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瘦群里有一位特別愛跟人打賭的小夥伴,賭的是自己每天減輕的體重。

她經常可以一兩天不吃任何東西只喝水,體重減少了2~3千克,就得意地在群里說,我可以很輕鬆地控制自己的體重。但實際上,只要她暴吃兩頓,體重又會很快長回來。

她經常早上跟我說,今天一定能按時按量吃些清淡的、適合自己身體需求的食物。結果到了晚上,卻吃了一堆高油高糖的飯菜。她每次飯後都向我訴苦,下次再也不這樣了。看著她這個無限循環的模式,聽到這些話,我都開始感到無可奈何了。

有一天,她再一次「自我摧殘」,我終於忍不下去了,問她到底想要什麼,這樣感覺累不累。

她說,她給自己定了好多目標:出國讀書,創業開公司;為了管理好公司,同時學習很多知識和技能。她怕無聊,怕孤單,怕一眨眼就就一世混沌,所以給自己確立了一堆目標,每天就糾結在各個目標之中。

我能感到她的焦慮,因為這在我身上也曾發生過。

我問她,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經常焦慮,並且努力剋制自己,而吃,是她唯一緩解壓力的途徑。

她微信回了我一個字:「嗯。 」

這是一位女強人型的姑娘。她堅持運動和節食,想成為能保持好身材的「凍齡女人」;她不斷努力和奮鬥,想取得事業上一個又一個成功;她想學習許多新鮮知識,唯恐被時代所拋棄;她還想與朋友們多聚會多聊天,拓展自己的人脈圈子。

這些願望每一個都不過分,但合在一起,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互相矛盾,還會給她帶來巨大的壓力。

朋友聚會就會多吃,沒有科學的生活方式,怎麼可能保持好身材?想專註事業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專註學業,最後可能哪一個都做不好。

其實,我之前也是這樣,所以對她的想法感同身受。想要實現的太多,對自己的精力和時間估計過高,希望成為別人眼裡的羨慕對象,每天不停地奔忙,覺得這才是生活的意義。不過每次達到目標,得到誇獎後,快樂轉瞬即逝,為了再次得到別人的認可,又努力地向另一個目標前進。在這個過程中,人會體驗到各種的焦慮,隱隱覺得目前的生活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但是為了自己的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可,會選擇忽略內心的聲音,還是逼著自己完成這個,完成那個。

我並不否認這種極具進取心的生活方式對很多人有很好的積極作用,也並不反對任何人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為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只是必須指出,這種生活方式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容易情緒失控,導致發胖。

首先,大腦處理壓力和焦慮時耗能極大,會讓人食慾大增,也會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吃下過量的食物。

我們成年人的大腦重量約為1.37~1.45千克,只佔體重的2.1%,但是,大腦需要消耗人體能量的20%,耗氧量佔全身耗氧量的25%,大腦的血流量占心臟輸出總血量的15%,一天流經大腦的血液約為2000升。

大腦處理壓力和焦慮這種令人緊張的情緒時,會高速運轉,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此時,即便身體躺著不動,總耗能依然非常可觀,人就會很容易飢餓。

無論是身體活動還是大腦運轉,只要是消耗了能量,產生了飢餓感,身體的本能反應都是對高脂高糖的食物產生偏好。這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吃下太多糖和脂肪,導致發胖。發胖後對自己不滿意,會更加焦慮,心理壓力增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當我們壓力大、感到焦慮時,會不自覺地想吃高糖高脂的食物。

糖和脂肪會刺激大腦分泌更多的多巴胺,這是一種會讓我們愉悅和亢奮的激素,能夠有效地緩解壓力和焦慮感。

如果壓力和焦慮一直持續,就會逐漸產生依賴。不過,所有的依賴都有一個邊際遞減效應,就是說原來10克糖或脂肪就能產生的愉悅感,漸漸將需要20克甚至更多的糖或脂肪才能產生,讓我們吃了還想再吃,進入一種很難停下來的節奏,逐漸形成糖癮和脂肪癮。

