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阿里員工因白血病去世,生前租住半年甲醛房」的新聞刷爆網路。據說,當事人今年1月才做了全面的入職體檢,各項身體指標正常。

再之前,還有更讓人咋舌的新聞:一位顧客在某機構進行體檢時指標正常,但4天後到醫院再次檢查時竟被診斷為晚期腸癌,而且腫瘤已經向遠處轉移了!

我們都知道,早一點發現癌症,就有多一分活著的機會。但讓人費解和恐懼的是,為什麼體檢時好端端的人,說得癌症就得癌症呢?

▲平時體檢能查出癌症嗎?

體檢查不出癌症,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常規體檢項目一般不包括全面系統的癌症篩查

常規體檢更側重體格檢查、心腦血管疾病、病毒性肝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般並不包括例如CT、胃腸鏡等敏感性和特異性高的高發癌症的篩查手段。

2、癌症篩查的方式不當

篩查不同部位的惡性腫瘤需要使用不同的檢查方式和手段,期望僅靠抽血檢查就能篩查所有惡性腫瘤,目前醫學水平仍然無法達到。

3、個體差異、科技存在漏檢現象

大多數早期惡性腫瘤,患者很少出現相應的癥狀和不適感,因此很少在患病早期就去醫院就診體檢。

▲癌症篩查必須做,同時要用對方法

體檢難以篩查癌症,那是不是篩查就不用做了呢?

恰恰相反!2017年美國癌症報告表明,過去二十年間,癌症總體死亡率下降了25%,主要的功臣在於「癌症篩查」的推廣。

只有定期篩查癌症,早發現早治療,才有高治癒率。在這個過程中,選用正確、有效的篩查手段極其重要!

-----白血病(血癌)-----

白血病的發病率在我國惡性腫瘤中列於第6位,在35歲以下人群的惡性腫瘤患者中列首位。與成人不同的是,兒童患者多集中在2-5歲,其中80%是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如果接受正規的化療,治癒率可達80%以上。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1、流鼻血、月經過多,皮膚輕微被撞都出現淤青及流血;

2、臉色蒼白,經常乏力、睏倦、頭痛;

3、反覆發燒不退;

4、肝、脾、淋巴結腫大;

5、胸骨或其他部位經常疼痛。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異常、染色體畸變,以及過多接觸電離輻射的人群,最好定期檢查。甲醛和白血病的關係目前未能明確,沒有大宗臨床報道證實,只是民間的說法。

推薦檢查: 血常規+骨髓穿刺/骨髓活檢/病理檢查

白血病分急性和慢性,只有慢性白血病可以早期篩查。如果血常規各項指標和比例都正常,則排除了白血病可能。如果有異常,則需要進一步確診。

-----肺癌-----

肺癌是我國第一大癌症。如果能在早期階段手術切除,預後將顯著改善。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大多數人肺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咳嗽、痰帶血絲是最典型的癥狀,但部分人在中晚期也沒有出現。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1、50-75歲,有條件可提前到40歲,有以下任一情況,建議每年一次檢查:

2、現在或曾經吸煙 ≥ 20包/年;

3、經常被動吸二手煙;

4、職業原因,曾接觸石棉、鈹、鈾、氡等;

5、家族中有人曾患任何一種癌症;

6、曾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

推薦檢查:胸部低劑量螺旋CT

對於肺癌來說,腫瘤在2cm以內可認為是早期。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清楚地顯示5mm以上的腫瘤,而且輻射較小。

無效檢查:拍X光

用X線胸片進行癌症篩查沒有多大價值。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可能會擋住病變部分,很難發現肺部中的小結節。

-----肝癌-----

肝癌又稱「癌中之王」。我國肝癌高發,每年新發患者約佔全球肝癌發病患者的55%。早期獲得診斷的患者經過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50%以上。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當出現明顯的癥狀往往已到晚期。所以高危人群切記定期篩查。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男性35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有以下任一情況者,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篩查:

1、有肝癌家族病史者;

2、長期酗酒;

3、有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病;

