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拉維利,你會想到什麼呢?

  大風車?胯下換手?罰球線起跳?還有呢?似乎在一時之間也很難再說出什麼了。

  我相信多數人都會有這種感覺。談及拉維利,幾乎所有能夠想到用以形容他的詞彙,都跟入樽有關。出色的身體協調性,加上勁爆的彈跳天賦,讓拉維利在入樽大賽上大放異彩,以至於在所有人都為他的入樽而陷入瘋狂時,卻在不經意間忽略掉了很多關於拉維利優秀的特質。

  這也是他,或者說每一個因為入樽而聞名天下,卻又不滿足於此的球員都會感到苦惱的事——“扣將”的標籤會與他緊緊捆綁,想要擺脫這樣的束縛,他就得付出比躺在天賦本上吃老本多上千百倍的努力。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到目前為止,拉維利還是讓許多人看到了他的努力。

  從明尼蘇達到芝加哥,拉維利完成了自己職業生涯的三級跳。

  到公牛的第一個賽季,他的場均得分只有16.7分,且命中率僅為38%,初扛大旗對於當時的他而言,還是略顯沉重。並且只打了24場比賽,他就遭遇了嚴重的傷病——膝蓋前交叉韌帶撕裂。

  對於依靠運動天賦馳騁在球場上的運動員來講,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噩耗。

  以至於當公牛決定匹配帝王4年7800萬的報價時,外界所給予的評價是“別無選擇的選擇”。他們認為公牛之所以願意將高額的薪酬支付給一個只能得分無法勝任組織工作,在防守端略顯尷尬且擁有著嚴重傷病史的年輕後衛,純粹是因為他們不想在送走畢拿的交易中一無所獲,以顯得讓自己看上去過分的愚蠢。

  在那個時候,是很少有人敢看好拉維利的未來的。只不過後來所發生的一切,並沒有朝著外界所預期的方向前進。

  康復後的第一個賽季,拉維利就將自己的場均得分提升到了23.7,且命中率高達47%,刷新了自己的生涯紀錄。接著,他又在本賽季完成了對自己投射能力的全方位升級。場均8.1次出手,投進3.1球,位列聯盟第12,命中率高達38%。不僅如此,拉維利還是本賽季聯盟前20的擋拆執行者跟持投型球員。

  賽季至今,他一共6次砍下40+,尤其是在進入到2020年以後,拉維利場均28.3分的表現已經躋身聯盟最頂尖的行列。對陣黃蜂的那場球,他投進了13記三分,最後45秒獨攬9分,終場前0.8秒,偷球對手完成致勝絕殺的同時,也將自己職業生涯的單場得分紀錄拔高到了49分。

  對於一名只在NBA打了6年,才剛滿25週歲的球員來講,拉維利如今的表現已足夠令人滿意。想要得到這個結論並不難,只要做一個簡單的數據比對就好了:

  第6個賽季的夏登,25歲,場均27.4分4.7板7助,命中率44%,場均2.6記三分;

  第6個賽季的比爾,25歲,場均22.6分4.4板4.5助,命中率46%,場均2.4記三分;

  第6個賽季的佐治,26歲,場均23.1分7板4.1助,命中率41.8%,場均2.6記三分;

  第6個賽季的拉維利,25歲,場均25.5分4.8板4.2助,命中率45%,場均3.1記三分。

  但即便如此,你還是很難從外界的口中聽到太多關於拉維利的正面評價,因為他從未打進過季後賽。那些擁有著出色個人數據,卻無法贏得比賽的球員,總是格外容易被人報以審視和批判的目光——他是個數據刷子麼?這是你在談及拉維利時,所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就像他已經拿出了場均25+的得分表現,卻依舊無法以東道主的身份入選全明星那樣,過少的勝場,總會稀釋數據原本所擁有的份量。

  公牛的戰績很糟,這是事實。22勝43負的戰績,哪怕是在上下實力分化明顯的東岸,也只能排在第11的位置,與真正闖進季後賽仍有著8個勝場的距離。

  但這全是拉維利一手造成的麼?也不盡然。造成公牛如此現狀的原因,其實有很多。

  首先,他們是一支稚嫩的球隊,核心球員基本都在26歲以下,其中就不乏有像馬爾卡寧,卡達和韋特這樣只打了1到3年的新人。相對年輕的人員結構,有可能會颳起所謂的青春風暴,但更多的時候,你能等來的是混亂與經驗的匱乏。球員間需要磨合,年輕人需要曆練,管理層需要對陣容進行數次的翻新跟洗牌之後,才能從中篩選出屬於自己的未來,而現在的公牛,顯然還沒有經歷過這一道工序。

  其次,公牛在這個賽季遭遇了大面積的傷病侵襲。波特,卡達,鄧恩,馬爾卡寧跟瓦倫丁等一大批主力輪換,都曾有過不同程度的傷停。過度密集的傷病,使得公牛的表現缺乏延續跟完整性,實力無法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也是戰績不佳的一大原因。

  最後,即便是一支健康的公牛,也不見得就能在東岸掀起風浪。客觀上講,公牛的實力也就是如此。他們喜歡出手三分,但效率卻很低,整體的空間感依舊很糟,導致核心持球人在突破時,往往需要面對多人的禁區圍堵,致使終結效率的被迫下滑。

  當然,這也不是在甩鍋…身位球隊核心,拉維利也有他的問題。

  雖然拉維利在進攻端的表現有目共睹,但他還依舊是個單向性的球員,他的價值只能在進攻中得以體現,至於防守,或許有所長進,但還遠沒有到值得誇讚跟炫耀的地步。當拉維利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能夠得到+3.9的提升,超過了同位置80%的球員,但防守端沒百回合多丟7.2的表現,就只好過7%的人了。這也是他無法持續拉升自己比賽影響力的原因。

  單向性的球員想要進一步拔高自己的層級,只有三條路可選:

  要麼劍走偏鋒,將進攻練到爐火純青,誰也攔不住的地步;

  要麼進一步開發組織者的屬性,在個人與團隊間尋找聯結點,通過擴張個人影響力的方式,去將自己的進攻壓迫力,覆蓋到全隊;

  要麼填補短板,利用木桶原理,去拉高自身比賽的下限,以穩定自己在團隊體系中的價值。

  至於拉維利最終會選擇走上哪條路,誰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拉維利還沒有迎來自己真正的巔峰,他還有大把的時間,去追趕自己曾經仰望的男人。

  (代號95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