很多專家都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他們看來,糖是這個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合法毒品」。糖的成癮性,在基本原理方面跟人們對咖啡因、尼古丁、酒精甚至是真正毒品的依賴沒有太多不同。對糖上癮最終的結果,就是因為壓力和焦慮惡性循環,導致攝入過量的糖分和脂肪,形成肥胖,影響身體健康。

而且,上面說的兩種情況往往同時起作用,食慾增加和糖癮、脂肪癮還會產生疊加效應。

食慾失控,是飲食結構和飲食總量不合理導致的生理現象,而情緒失控控制不住食慾,則基本是心理原因所致。這種情況下,減肥就不能僅靠飲食控制了,減肥者必須首先找到合適的宣洩壓力的方法,不要把大腦重要的思考能力,浪費到無謂的焦慮上,進而逐漸擺脫糖癮和脂肪癮的束縛。

我不是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在這一領域無法提供專業幫助,但從我個人經歷看,建議有這樣焦慮的減肥者,應首先認真分辨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去問問自己,我們想要在許多方面取得種種成績,究竟是因為自己的進取心,還是希望被別人羨慕稱讚。

如果是前者,壓力會成為你的動力,你遲早能夠達成目標,因此根本不必焦慮。

如果是後者,則需要明白誰都不可能被所有人羨慕。無論我們怎樣努力,身上都會有缺點,但也一樣有許多長處,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沒必要事事都與別人比較。

小時候,父母會把周圍所有孩子身上的優點集合起來,虛擬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來要求我們。我們明明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那又何必要集合別人的各種值得羨慕的地方,虛擬一個並不存在的「別人」來要求自己呢?

數年前,我想通了這個道理,我意識到,其實我們都沒那麼偉大,做不到讓人人羨慕,但是我們也沒那麼渺小,必不至於一事無成。這麼想來,我們的焦慮,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而放下焦慮後,不但身體變得更加健康,生活也會變得豁然開朗。


情緒對於肥胖是有影響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情緒能直接影響食慾。

引起人體肥胖的原因除了家族遺傳、 脂肪細胞功能狀態、胰島素分泌、飲食習慣、運動狀態等因素外,心理因素也是導致肥胖的「元兇」之一。

人的情緒中樞緊挨著丘腦下部的食慾中樞,當情緒中樞處於抑制狀態時,即可能使食慾中樞呈現相應的抑制狀態,也可能使之呈現相反的誘導性興奮狀態,因而出現厭食或貪食現象。由於人的攝食活動和體力活動都與情緒有關,所以情緒因素在肥胖發生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人們有時通過多吃、頻吃所獲得的飽足感來補償情緒上的不滿。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人們可通過引起味覺滿足的過度攝食來抵消由於失敗或挫折所引起的恐懼和空虛感,因而在寂寞、孤單、無聊、情緒焦慮不安時,常以多吃來緩解這些情緒反應,逃避內心衝突。

根據推測,這些人可能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人格缺陷,情緒不良必須通過進食才能緩解,從而形成對攝食的情緒依賴,藉以滿足自己對安全和自尊的需要。多食之所以能達到上述目的,是由於這些人不能區分飢餓和其他心理生理激活狀態。

另一方面,肥胖症對患者也可成為一種消極的刺激,有好多人(尤其是女性)因肥胖而產生各種消極的心理反應,包括自卑、情緒紊亂以及貶低自身形象。這些心理反應和由此而來的行為退縮、體力活動減少和多食,反過來又會加重肥胖程度。

由情緒因素引起的肥胖者可進行心理治療,重點在於消除消極情緒反應,注重體育鍛煉,增加運動量。


情緒對肥胖是有影響的。

先說心寬體胖這個詞,這個表面意思是:心寬了,就容易胖。或者是說胖子心地較好。從心理學上說,一般胖子對外界控制慾望和能力較瘦子差(她/他連自己的嘴,自己的腿都管不住,更不用說其他)。所以他們以更隨和(妥協)的方式與這個世界相處,故他們顯得心寬。也就是這個詞容易引起共鳴的背後的可能機制,

那麼怎樣才會肥胖:就是消耗的能量少於吃進去的食物。情緒問題會引起進食的障礙及活動的異常。

如有的抑鬱者可能表現為情緒差,進食少,活動少。但是也有抑鬱者表現為食慾增強,吃很多東西,活動少自然引起肥胖。

這個可能就是題主所困惑的地方。情緒確實會引起肥胖問題。

所以請珍惜身邊每一個胖子!


