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區域排水標準已從2年提升到10年 韌性耐災納國土規劃

〔記者李欣芳、楊綿傑/綜合報導〕熱帶性低氣壓挾帶暴雨席捲中南部,造成八二三水災淹水災情,凸顯治水重要性。據悉,行政院核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二期特別預算,明後年兩年共編列治水預算二二○億元,主要推動縣市管河川與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以及施作雨水下水道工程,政府將針對此次水患逐案檢討,治水預算將移緩濟急,做必要微調。

行政院知情官員表示,根據行政院核定的一○八到一○九年度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二期特別預算,總計二二七五億元,其中水環境建設編列約將近五九三億元,水環境建設有三大項,即「水與發展」二三二億元,「水與環境」一四○億元,以及涉及治水預算的「水與安全」二二○億元。

行政院長賴清德說,治水防災方面,政府會加強落實「逕流分擔、出流管制」措施,加強公共建設區域的滯洪功能;私人開發區會施行分流管制,盼達到加強區域排水治理及流域整合治理目標。

水利署指出,過去十二年治水工作,已將區域排水保護標準從二年發生一次頻率提升到十年,且已將韌性耐災原則納入國土規劃,搭配創新科技進行智慧水利防災。

水利署河海組長莊曜成解釋,一般地區河川及水道設計,每十到廿五年降雨發生頻率應該就可滿足,而光從二年頻率提升到十年頻率,就花了好幾千億。「治水並非把牆加高,工程做了就解決,保護標準越高,要設置更多抽水站,抽水設施每年維護費並不便宜,對財政不好縣市是很大負擔。」

水利署表示,這次雨量超過一百年發生頻率,目前區域排水只達十年頻率保護標準的承受能力,換算成累積雨量,約在一百多毫米至三百毫米之間。若以嘉義八掌溪支流排水為例,其十年保護標準為一三七毫米,但這次降雨高達五八九毫米;高雄美濃十年標準所能承受為三四九毫米,這次竟下了六三七毫米,現行區域排水設計難以抵抗。

水利署指出,全國國土計畫已將韌性耐災原則納入國土規劃,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政策方面,逕流分擔部分將使未來公共設施兼具滯洪功能,如公園綠地兼作滯洪池等,降低住宅或工廠積淹水風險。出流管制部分,規定開發案達一定規模以上,應設置適當滯蓄洪設施。

  • 水利署六河局長邱忠川(右)在三爺溪畔簡報。
(記者吳俊鋒攝)

    水利署六河局長邱忠川(右)在三爺溪畔簡報。 (記者吳俊鋒攝)

  • 豪雨停止,三爺溪水位也下降。(記者吳俊鋒攝)

    豪雨停止,三爺溪水位也下降。(記者吳俊鋒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