爲重要的。這也是劉思辰一直以來的的終極職業目標,打造“一個足以代表時代的偶像藝人”。

  去年3月,在與CUBE達成合作之後,劉思辰同步開啓了第一期新人選拔招募,從二三百人中篩選出七位練習生,目標就是參加今年的偶像選拔類網綜。經過八個月的訓練和多輪考覈面試,由馬雪陽、餘可、劉謹瑜、張猛、張銘軒組成的“好好仔”最終成功進入《創造營2019》。

  在她看來,與此前傳統的藝人經紀相比,互聯網的崛起和流量時代的到來給予了新人更多上升渠道,“可能通過一個人設、一檔綜藝節目就能夠讓他出圈,讓更多‘路人’喜歡上他。但這並不意味着現在做偶像會更簡單。我覺得偶像一定是全面的,不只是某一種業務能力強,而是要有一些精神引領。”

  只不過機會增加的同時,競爭格局也在進一步加劇。三家平臺的三檔偶像選秀將在今年爲市場輸送幾百位男偶像,而更多傳統經紀公司、影視製作公司、唱片公司的轉型也讓偶像市場顯得愈加“擁擠”。

  面對當下激烈的競爭環境,劉思辰並不畏懼。“首先我自己的業務能力比較能打,再一個就是我把這麼多年帶藝人積累的經驗,以公司的方式呈現出來,其實跟之前做的事情沒有太多差別。”

  只是市場的瞬息萬變使她不斷強調公司需要走得更“快”。“如果我的藝人走在了很前面,團隊跟不上的話就是在扯後腿,那我們只能被淘汰。”在她的規劃中,“好好仔”從《創造營2019》回來之後,公司除了在音樂、綜藝、影視等方面爲其部署相關內容,還要快速優化自己的內部團隊。

  “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但是要把這些壓力轉化成動力,去思考怎樣才能活下來。這個行業是實打實的,要看成績、靠作品說話,最後那些不靠譜的人和公司都會被市場淘汰。”

  以下是《三聲》和好好榜樣創始人劉思辰的對話摘錄:

  三聲:從去年開始“寒冬”二字一直籠罩着文娛市場,爲什麼會選擇在2018年創業、成立偶像經紀公司?

  劉思辰:到現在所有人都說是寒冬,但是我們運轉還是很快,反而沒有太多藝人活動停滯的感覺。

  創業這件事起初確實是機緣巧合。我們團隊早在帶李易峯的時候就一直和韓國公司有業務往來,因爲和韓國團隊一直都有合作,所以對於去韓國務工的中國藝人也一直都有關注,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機會合作,去年CUBE的練習生賴冠霖剛剛在韓國出道,就有朋友跟我推薦他是一個政治立場特別正確的小孩,而且條件非常好,我覺得如果不籤的話會很可惜。於是陸續簽了CUBE幾位中國籍藝人的國內經紀約。我是獅子座比較衝動,一拍腦門兒就趕緊做了,並且同步開始培養自己的新人。

  三聲:具體而言,我們和韓國CUBE公司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

  劉思辰:我們負責CUBE整個中國區的經紀事務,你看到的他們在中國的所有工作都是我們來接洽安排。賴冠霖是CUBE第一個走向中國市場的藝人,在此之前他們沒有海外事業部,想要進軍中國市場就需要尋找合作伙伴,所以找到了包括我們在內的其他幾家公司,開始篩選比較。到後期對方表示比較看重公司創始人自身的專業度,可能我讓他們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選擇了我們。

  除了賴冠霖之外,我們還簽了宋雨琦、閆桉、葉舒華,主要看中了他們身上那種獨有的光芒。

  三聲:事實上內地偶像市場的崛起和政策的影響,使得海外中國籍藝人聲勢有所下降,在你看來現在開拓中國市場是一個好的時機嗎?

  劉思辰:坦白說現在海外藝人沒有在一個黃金節點進到國內。我跟藝人也會交流,告訴他們回到中國之後在國情、思維方式上都會不一樣,需要不斷去調整和接納。但可能正是這樣的時間節點還能夠幫他們談下《奔跑吧》、《初戀那件小事》這麼多資源項目,對於公司而言是展現能力的好機會。

  其實在這次合作中我更看重的是融合打通。韓國的偶像產業已經相對成熟,我們要去了解他們運作藝人的方式,細緻到每一個工種。說白了就是同樣都是用韓國團隊,爲什麼在韓國呈現得更洋氣?爲什麼他們的歌會被大家喜歡、舞蹈能出圈?這些都需要我們通過跨國合作不斷學習。

  三聲:宋雨琦作爲新人,回國的第一檔綜藝就是國民級別的《奔跑吧》,這是如何洽談成功的?