什麼是情緒性進食?

大多數人的減肥事業常常會陷入一個怪圈中。減肥需要控制飲食,控制飲食容易讓情緒失控,當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很容易化悲憤為食慾,吃完之後的內疚情緒又會帶來壓力……這種通過吃來安慰自己、撫慰情緒的行為,就是所謂的情緒性進食和壓力進食。

情緒性進食和壓力進食的區別

在壓力狀態下,用吃來平靜自我的行為既是壓力進食也是情緒性進食。二者區別在於,情緒性進食不包括用於解決飢餓問題的生理性進食,指的是用於處理任何情緒的進食行為。也就是說,有情緒性進食問題的人,無論是開心或是難過時,都會採取吃東西的方式來鼓舞、延長、減少或是避免自己的情緒問題。

大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情緒性進食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給我們提供安慰。比如,經前愛吃甜食、在電影的刺激橋段用力咀嚼爆米花、繁忙的一天後吃個冰淇淋慰勞一下自己……只要不讓進食成為緩解情緒的習慣或唯一安慰方式,都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但如果為了安撫情緒而進食已經成為你的日常習慣,那它將會讓你無法剋制的攝入過多熱量,導致體重失控。

情緒性進食自我評測

以下是用食物調整情緒的一些日常表現,可一一對照,在認同的項目後打(√)。如果超過半數的項目都認同,就要警惕情緒性進食問題在主導你的體重:

東西使你進入了一種恍惚或意識不到自己在做什麼的狀態。

咀嚼或大口嚼東西使你感覺很好。

你並不餓,卻不能停止進食,而且你意識不到自己在不停的吃。

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會讓你有吃東西的慾望。

一直尋找吃的東西,但總不能找到令人滿足的食物。

連續不斷地吃東西,同時你不能確定你想吃的東西是什麼。

連續不斷地吃東西,甚至當你感覺它並不能滿足你時,還是會那樣做。

吃東西時,會有強烈的安慰感。

強烈需要嘴裡有一些味道好的東西。

將吃東西作為一种放松的方式。

在一個壓力事件之後或當你很焦慮時,吃東西的速度很快。

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進食情緒,如:「我吃這塊糖是因為我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吃那些你甚至不喜歡吃的食物,只因為它們在那裡,而你需要安慰。

為了避免無聊而吃東西。

儘管在生理上營養充足,但是在大多數時間裡,情緒卻很空虛。

總是尋找一種特定的食物(如巧克力),因為它會改變你的心情。

準備或購買食物,以便你在「需要」它們時,你就可以馬上吃到它們。

在重要事件和壓力事件(如家庭聚會和商業會議)發生之後傾向於大吃特吃。

當你為了安慰自己而不是為了滿足生理上的飢餓而吃東西時,吃東西會導致內疚。

兩大方法避免情緒性進食

要想從根源上避免情緒性進食,就要找到其他的情緒紓解渠道去替代吃東西的行為,在心理層面控制食慾,達到減肥效果。

正念冥想

正念(mindfulness)源自東方,後來被西方心理學界接納吸收,是當代最重要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是一種正視自身的情緒的思想態度。與力求讓心情保持平靜的瑜伽或冥想不同,正念要求我們關注自身內在需求,對身心出現的各種變化保持認識和不迴避的態度。簡單的說,是幫助你正確意識自己的情緒,積極面對,而不是在懵懂中,用吃來粗暴掩蓋情緒變化。

正念冥想能幫助我們處理情緒,對安撫性食物說再見。正念冥想怎麼做?我們可以從三分鐘的呼吸空間練習入手。

三分鐘呼吸空間:

①進入察覺

請採用一個挺拔而莊嚴的姿勢進行練習,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如果可能的話,閉上你的眼睛。然後,導入個體感受,自問:我此時此刻的體驗是什麼?

