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這也是首家申請港交所上市的內地未盈利疫苗企業,發展路徑和老一代疫苗企業有所不同,其同時在研品種衆多,但創新性疫苗尚處研發早期

  全文2740字,點擊文末鏈接可暢讀全文,也歡迎參與文末評論。

  2018年11月20日,天津,康希諾疫苗生產基地生產車間。康希諾是繼歌禮、華領、盟科、信達、方達公司等公司後,第八家申請港交所上市且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來自天津的疫苗企業康希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希諾,06185.HK)即將登陸港交所,這也是首家申請港交所上市的內地未盈利疫苗企業。該企業的創新疫苗概念能否受到市場認可,尚存不小的懸念。

  康希諾預期3月28日正式上市。其3月18日於香港招股,擬全球發售約5724.86萬股,其中香港發售572.52萬股,國際發售5152.34萬股,發售價在每股21-22港元。

  根據海通醫藥研報,康希諾是繼歌禮、華領、盟科、信達、方達公司等公司後,第八家申請港交所上市且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業。歌禮、華領、信達等港股發售價格均在14港元及以下,低於康希諾。

  康希諾上市引起市場矚目。除了曾經研發埃博拉病毒疫苗並獲得新葯上市批准外,該企業有組分百白破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創新型疫苗在研,同時二價腦膜炎球菌疫苗提交新葯上市申請,四價腦膜炎球菌疫苗已完成三期臨牀試驗。不過,招股說明書顯示,康希諾尚無產品實現商業化,絕大多數疫苗仍處於研發早期。

  在內地生物藥企港股上市紛紛破發後,創新性疫苗“新貴”能否獲得資本認可?

  曾研製埃博拉病毒疫苗

  康希諾成立於2009年,引起市場注目則在8年後。2017年10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載體)”的新葯註冊申請,該疫苗由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諾聯合研發。

  埃博拉病毒疫苗此前並不在康希諾研發管線中。據此前媒體報道,2014年非洲埃博拉疫情發生後,中國疫苗研發加速,彼時,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已經具備疫苗前期技術,急需產業轉化平臺,而康希諾則是國內唯一擁有腺病毒載體的平臺。

  隨後,康希諾發展加速。2015年1月,埃博拉病毒疫苗申請臨牀試驗,至2017年獲得新葯證書和藥品批准文號,用時僅2年10個月。這也是康希諾獲得的首個新葯證書和藥品文號。

  創新疫苗仍然在研

  除了曾經研發埃博拉病毒疫苗,康希諾被市場注意的另一點在於其創新性。發展路徑和老一代疫苗企業有所不同,且其同時在研品種衆多。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介紹,其疫苗產品先可分爲三個類別:全球創新疫苗、潛在的中國首創疫苗和與中國市場的進口產品競爭的中國潛在最佳疫苗。

  此前,中國疫苗生產存在工藝老化、效價不穩定等問題。以百白破疫苗爲例,2017年,長春長生、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被披露部分批次百白破疫苗存在效價不合格問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主流使用的是共純化百白破疫苗,該疫苗與國際主流的組分百白破疫苗相比,工藝和穩定性較差,容易造成效價不合格問題。

  目前,中國尚無組分百白破疫苗上市。財新記者瞭解到,康希諾、重慶智飛生物等均有同類產品在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