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鄧普頓有一句經典名言,牛市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成長,在樂觀中成熟,在亢奮中死亡,恰如其分地形容了牛市的情緒變化。

  300萬散戶入場,1.5億股民“情緒”升溫

  一季度上證指數累計上漲 23.93%,深證成指漲 36.84%,創業板指數漲 35.43%;相比全球其它主要市場,A 股一季度的表現閃耀全球。

  A股行情燃起無數人的炒股熱情,兩市新開戶數量迭創新高。深交所發佈數據顯示,3月份深市新增開戶數299萬,環比上月的143萬增長109.1%。

  這個數字多瘋狂?A股歷史上巔峯是2015年6月,當月開戶440萬,現在就達到巔峯的四分之三。

  散戶不管是踏空的還是在場,近期都在繼續加大入場。截至2019年2月22日,中登公司數據顯示A股股民已經達到1.4807億戶。經歷一輪火爆3月,A股股民大概率已經突破1.5億戶。

  新近上車的股民年齡也越來越年輕,現在很多95後開戶,在股市玩起幣圈套路,不但跟風搏殺,還搞核按鈕,把80後這幫老油條收割了。

  新韭菜跑步入市,疊加3月業績暴漲,最受益的是券商,每天上萬億的成交,券商躺着數錢,股民躺着賺錢。市場熱情似火,做多買入情緒高漲,很容易推動指數再創新高。

  中信建投更是放出建議投資者全面提高倉位,當前正是牛市起點的言論。

  追潮拾貝:A股史上大牛市,政策推波助瀾影響大

  回顧下A股歷次牛熊輪迴,以史爲鑑,或許有借鑑意義。

  前3次牛市發生在1995年前,股市創立不久,中國股民對股市認知不足,買股票就像買彩票,暴漲暴跌得厲害,分析意義不大。

  第4次牛市:1996年1月- 1997年5月,歷史16個月,漲幅:2倍。

  在深發展(銀行)、四川長虹(電視)等績優成長股帶領下,股指重回1510點。績優股炒作過度之後,證監會管理層採取一系列打壓股市措施,共計12項,這就是著名的“12道金牌”。

  最後一個政策是1996年12月16日開始實行10%漲停板制度。股市連續4天跌停、半個月內下跌27%。

  1997年7月開始,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股市繼續下跌。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跌幅超30%,耗時兩年。

  第5次牛市:1999年5月-2001年6月,25個月,漲幅:1倍。

  本次牛市互聯網科技股是市場龍頭,與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有一定同步。由於此輪行情的起始日爲1999年5月19日,因此被稱爲“五一九行情”。

  政策面,股票市場要爲國有企業脫困和推行股份制服務,證監會因此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

  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見頂2245點,創出歷史新高。

  在這之前的6月12日,國務院頒佈《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國有股權流通被市場解讀爲大利空,導致那輪時間最長的熊市。

  4年後的2005年6月6日,股指最低下跌至998 .23點,跌幅56%。

  第6次牛市:2005年6月-2007年10月,28個月,漲幅:5倍。

  證監會出臺《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將國有股贈送一部分給流通股東作爲換取全流通條件,股市開始反彈。

  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每10股送3.5股和8元現金。上證指數暴漲超過8%。

  中國迎來黃金時代,加入WTO,經濟年增速超過10%,公司業績也不斷增長,種種樂觀情緒下,2007年10月15日,上證指數首次突破6000點,次日創下6124點的歷史最高記錄。

  然而,大盤在6000點之上僅站了三日便調頭向下,牛市正式終結。

  美國次貸危機發酵,全球股市受到影響,2008年10月28日,時隔一年,中國股市一路下跌72%至1664點,探出本輪熊市的絕對底部。

  第7次牛市時間:2008年10月-2009年8月,歷時10個月,漲幅:1倍。

  經濟危機陰影籠罩下,政府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給國內經濟注入流動性。上證指數在2009年8月4日最高上漲到3478點。

  但是過高的估值還是讓A股選擇向下調整。漫長的熊市下跌行情逐漸展開,直到4年後的2013年6月A股才見底。

  第8次牛市:2014年7月-2015年6月,歷時11個月,漲幅:2.5倍。

  2014年7月22日,上證指數大漲1%,收盤2075點。這一天被認爲是本輪牛市的起點,突破2009年8月4日以來的下降趨勢,並且滬市成交量從不足1000億放大到1800億,接近一倍。

  2014年5月9日,國務院發佈“新國九條”,要藉助資本市場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推動國企混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

  證監會對槓桿資金的“一刀切”清理在6月份引發股災,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牛市行情就此終結。

  梳理歷次牛市,可以看出,政策對A股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每一輪牛市起點,都以政府出臺政策,希望利用股市服務實體經濟爲標誌。

  今年資本市場上升爲核心競爭力的高度下,激發市場活力,圍繞市場改革等等重大舉措下,歷史是否又一次驚人上演?

  A股剛“牛”,大股東卻在減持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一面新股民入場,繁華之下,卻又有不少大股東套現離場。

  據公開報道,截至4月4日,上市公司已發佈2210份股東減持公告,A股淨減持參考市值高達366億元,公司股東、高管、員工持股計劃皆有離場。僅濃眉大眼的順豐一家就100多億,太過瘋狂。

  與以往的減持手法相比,這次中興通訊更有“創意”,通過換購ETF份額達到減持效果。ETF基金具有投資分散化,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這樣減持還算良心,並不是大股東套現離場。

  在行情風起雲涌的時刻,再融資鬆綁、放寬減持等消息也成攪局者,屆時A股恐又要成爲提款機,如若非藝高人膽大者,還是謹慎行事。

  任何一個市場,有買就有賣,有上市就有退市,只是A股大股東幾乎從不增持,退市也極爲稀少,兩股力量相差太過懸殊。

  A股“四月天”風光在前,風險在後

  進入人間四月天,A股火爆行情能否持續,股民2019年能否賺錢?

  想知其然,必要先知其所以然。股市開放吸引大批外資注入,股市躁動也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場。

  北上資金和兩融資金在這個過程當中充當重要角色。

  北上資金近三個月淨流入近1300億元,兩融資金則增加約1888億元,兩者合計淨流入3188億元,這筆增量資金無疑對市場有着非常正面的刺激作用。

  近期經濟數據改善或出於季節因素,再加上外資涌入產生的積極影響,這兩大超預期因素將驅動市場再度向上。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經濟就此迎頭向上,從長期基本面看,國內通脹壓力依然不能小覷,貨幣政策預期可能出現波動,如果海外市場出現風吹草動,都將會給A股帶來衝擊。

  總之,A股進入“人間四月天”,有風光,也有倒春寒,機遇大於風險,財務配置正當時。

  作者|李瑩

  編輯|李雨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