有什麼想法掠過腦海?盡量將這些想法看成是精神事件,把它們用語言在腦海中表達出來。

現在的心情如何?請留意任何情緒上的不適或者不愉快的感受,承認它們的存在。

此時此刻的身體感受是什麼?比如可以快速掃描全身去找到任何緊繃的感覺。

②集中呼吸、平復情緒

找到負面或緊張情緒後,要用理性面對、判斷,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可以幫助我們放鬆讓人緊繃的情緒。

呼吸放鬆法不需要刻意改變呼吸方式,只要求關注自己的呼吸變化。近距離地感受呼吸在腹部的感覺,感受腹壁隨著吸氣而鼓起的感覺,以及隨著呼氣而下沉的感覺。 跟隨著吸氣和呼氣的全過程,利用呼吸平復自身狀態。

③擴展情緒

現在將覺察的範圍從呼吸擴展開去,除了呼吸的感覺,還包括全身的感覺,你的姿勢以及面部的表情。

如果覺察到任何的不舒服、緊張或阻抗的感覺,請通過深度呼吸將它們消融在每一次輕柔而開放性的吸氣和呼氣之中。也可以在呼氣中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鼓勵自己以平靜的心態面對情緒問題。

一開始,最好在固定的時間段每天做三次,按照三步流程進行正念冥想。一般每一步花費大約1分鐘即可,也可以靈活安排時間,比如讓呼吸調整時間長一些、或覺察時間長一些。熟悉後,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長時間或短時間的冥想。特別是在情緒波動時,正面冥想可以幫助你快速認清情緒變化的核心根源,直接解決問題,而不是用食慾迴避問題。

小技巧改變情緒性進食想法

直接認清、面對情緒能幫助我們從根源上消滅情緒問題。但生活中有很多情緒沒有直接的解決辦法,只能自行消化,等待情過境遷的平靜。此時,通過分散注意力、尋求他人幫助、自我安撫這三個渠道,一樣可以釋放情緒,使身體平靜和放鬆,遠離情緒性進食。

①分散注意力

情緒性進食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吃當做發泄情緒的首選、單一渠道。分散注意力就是讓你把釋放情緒的方法從吃上分離開來,關鍵是做些與吃無關的事,刺激和改善情緒,減少進食慾望。這些事情應該是能讓你全神貫注的、快樂的、遠離食物的活動,比如畫畫、唱歌、跳操、游泳、購物等。但要注意活動的多樣化,以免解決了情緒性進食後,又養出別的情緒性問題。

②尋求他人幫助

尋求他人幫助實際上是最好的寬慰方法,沒有什麼比直接的交流更能紓解情緒,但要注意:

▲靠譜的朋友最重要

如果你的摯友也存在情緒性進食行為,那在這個時候最好不要聯繫她。一個想法正面、生活健康的朋友,能給你更加積極的引導和幫助。

▲釋放情緒不代表無話不談

有些負面情緒並不適合在朋友面前說出來,此時不要糾結於事情的細枝末節,直接將這些情緒釋放掉,讓它不能影響生活就好。不妨明確的告訴朋友:現在心情不好,急需幫助,貼心好友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③自我安撫

學習一些安撫壓力和情緒的技巧,對節制情緒性進食也很有幫助。比如學會在沒有食物輔助的情況下,通過自我按摩、運動放鬆,緩解壓力下的情緒性進食慾望;通過類似「照照鏡子你還吃得下去嗎」的減肥口號,緩解興奮狀態下的情緒性進食慾望等。

搜索公眾號:減肥幫女郎,每天教你減肥技巧、瘦身食譜讓你一天比一天瘦!


