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會帶來多種併發症,說到這裏,我們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糖尿病前期的人羣很容易病情進展,患糖尿病!

事實上,就算僅在糖尿病前期,有些高血糖造成的併發症,尤其是高血糖對心臟、血管、腎臟造成的傷害,已經悄悄啓動了!長期下來會面臨中風、心臟病、腎臟病變、失明、截肢等等後遺症。

出現這些症狀,幾乎沒人重視,其實是糖尿病的前奏

好消息是,被診斷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早一步知道自己血糖出了問題,這就是做出改變的契機!如果願意調整生活,血糖是有機會回到正常值的。血糖正常,你就能避免許多高血糖帶來的後遺症。

因此,怕的是什麼?怕的是不知道,怕的是不在乎,確實糖尿病前期,多數不知道自己已經處在這種血糖值“平常以上,糖尿病未滿”的曖昧之中。

胰島素由胰腺分泌,能調節血糖高低。我們吃進食物、轉化成血糖,而胰腺在進食時分泌胰島素,輔助葡萄糖進到細胞,變成肌肉與其他器官的燃料。

假使在我們進食後,身體無法制造足量的胰島素,或是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夠敏感,血糖就降不下來,許多過量血糖堆積在血流內,讓器官泡在糖水中,就會大幅影響身體健康。

所以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前期的狀況!因爲這樣微高血糖值的人羣發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變高,帶來許多後遺症。因此早點知道,才能趕快調整生活,延遲或避免糖尿病的發作,有機會逆轉勝!

那麼大家一定會問,哪些人應該要接受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檢測呢?

1、所有超過45歲的人

2、所有體重過重(BMI超過25 kg/m2)且有以下任一個危險因素的成年人:

①過去曾被測到糖化血紅蛋白HbA1C>5.7%,或曾有超標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測試數值過高者。

②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

③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小孩出生體重大於4.1公斤的女性

④有心血管疾病

⑤高血壓,或正在治療高血壓的人

⑥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

⑦生活缺乏運動者

⑧抽血發現高密度膽固醇數值小於35 mg/dL,或三酸甘油脂數值大於250mg/dL的人

⑨有重度肥胖,黑色棘皮症等胰島素阻抗問題

如果數值正常,要記得至少每三年檢查一次,如果原始數值讓人擔心,或已達糖尿病前期的標準,就要每年檢測。若還有其他患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可能還會檢測的更頻繁。至於該怎麼做才能逆轉勝,請注意體重控制、規律運動、與注意飲食內容都是很重要的。

出現這些症狀,幾乎沒人重視,其實是糖尿病的前奏

一、控制體重

改變飲食選擇與建立運動習慣,少吃精緻澱粉,多吃含纖維的蔬果,控制體重。減重之後大家覺得最難的大概就是維持不復胖,因此一定要從內心養成不暴飲暴食及胡亂進食的態度,不能想說體重下降了就毫無忌憚地一直吃吃到飽爲止。還要養成每週固定共75分鐘到150分鐘的運動習慣,纔有可能控制體重。

二、規律運動

工作狀態的變化讓許多成人沒有天天運動的機會,沒有運動,身體利用葡萄糖的效能就變差。像是若在少吃、減重時多配合運動,不但會增快減重時的速度,也會讓自己感覺更棒。你可以做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或伏地挺身、舉重等肌力訓練,兩者搭配都做效果更好。儘量每天都運動個30到60分鐘最好,或是每週至少做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或每週至少做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三、營養控制

對多數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情就是決定要吃什麼並遵從健康飲食的計劃,或常常更換飲食計劃,聽到哪個食譜可能會減重就去試,沒幾天又覺得好辛苦吃不下去。其實目前沒有一個指標適用於每個人,能指引我們說每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各要佔多少纔是最棒的,這是因人而異的,每人適合標準可能不同,但有些大原則還是要掌握:

1、要記得避免糖分的食物及飲料,避免攝取反式脂肪。

2、喝酒的話,每天女性不要超過15克的酒精,男性不要超過30克的酒精。

3、針對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若本身沒有缺乏的話,沒有證據顯示補充會有好處。

4、鈉的攝取量每天要小於2300mg,我們每天吃的鹽、醬油、味精、醋、番茄醬等調味料都有鈉,若吃飯時不停加調味料,或經常外食,都很容易攝取過量的鈉。這還是一般人的飲食建議,若你已患有高血壓,每天鈉的攝取量要小於1500mg!所以務必注意食物及添加物的選擇。

四、良好睡眠

能創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每天睡七到八個小時,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人高血糖機率較低。相反的,一天睡不足五小時、太早起牀、晚上睡不着都會增加高血糖的機會;如果是做早晚班需要換班的工作,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等睡眠問題,血糖控制不穩的機會就變高。

出現這些症狀,幾乎沒人重視,其實是糖尿病的前奏

五、戒菸

有煙癮者患糖尿病的機會比不抽菸的人還要高,如果已經是糖尿病前期還是繼續抽菸的話,血糖絕對會更難控制,請務必戒菸。

調整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改變策略,絕不是僅僅靠着藥物幫忙就能完全逆轉血糖控制的。血糖控制穩定,才能避免後續更多併發症,萬一不做改變並有以下症狀,就要擔心是否已經進展到糖尿病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