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川哥。

  什麼樣的溝通方式最讓人討厭?

  調查顯示,“講道理“佔據第一位。

  講道理不僅讓人煩。在家裏講道理,還會破壞兩個人的關係。

  夏森和黃燦是3年的夫妻,因爲一個同事離婚了。事情是這樣的:

  夏森花了3個月搞定公司最難纏的大客戶劉總,結果一起工作的同事先把工作進展彙報給了老闆,搶了功勞。把夏森氣得夠嗆。

  晚上回家後,夏森跟老公黃燦說:“他真卑鄙,竟然把搞定劉總的功勞算在自己頭上,我就差簽單了,結果被她給截胡了。”

  話沒說完,黃燦就打斷她說:“你怎麼這麼傻呀,職場規則都忘了。人家就比你精明,知道搶單邀功。你當時就應該在老總面前告發她。如果是我……”

  夏森的火蹭蹭蹭上來了, “黃燦,你到底向着誰啊?你有沒有點同情心啊?”

  黃燦說:“我們在說職場事,怎麼扯到同情心上面去了,你這不無理取鬧麼?“

  夏森氣哭了,黃燦一臉無辜,“我在幫你呀,你怎麼和我鬧上了?”

  三個月後,夏森堅持和黃燦離婚了。黃燦還覺得夏森小題大做。

  有時候,我們的不快樂,不幸福,恰恰是因爲講道理給作的。

  一個人愛講大道理,是因爲他活在“應該“和“必須”中。

  而在家裏,哪有那麼多“應該”“必須”?家是講愛的地方。

  人本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是道理,而是感受的連接,讓她知道你懂她,明白她的需要。

  如何把家變成一個愛大過道理的地方呢?

  01

  /以對方爲中心,你來我往去對話 /

  專心聽對方說話;消化你聽到的信息,贊同TA的話;

  最後再加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你來我往纔是好的溝通。

  簡單一點說,就是認同+自我意見,“是的/好呀……,只是……”

  舉個例子:

  小沫:這個週末,我們出去踏青吧。

  小亮:好呀,我也很想出去玩,只是我擔心沒時間修水龍頭和煤氣竈。

  小沫:老公你真顧家啊!我也受不了水龍頭滴滴答答漏水,只是,我們也要放鬆一下呀。

  小亮:這樣好了,週六早上你收拾家裏,我修水龍頭,煤氣竈打電話找人修,應該不貴。修好了我們下午出去玩,怎麼樣?

  這樣說話,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也傾聽了對方的意見,雙方都會感受到被愛人尊重和接納。

  02

  /關注TA的情緒變化/

  接受TA的情緒,就像微微細雨到暴風雨,你要根據雨的大小做出選擇,是淋雨,打傘,還是呆在家。

  一個人沉浸在情緒中,你要做的是陪伴和擁抱,就這麼簡單,有時候沉默的陪伴比話語更有力量。

  就像我高中同學,他爸爸去世了,他獨自坐在以前和他爸一起釣魚的地方,她女朋友過去,什麼話也沒說,兩人坐到天亮。

  而當一個人有情緒想要發泄時,你要做的是和他統一戰線。

  一個人坐在那裏哭,你只需要輕輕地說:“你看起來很傷心,發生了什麼事?”

  在不同的環境,針對他的情緒,給予相應的迴應,你就是最好的傾聽者。

  03

  /爲TA做些什麼 /

  有時候說不如實實在在的做。

  如果她失業了,你幫她打磨簡歷,幫她提升面試成功的機率;

  如果她被老闆罵,請她吃好吃的,幫她發泄內心的情緒;

  如果她因爲孩子而焦慮,讓她每週放一天假,你來帶孩子。

  真金白銀的安慰比蒼白的語言更讓人感動。

  家是講愛的地方,這裏不講道理。

  願你的家裏四季充滿愛,天天都有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