肥胖不但會影響人的形象,而且會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的產生,防止肥胖和減肥已成為當代一些人的重要任務。

肥胖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遺傳,有的是因飲食習慣不良,有的是因活動量太小,有的是因環境文化影響,而有的是因情緒引起。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情緒能直接影響食慾,使人發胖或者變瘦;人在焦慮、抑鬱等情緒狀態下,即可以食欲不振,也可以食慾大增,神經性厭食症和神經性貪食症就是這兩種反映的結果。

一位高中生因嫉妒與自己一起的表妹長得漂亮而對父母終日怨恨:為什麼讓我生得沒有表妹漂亮。父母無奈只好不斷給她錢。她為發泄怨恨便用錢拚命買許多東西吃,於是養成了暴飲暴食的習慣,使本來苗條的身體變得格外肥胖。一旦情緒不好,便想吃東西,如果不吃,就異常難受,只要吃了,難受就消除了且情緒也穩定了。肥胖是使她難有好心情,心情不好又迫使她去吃許多東西,如此周而復始,使她越來越覺得活不下去。

像上述這樣的貪食症在生活中還不少,許多人的貪食以及喜吃零食等往往是情緒焦慮、壓抑、無聊、低沉等的習慣反應,是身心的一種代償現象。借酒澆愁和無聊時嗑瓜子、嚼口香糖等就是這種代償現象的反應。許多肥胖者也有這樣的直接感覺:吃東西時,帘布肌肉很快得到放鬆,情緒也很快趨於平和。

解剖學也證明心理學研究的結果是正確的。解剖學認為:人的情緒中樞緊挨著丘腦夏布的食慾中樞;當情緒中樞抑制時,即可能使食慾中樞呈相應的抑制狀態,又可能使之呈相反的誘導性的興奮狀態,因而會出現厭食或貪食的現象。

正因為情緒與肥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人們防止肥胖和減肥就必須重視情緒對肥胖的影響,考慮對情緒進行適時的合理的控制和調節。

還在為瘦臉而奮鬥的MM們,搜索「分子瘦臉法」,了解更多更好瘦臉、養顏的方法,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瘦下來吧!


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人心情不好就會選擇通過吃來發泄,吃各種油炸食品,各種垃圾食品。所以增重了!

而有的人心情好就會不自覺的吃很多的東西,所以變胖了!

所以肥胖是受狂吃的影響,而狂吃一般又受情緒的影響。

綜上所述,減肥能通過過猛的節食來控制,而應該通過合理的飲食加斷糧來進行。


情緒會影響食量

吃東西可以發泄情緒

一般人有心事會不想吃東西。因為感覺不到餓。

所以一般出了事會瘦一圈的說法

可現在有些人會對失戀的女人說要多吃甜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讓自己甜蜜就會心情好。忘記自己的男朋友。

通過大吃特吃來發泄

這樣子會一定變胖的。

這要看你失戀的次數?


情緒確實對肥胖有著決定性影響,試想看在自己身邊的胖紙們,有多少是天天唉聲嘆氣的,情緒不穩定的往往是那些相對胖紙而言較為「瘦弱」的人。

往往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情緒的對肥胖程度的作用,想起自己的那段分手過後的痛苦時光, 自己兩天瘦了5斤。當心中放著一些事,始終也想不通的時候,人會自然而然的瘦下來。所以,在此希望大家笑口常開,將自己當下的事做好就行,共勉!


中醫系統里,脾是住消化吸收的,它對應的情緒是憂和多思,一個憂思過多的人,會影響脾的運化,而脾主肉,肉多肉少跟脾是很有關係的。

生活中 ,一般人心情不好,會有兩種極端,一種是大吃大喝,一種是滴水不進,很多失戀的人在經過一陣的情緒低谷期之後,都會在形體上有些許的變化,要麼胖要麼瘦。

另外就是我們說的內分泌,長期心情不好或思慮過多,會影響內分泌的正常,癥狀就表現在脫髮、失眠、面色晦暗、再就是身材走形。

情緒能影響身體是肯定的,但是對於長胖來說並不是絕對的,大部分人並不能保證自己在一種情緒里,所以心態平和,保證作息規律,生活正常化,才是健康的正道。


我個人覺得有。每當我情緒很低落的時候,一定會去找好吃的店子去吃個痛快,吃完出來後一個人就找安靜的地方去走走,心情會慢慢的轉好。至於長胖就是因為吃的時候會吃太多東西(控制不住自己),所以理所當然的就胖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