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君爺爺:松花皮蛋上的松花是這樣來的,順便說一下松花皮蛋的料液配方

皮蛋製作無非是浸漬法和包泥法,無論釆用何種方式,迫使鴨蛋化學演繹的原料則是相同的。舊時皮蛋製作輔料多以石灰、純鹼、食鹽、茶葉末、密陀僧組成,甚至還置放鬆柏枝葉腌漬,以期皮蛋松花怒放,真是愚不可及。所謂密陀僧雖是一味中藥,卻早已被驅逐食品添加劑行列,它的昭著臭名即是人們聞之色變的氧化鉛。傳統配方料液極易造成石灰沉澱,阻滯料液管道輸送,當今量產不再採用。石灰純鹼的功效已被食品級火鹼(氫氧化鈉)取而代之。松柏枝入瓮腌蛋亦成笑柄,皮蛋松花顯現不再神秘,那是食鹽結晶後析出的典型特徵。

食品安全千鈞之重,皮蛋應絕無鉛砷之虐。鴨蛋浸沒於料液之中在緩慢的化學過程中嬗迭,配方應置於最嚴苛的地位,精準嚴謹是製造皮蛋不二法門。那種眼估手抓,鼻嗅口?的所謂傳統技藝,應無條件禪讓於科學配方。

配方精準的皮蛋,祼手從料液撈出,輕輕叩擊蛋殼,皮蛋顫顫巍巍在殼內震動,這預示表皮完整蛋黃溏心粘糯,剝殼即可食用。倘若配方粗劣,違備工序指南,戴上防護膠套從強鹼料液中撈出皮蛋擱在通風處,數日仍難散去苦澀鹼味,食之喉嚨灼燒,無法下咽,此類劣質蛋品無疑是失誤配方。

鮮鴨蛋用敲擊方法剔除破損裂縫次蛋,原料蛋的精工選擇,是再制蛋成功的保證。料液配製更應精細,《養余月令》刊刻的「牛皮鴨子每百個用鹽十兩,栗炭灰五升,石灰一升,如常法腌之,…」當是古往今來最早的皮蛋配方。文中並未列舉用水多少,給後人徒增煩惱。其實,我們繼承的古法衣缽,更多是其製造的原理而非粗糙的量化標準。數學的應用,配方不再粗陋,計量更加準確,製造殊有失誤。

以鮮蛋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三點三備制清水,盛放塑料或陶制容器,切記不能使用金屬容器。再以清水質量分別量取百分之五點四的鹼、百分之四的鹽、百分之零點五的助劑以及適量茶汁溶於水中,料液製備就緒。依次將鮮蛋浸於溶液中用網蓋壓住,靜待鴨蛋化學演變。

強鹼之下鴨蛋三天化成清水,這是鴨蛋變為皮蛋的必然過程,五天之後剝開蛋殼,蛋液通體透明漸而凝膠,雖呈固態卻搖搖晃晃不能直立,昂揚飽滿尚待時日。二十天浛浸再制,鴨蛋沉睡在墨綠的料液中衍生為東方美食-皮蛋,《養余月令》記載的「牛皮鴨子」再次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餐桌上。此刻,它斑斕多彩的溏心蛋黃綿密軟糯,褐色表皮泛起朵朵松花以及清晰可見的錦蔟松針,令人遐想萬千。食之,皮之筋斗芯之甘甜,清香?漫於味蕾經久不散,所謂回味綿長恰是此物的真實寫照。

中國悠久的美食文化,必將世代傳承。


皮蛋因蛋清的皮層有朵朵針狀的結晶花紋,又叫松花蛋。「蛋好松花開,花開皮蛋好」,松花叢生是一顆好皮蛋的重要特徵,那松花是怎麼開到皮蛋上的呢?

皮蛋上漂亮的松花紋其實是氫氧化鎂和水分子形成的晶體,它是皮蛋腌制過程中,鹼性物質穿過蛋殼上的細孔,與蛋清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的。松花的數量和形態與皮蛋的腌制工藝、腌制時間和溫度等因素有關。

皮蛋常以鴨蛋為主要原料,其營養基本與鴨蛋一致,具有促進食慾、開胃助食、幫助消化等作用。在購買皮蛋時最好選擇標籤上有「無鉛」字樣的皮蛋,由於低溫會影響松花蛋的風味和色澤,使其品質變差,所以買回家的松花蛋不宜放置於冰箱中,應在室溫乾燥通風的地方,避光保存,保質期為3~6個月。


謝邀!記得小時候奶奶是這樣製作松花皮蛋的:準備好鴨蛋 黃土 松枝葉 鹽 ,把黃土參水 鹽製作成黃泥,而後把鴨蛋裹上松枝葉再裹上黃泥封存,等到上大半個月就做成了松花皮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