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豐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或許我們會聽過高齡者還能挑戰馬拉松的故事,但那畢竟是少數人。不必因爲自己不是特殊的少部分而心生歉意,更要認識面對衰老是共同的命運。衰老意味着記憶力、力量、聽力、視力的逐漸衰退甚至失去,會對個人的生活質量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高齡單身羣體。說到這裏,還是避不開提到日本。

談談日本政府給老人倒垃圾的一舉多得

日本全國大約有5000萬戶,四分之一的戶數是由65歲以上的高齡者組成,當中又有將近一半,是高齡單身者。孤獨死、癡呆症、貧困、垃圾難民、租房難等問題,總是縈繞不去。如果說這當中有最容易出臺政策解決的問題,那應當是垃圾難民。所謂垃圾難民,是指一些高齡老人因爲阿爾茲海默症,或者體力不足、伴侶去世而失去生活動力的老人,不能或無力將垃圾提去垃圾回收點,最終生活在垃圾囤積的家中。

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2015年的調查研究顯示,日本全國有23%的自治體爲高齡者扔垃圾設置了援助制度。隨着高齡化問題不斷深化,其他的自治體採取相應措施的緊迫性也日益提高。

談談日本政府給老人倒垃圾的一舉多得

據日本媒體報道,千葉縣流山市正在推出幫助高齡者扔垃圾的制度,高齡夫婦只需要把家裏的垃圾投入屋外空地的垃圾桶,由市政府付費請清潔公司每週上門5次幫助分類垃圾,每週回收垃圾一次。其中一位受益的高齡夫婦表示:“如果我們要一直像過去一樣把垃圾提到幾十米外的垃圾場,一定會對生活失去希望。所以非常感謝政府能考慮得這樣細緻。”

由於丈夫患有肺氣腫,基本離不開氧氣瓶,獨自提大袋垃圾到幾十米外的垃圾場是不可能的任務。夫婦二人不希望鄰居看到自己扔垃圾的路上也要休息好幾回,因此每次都是晚上才把垃圾“挪”到指定地點。

這項制度還有一個好處,即可以防止孤獨死的問題。由於幫助垃圾分類的清潔公司人員每週要上門5次,就可以順帶與高齡者打個照面,瞭解是否有身體不適或者家中是否有困難。如果發現異常,則立即聯繫老人的家屬或者聯繫警方。

千萬不能小看每週5次的垃圾回收。據據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的調查顯示,回收垃圾時會和高齡者打招呼的自治體當中,有40%都曾發現過老人身體不適等問題。有的是正好發現了倒在家中的老人從而拯救了他們的生命,有的是家中被可疑者闖入等。

談談日本政府給老人倒垃圾的一舉多得

在流山市,這項援助制度的對象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或者殘疾人家庭或個人。然而,知道並利用這項福利措施的人不足對象羣體的0.4%。可以說,這也給其他自治體提了個醒,好的政策需要採取積極的宣傳措施,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然而另外一方面,福島市內有約1000戶高齡者家庭正在利用這項服務,卻出現了另外一個頭疼的問題:如果需要幫助的家庭數量增加,那麼提供服務的人手又將陷入短缺的狀態。

仙台市針對這樣的問題給出了一個好點子:如果有團體等組織願意參與到幫助老年人分類、回收垃圾的事業當中,每爲一戶回收一次垃圾將獲得140日元的補助金。這樣,就將社區內能夠幫助老年人的團體、個人的力量利用起來了。

衰老是一個不可迴避的過程,經歷者無助,旁觀者心酸。日本在處理高齡化社會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時遇到過很多困難,也不斷地在想新辦法,唯獨沒有放棄。在我們作爲旁觀者看着這一切的時候,中國社會的高齡化問題也正在引起注意。希望今後,我們能學習和借鑑這樣的精神和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