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江昱蓁/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執政的自由黨23日舉行第2度黨魁投票,前財長莫里森以45票對40票,擊敗對手前內政部長杜登,成為澳洲近10年來第6位總理。由於各界視莫里森為安全牌,穩定性遠勝杜登,因此澳洲股、匯市也隨之走強。

莫里森被視為原總理滕博爾的政治盟友,其當選讓自由黨近日「逼宮」戲碼落幕;除莫里森出任總理外,環境部長佛萊登柏格被選為副黨魁,爭取黨魁地位失敗的外長畢紹普,預計將會去職。

澳洲將於明年5月舉行國會大選,但自由黨與國家黨組成的右翼保守聯盟近來表現不佳,民調落在工黨之後。選情緊繃導致自由黨內部激烈角力,滕博爾日前提出減少26%溫室氣體排放卻一度反覆,更成為「逼宮」導火線。

隨著內鬥日益激烈,自由黨21日舉行第1次黨魁改選。杜登雖以35票比48票輸給滕博爾,但黨內暗潮依舊洶湧。隨著二度投票的呼聲高漲,滕博爾建議如果黨內多數議員連署要求再次表決,便召開黨團會議二度投票。結果共43人連署再度表決。由於大勢已去,滕博爾事前便宣布退出候選之列,讓這次投票注定澳洲總理必須換人。

自由黨國會席次優勢恐將不存在

儘管選舉結果讓自由黨內鬥畫上休止符,但滕博爾宣布「不久的將來」將退出政壇,意味著新政府將面臨其在雪梨議會席次的補選。扣掉滕博爾的席次,執政黨在國會優勢僅比半數多1席,加上畢紹普也宣布退出政壇,執政黨的難關不僅是「雪梨保衛戰」,更可能無法保住國會過半優勢。

檢視相片

抱著孫女的滕博爾,於新聞會上表示「不久的將來」將退出政壇,讓新政府面臨「雪梨保衛戰」。(達志影像/路透社)

檢視相片

新總理莫里森對移民立場強硬,反對接收難民;但在環保議題上與滕博爾相同,外交上則視中共為威脅。圖為他(右)和新當選的副黨魁佛萊登伯格。(達志影像/路透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