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國英

消停了一段時間的P2P,再次發生大暴雷。

只不過,這驚天的雷聲,被A股的歡呼聲掩蓋了而已。

01

今天的A股,在連續兩個交易日的暴漲之後,兩市成交量再次破萬億。

經過上週一至上週四的回調之後,A股3000點的階段性底部,似乎已經站穩了,日內的每一次下探,隨即都有一股力量再次把指數頂上去,A股牛市的跡象已經明顯。

下一步,可以預測,4月份大盤很可能會衝擊3500點——這個點位的衝擊,理智者會優選股票,順勢而上,而被情緒操控者,很極可能因選股不慎,徹底陷入到泥淖之中(每次談到股市,我都要重複我年初的判斷,今年A股4000點會到,但到了之後還是會下來,5000點可能性不大,至於萬點論則是純屬扯蛋)。

談P2P暴雷,怎麼又扯到股市呢?

我的觀點是,P2P暴雷其實一直沒有停止,只不過從一年多前的集體性暴雷,緩減爲當下的間隙性暴雷,雷聲依舊滾滾——而滾滾的雷聲,今年以來之所以不怎麼爲所知,無非是A股的牛市聲浪變大了而已。

日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千億級的P2P平臺團貸網被立案偵查,創始人唐某、張某投案自首,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這次不一樣,更多重量級、甚至行業聲譽不錯的平臺倒下,是這波P2P暴雷潮的特點。團貸網暴雷之前的3月23日,成立於2009年、有行業“鼻祖”之稱的P2P行業頭部平臺紅嶺創投宣告清盤,留下184億的“窟窿”待填。

一個自然而然的疑問是,一波又一波的P2P平臺倒下,然而,人們在習慣性思維下期待的行業“大破大立”,爲何仍然遙遙無期?事實上,2018年的“P2P爆雷潮”過後,現存的P2P平臺仍然超過一千家,且不說類似紅嶺創投這樣的頭部平臺何去何從,只是綜合實力不佳的大部分平臺,就足以讓人擔心行業的風控現狀。

02

今年應該是P2P的去槓桿年,這樣的去槓桿,是被動的去槓桿。

而這樣的被動去槓桿,根源在於A股牛了!

股市牛了,市場熱情起來了,那麼,P2P平臺對資金的吸附能力肯定就變弱了,不僅變弱了,而且,相當部分P2P平臺還面臨投資者提前贖回的壓力。

對資金的吸附能力變弱,再加上投資者的提前贖回壓力,那麼,結果會怎麼樣?被動去槓桿唄,而90%的P2P平臺,只要後續資金跟不上,則立馬存在壓塌的可能,不管你是合規的,還是非法的。

那麼,當下的P2P再次大暴雷,除了A股牛市的間接降溫,更需要什麼?

P2P行業的風控缺失背後,真正缺失的是“硬核”的監管機制,其中特別是依託大數據的風控科技的升級。

P2P行業的問題,監管滯後是主因。如果只是一家P2P平臺暴雷,我們可以將其歸結爲個案,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P2P鬧劇,說明這個行業整體上的風險敞口雖然明顯巨大,但監管的滯後性,沒有明顯改觀。

我國各地的地方金融辦,在及早發現和處置P2P平颱風險上處於重要的位置,也因此,這類金融監管者能否轉變思維、加強監管的科技升級,實際上是很關鍵的。以溫州爲例,其“金融大腦”的核心是支付寶“風險大腦”提供的監管科技能力,該系統自去年10月上線測試以來,溫州市金融辦已經藉此發現206起疑似高危涉衆風險企業,其中就包含大量P2P平臺。

科技手段能夠在金融風險防控上奏效,除了地方金融辦處在監管一線的位置,還與金融平臺的發展特點有關。近幾年,包括P2P在內的金融業態不斷豐富,金融機構數量井噴,並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快速演變,風險爆發頻率高、傳播快、涉衆廣、形式多樣等特點也隨之而來,這對金融監管部門依靠人力和經驗的傳統監管模式是挑戰,但與依託大數據的科技風控,恰恰是匹配的。

金融科技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套基於類似“風險大腦”的成熟的科技風控方案,不僅可以識別P2P,往往對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與識別也同樣奏效。同時,一套全國性的、普適性和普及度都較高的科技風控方案,對於涉及超範圍經營、跨地域經營的高風險金融行爲,也可以在協同效應最大化的意義上,成爲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抓手。

雖然目前被關注較少,但同樣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來看,科技手段之於金融監管升級的意義還在於,其對金融監管的介入越深,對人的依賴性越小,在解放監管精力、減少無效監管的同時,人爲有意干預造成的監管障礙也會越少。換言之,科技風控不僅在升級監管的手段,也將深刻影響未來的監管機制,並且在這一意義上同步提高監管的效率和社會公信力。

之於當下的P2P行業而言,目前P2P平臺的數量仍然是數以千計的,在監管趨嚴和市場整合的內在需求下,小平臺暴雷、中平臺清盤、大平臺轉型勢必成爲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而依託科技風控的監管升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倒逼行業的良性整合,在行業進入成熟期之後,也將成爲行業發展更加有力的一隻推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