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覺得對於孩子的話重點還是要讓ta感受到的快樂大於痛苦吧…?


謝邀

自己選擇的愛好就一定要堅持嗎?

我看到的只有小孩的好奇心。

舉個例子:孩子看到鋼琴,覺得很有趣,想玩一玩,家長覺得很好便給報了鋼琴班,孩子上了兩次課玩到了,滿足了好奇心,就不想玩了。家長就會以班都報了,總不能不學吧或者你自己選的東西,你不繼續堅持下去?等言論對孩子進行「綁架」。

看起來好像很自主,是孩子自己選的,但孩子的判斷力比較差,他可能只是開始有點好奇,有點新鮮感,他可能根本就不喜歡那個東西。但還是被圈到了那個圈子裡,被束縛住了。

希望各位家長可以和孩子多多溝通,理性判斷,不要強求。


Cecilia:為什麼獎勵孩子卻適得其反?到底還能不能獎勵孩子??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自己去看吧。


尊重他作為獨立個體的自我意志 允許他自由的發揮 也讓他承擔責任 知曉利害對錯

兒童天性是絕對要尊重的 造物是否給予孩子在這個愛好上真實的天資需要明了 而愛好真正給予這個孩子哪些補充不論人格鍛造還是靈性滋養也要明了 是否能夠說不需要做出什麼過人成績 僅僅就是你喜歡就可以了 少了功利要求 讓他把過剩的精力放在裡面玩就好了 玩成啥樣不在乎 只要你覺得開心有成就感能夠把心放在裡面徜徉 玩不來我們也能拿得起放得下


看培養孩子哪一種愛好

多採用獎勵機制少懲罰機制。在選擇興趣班的時候要挑平台多的機構。

作為一個藝術類培訓的老師,我在的機構就有很多演出機會。每個月都有,或者和電視台或者和慈善機構合作這種。孩子學的差不多就登台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孩子就知道自己什麼水平,學的會更加認真。

在表演過程中一能克服膽怯,二獲得了鮮花和掌聲孩子自己就像繼續堅持下去了。

如果是繪畫、書法類 也有和書畫展合作的機構。

無論是什麼愛好,學習的過程都是特別枯燥無味的,陶冶情操在小孩子身上根本不存在的。


當愛好變成需要督促的時候,那已經不能稱之為愛好。

我小的時候,從四五歲開始學習鋼琴。父母幫我報了學習班,起早貪黑的練習。據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愛好,但是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

我記得住什麼呢,我記得我因為練不好琴父母的失望,因為練不好琴老師的批評。還有一次甚至因為我賭氣不肯練習而被我爸打的屁股都腫了。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因為練琴擠壓了我得學習時間,父母同意我可以不用練了,從此我解放了。

從這個過程中,學習鋼琴這件事除了給我得童年帶了陰影並且花費了大量金錢時間以外其實完全無用。我唱歌依舊跑調,手指也沒有變長,情操陶冶有限,還是個女漢子。甚至到了我30歲的今天,我已經完全忘記了鋼琴的知識,連一首一閃一閃亮晶晶都彈不出來。

小孩子自己選擇的愛好多半是因為好奇,有些是覺得,哇,能彈出這麼好聽的曲子好酷!能畫出這麼好看的畫好棒!但是他們肯定意識不到到做到這些他們需要付出多少辛苦的練習,而這種程度的練習,很少有孩子能夠堅持。

但是,其實也沒必要堅持。如果家長沒有需要孩子走特長生這條特殊的道路,而是要他像千千萬萬正常的孩子一樣參加高考或者出國留學,對於這些暫時的愛好,淺嘗輒止沒什麼不好。還能給孩子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他會知道要做好這些都需要付出什麼。等到他長大了,真的能夠為自己選擇的道路負責,接受這些辛苦奮鬥的時候,他會做出對的決定。

所以,你的孩子不需要督促,他只需要引導,然後自己做出要不要繼續下去的決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