  劉思辰:可能大家都覺得好好榜樣的藝人很幸運,回國後的資源都很不錯。幸運的成分一定有,但是確實也因爲踏踏實實走了這麼多年,在這個時候有了集中爆發。

  宋雨琦之前有談一些”芒果系”的綜藝,但是因爲檔期問題沒有談成,對方在接觸過程中覺得她特別好所以幫忙推薦給了《奔跑吧》團隊,見面的時候大家一拍即合,一方面覺得藝人形象氣質和節目很符合,另一方面可能是對方在和我們溝通的時候覺得特別舒服。

  三聲:除了幾位出道藝人,我們在培訓新人的時候是否會和韓國公司形成聯動?

  劉思辰:我們2018年3月和CUBE達成合作之後就同步開啓了自己的新人培訓。第一期練習生是跟韓國StarShip公司合作,前期都是由他們主打,後期因爲我們有很實際的目標就是要進今年的選秀節目,所以給他們安排了更多的課外輔導。

  第二期在和CUBE討論要不要送到他們那邊培訓,但我會傾向於讓孩子先在國內打好基礎,再送到韓國做“升級”。確實有韓國老師跟我們表達過他們的苦惱,覺得中國孩子業務能力會相對弱一點,而且努力意識也不如韓國的練習生。我每次聽到這個話都很生氣。

  其實赴韓培訓還面臨另一個問題。幾乎各家公司都是交給韓國公司和團隊做前期培訓,韓方會要求所有練習生都是一模一樣的,中期我們發現練習生之間同質化很明顯,我們幾個孩子的個性以及棱角基本上都快被扭轉了,《創造營2019》的導演去韓國看他們的時候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我就趕緊叫停了。在我看來中韓師資力量確實有差異,但是韓方更多是深造,如果要爲一個節目或者一部戲作準備的話,國內的老師會更合適。這必須要靈活應對。

  三聲:對你來說,從零開始培養偶像,和之前帶藝人在具體操作上有何不同?

  劉思辰:其實現在的機會更多了。以前大家都是實打實耕耘,還在盯着專輯銷售、等一些戲和機會。但是互聯網時代、流量的到來,讓大家有了更多包裝運作的方式,可能通過一個人設、一個配角角色、一檔綜藝節目就能夠讓他出圈,讓更多“路人”喜歡上他。

  但這並不意味着現在做偶像會更簡單。我覺得偶像一定是全面的,不只是某一種業務能力強,而是要有一些精神引領。我希望好好榜樣打造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偶像。之前在發佈會的時候,我說我從業這麼多年一直在尋找一個這樣的人,一個足以代表時代的偶像藝人。這也是我職業的終極目標。

  三聲:國內偶像市場的迅速崛起導致各家都在搶奪練習生資源,你在新人招募的過程中有這種感受嗎?

  劉思辰:確實存在這種資源搶奪。基本上條件好的孩子所有公司都接觸過,或者有一些小孩覺得還不錯,聊完發現已經被簽了。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海選面試的時候跟導演組、製片團隊聊起來,大家會覺得現在的小孩條件看起來不錯的會特別懶,不認真。還有人覺得我做一個小網紅、拍拍照收入就非常好了,不想去吃苦當偶像藝人。所以確實新人不好找。

  我們第一期來面試的一共有二三百人,從這裏面挑了七個人,最終馬雪陽、餘可、劉謹瑜、張猛、張銘軒組成“好好仔”被選進了《創造營2019》,有兩個落選了但是已經在拍戲了。我們計劃在三月底、四月初開啓第二期招募,整體會偏向演員方向,男女不限,也希望他們在《創造營2019》的表現和成績可以爲這次海選造勢。

  三聲:今年三家視頻平臺都有偶像選拔節目,爲什麼最終選擇了《創造營2019》?