4、肝硬化患者。

推薦檢查: 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臟超聲檢查

這是目前主流的篩查方法,但存在一定漏檢率。據最新消息,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團隊找到了新檢測方法,可以大大降低肝癌的漏診率,期待該項目早日進入臨床應用。

-----胃癌-----

胃癌是我國的第二大癌症,早期胃癌患者治癒率能高達85-90%,甚至更高。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往往沒有特殊不適,極易被忽視。以下情況應提高警惕:食慾減退、消瘦無力;上腹部隱痛或飽脹伴噁心;非食物或藥物影響下黑便。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應每年檢測一次。

1、平時飲食偏咸,喜歡腌制食物;

2、愛吸煙、過量飲酒;

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胃部疾病;

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6、出生或生活在胃癌高發地,如山東省臨朐縣、遼寧省庄河縣、福建省長樂縣等。

推薦檢查:血清PG、G17、Hp抗體檢測;MCE或常規電子胃鏡

-----食管癌-----

我國是食道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食管癌早期術後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癥狀通常不明顯,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時,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如食物通過緩慢,有停滯感或異物感,喝水後或緩解消失。勞累後及快速進食時,可能感到胸骨後脹悶或輕微疼痛。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年齡 ≥45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應每2年檢測一次。

1、愛吃、喝燙的東西,如熱茶、熱粥、熱咖啡;

2、吸煙、過量飲酒;

3、患有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

4、來自食管癌高發區;

5、有上消化道癥狀;

6、有食管癌家族史;

7、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推薦檢查:普通內鏡和活檢病理檢查

一般建議先做內鏡篩查,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再取活檢送病理檢查診斷。

-----乳腺癌-----

我國每年新髮乳腺癌病例約27.9萬。早期乳腺癌合理治療的話,治癒率高達90%以上,8-10年不複發。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乳腺癌可以在乳腺上摸到腫塊,大多數不會感到疼痛。部分患者可能有以下癥狀:

1、非月經或內分泌紊亂時,出現單側或雙偶乳腺脹痛;

2、非妊娠期,乳頭分泌血液、漿液、乳汁、膿等;

3、出現乳頭回縮或抬高;

4、乳房皮膚出現小酒窩。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20歲之後每月自檢;20-29歲每3年臨床檢查1次;30歲之後每年1次臨床檢查、1次乳腺彩超檢查;35歲後每兩年加檢乳腺鉬靶X線檢查。

推薦檢查:體格檢查、乳腺彩超

乳腺鉬靶X線準確性高,但存在輻射,不適用於年輕女性,不宜短期內反覆進行,應聽醫囑選擇。

無效檢查:紅外線儀器

這種方式很難發現乳腺早期病變。但有些體檢機構仍在使用。

-----宮頸癌-----

官頸癌是中國女性第二高發癌症,中國發病率位居全球第二。目前,預防官頸癌的HPV疫苗已在我國獲批上市。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多為接觸性出血。 中晚期為不規則陰道流血,多數患者有陰道排液,液體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樣或淘米水狀,或有腥臭。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21歲以上女性應定期檢查。21~65歲的女性,應每3年進行巴氏試驗;30-65歲每5年加檢HPV檢測。

推薦檢查:巴氏試驗、HPV病毒檢測

-----結直腸癌-----

位於癌症殺手排行榜第3位。在廣州,最高發的腫瘤,大腸癌排第2位,僅次於肺癌。

早期身體是否有警報?

早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常常未能引起注意。中晚期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癥狀。

什麼情況需要做篩查?

1、高脂肪低膳食纖維飲食習慣;

2、有腫瘤家族史;

3、炎症性腸病/結腸息肉;

4、40歲以上連續2周出現便血、腹瀉、粘液便、便秘、腹瀉、腹痛。

有以上情況,建議及早到醫院檢查。

年齡≥50歲的成年人應每年一次大便隱血試驗(FOBT)、每5年1次腸鏡。

推薦檢查:大便隱血試驗(FOBT)、結腸鏡、糞便免疫化學試驗(FIT)、CT結腸成像(CTC)

最後總結一下: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宮頸癌前期身體會發出一些警報;多數人在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前期幾乎沒有癥狀,或癥狀極其容易被忽略。So,定期篩查hin重要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