  劉思辰:確實三家都有去面試,也收到了另外幾家的邀請,但是最後都放棄了。首先我對《創造營2019》的導演團隊相對了解,大家都是從湖南廣電出來的老同事,知道他們的風格和評判標準。其次,有一些節目可能是學員去服務節目,但是我覺得《創造營2019》應該會照顧到學員個人,能夠把人捧出來。

  實際上,我們爲了能夠進入《創造營2019》整體訓練非常嚴格。他們五個人從選拔到進入《創造營2019》一共訓練了八個月,經歷了節目組好幾輪面試,中間還有視頻審覈。在他們真正入營前,我從來沒有表揚過他們,最後一個月我把他們從韓國拉回北京,在公司做最後的突擊,所有事情我都親力親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日沒夜地熬夜加班。雖然目前來看我們的入選率還挺高,但是我覺得七個人應該全進,包括另外兩個孩子。

  三聲:這次馬雪陽去參加《創造營2019》也引起了網友熱議,這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公司的決定?

  劉思辰:馬雪陽其實是我們音樂廠牌好好栮朷的負責人,也是我很多年的朋友。一開始簽約給他安排了一些戲和音樂作品,但是去年跟《創造營2019》其中一個導演見面的時候,他說馬雪陽很適合這樣的節目。我們和他本人都認真考慮了一下,覺得確實是值得做的事情。對於他們已經出道的藝人來講,這樣的機會和專業舞臺並不多,《創造營2019》一是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他這麼多年對音樂的堅持,二是能讓大家認識一個比較真實的馬雪陽,有些爭議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這是值得我們停下來半年的工作,好好去重新練習,重新開始。

  三聲:當平臺給予公司藝人專業的舞臺和曝光渠道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牽制着經紀公司自身的運作週期,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劉思辰:我們和平臺溝通都非常順暢,因爲我之前在天娛也參與過“快男超女”這些選秀比賽,特別知道主辦方需要什麼,大家的界限在哪裏。既然你選擇這樣的節目,讓藝人、公司獲得了很多,就要遵守遊戲規則。像我們賴冠霖也是同類性質的節目出道,最後WANNA ONE告別演唱會我有去看,感觸比較多,這種大平臺能夠給予藝人的成長幫助確實很強。

  賴冠霖

  三聲:在你看來,最近新晉偶像的幾起“解約風波”是否反映出經紀公司對藝人的話語權正在示弱?

  劉思辰:不僅僅是現在,我從業這麼多年,藝人想要解約公司,或者說跟公司有矛盾這是非常正常的。現在更多時候是你紅你就有話語權,在韓國也是這樣。

  我一直不希望盲目去捧某個藝人,因爲他不瞭解市場,沒有站在第一線。公司和藝人之間的關係準確來說不是師生關係,是醫患關係,我會尊重藝人,但是我會告訴他怎麼樣纔是更適合你的,怎麼樣才能幫助你往前走。

  三聲:今年市場會誕生幾百位男偶像,機會更多競爭也更激烈,你覺得好好榜樣新人的優勢在哪裏?

  劉思辰:首先我自己的業務能力比較能打,再一個就是我把這麼多年帶藝人積累的經驗,以公司的方式呈現出來,其實跟之前做的事情沒有太多差別。

  我做新人不只是做歌手,而是全能型藝人。“好好仔”下了節目之後在音樂、綜藝、影視上都有規劃。例如影視方面,我們自己手上有兩個IP項目計劃在下半年啓動,綜藝已經鎖定了兩檔。我現在更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內優化團隊,公司的運行節奏必須要快。如果我的藝人走在了很前面,團隊跟不上的話就是在扯後腿,那我們只能被淘汰。

  三聲:除了創業型公司不斷涌出,更多傳統經紀公司、唱片公司也開始佈局偶像賽道,這會不會瓜分我們的資源優勢?

  劉思辰:其實一些優質的傳統公司進入偶像這片新市場,對於整個行業是好事,他會在某種程度上拉高大家的整體水平。索尼音樂娛樂今年向《青春有你》送了四位訓練生,我還挺關心的,因爲我之前也在索尼工作過,他們在音樂領域有多年的沉澱積累,確實是專業優質的團隊。

  當然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來做偶像,壓力肯定會有,我跟孩子們也說不要只看自己公司內部要看整個市場,而且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激烈,但是要把這些壓力轉化成動力,去思考怎樣才能活下來。這個行業是實打實的,要看成績、靠作品說話,最後那些不靠譜的人和公司都會被市場淘汰。

  三聲:站在當下這個節點,你覺得好好榜樣如何才能“活下來”?

  劉思辰:我覺得就好好榜樣來說,第一步是走穩了,目前來說這個開篇是不錯的。現在公司的藝人是11個人,我希望兩年內擴充至二十人,工作人員在一百人上下。一個優質藝人是需要一個獨立的團隊去服務他,所以我們需要逐漸去匹配更專業的團隊,並且要一直走在藝人前面,做到未雨綢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