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除了年紀增長、膀胱血液循環不良等原因造成的頻尿之外,女性相當容易因為生產、停經後荷爾蒙減少等問題,使骨盆底肌群受損、衰弱而導致頻尿。而如果只鍛鍊骨盆底肌群,效果可能較沒那麼理想。日本健康節目推薦2個簡單的瑜珈動作,一天不用5分鐘,同時鍛鍊骨盆底肌群,以及和骨盆底肌群相連的體幹肌肉,竟然就可能改善頻尿問題!

骨盆底肌群衰弱導致的頻尿,約佔頻尿患者中的3至4成



醫界原來認為,造成頻尿的原因有年紀增長、膀胱血液循環不佳、神經反應異常等問題,但日本女性泌尿器科專業醫師野村昌良表示,他收治的頻尿患者中約有30~40%,頻尿的原因都是膀胱下垂。野村昌良解釋,一般來說尿液累積到約300ml就會有尿意,但是頻尿患者大約100ml左右就會想上廁所。

這是因為負責支撐膀胱的骨盆底肌群肌力衰弱,難以支撐膀胱重量,使膀胱漸漸變形、下垂。而膀胱形狀的改變,會讓膀胱還沒累積很多尿液,就向大腦反應出「已經滿了」的錯誤訊息,讓患者必須經常跑廁所,造成頻尿。

然而,女性生產時會讓骨盆底肌群受到損害,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減少也會使骨盆底肌群鬆脫,因此對女性來說,要維持骨盆底肌群肌力相當困難。因此野村昌良建議,同時鍛鍊骨盆底肌群,以及和骨盆底肌群緊緊相連的腹肌、背肌等體幹肌肉,就可能進一步提高對膀胱的支撐力,使頻尿問題得到改善。

改善頻尿動作下一頁告訴您!


日本女性醫療Clinic LUNA集團理事長、女性泌尿器專業醫師關口由紀也表示,體幹中的「內核心肌群」,包括了骨盆底肌群、橫膈膜、腹橫肌、多裂肌等。這4個肌群相互之間的聯繫相當緊密,例如吐氣時橫膈膜向上,骨盆底肌群也會跟著上抬。若是讓這4個息息相關的肌群同時得到鍛鍊,就可望讓這些部位整體的肌肉運作效率更加提升。

瑜珈戰士動作、橋式動作可防止膀胱下垂



節目採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內科副教授Alison Huang博士,博士透過體幹鍛鍊,幫助了70%以上收治的患者改善了頻尿問題。他透露,患者們頻尿問題得到改善後既開心又驚訝:簡單的瑜珈動作竟然就能夠幫助改善頻尿。

Alison Huang博士研究的合作對象,瑜珈老師Leslie Howard表示,體幹的肌肉就像是束腹一樣,包覆著腹橫肌,如果得到有效的鍛鍊,能夠讓內臟更安定,幫助膀胱恢原有健康。而其中最有效的鍛鍊體幹姿勢,搭配腹式呼吸,可望讓膀胱下垂患者得到改善。Leslie Howard推薦了兩個最有效的動作,幫助我們改善頻尿問題。

《動作一:戰士動作》

  1. 雙腳向兩側張開,超過肩膀寬度。
  2. 右腳尖朝向右方,左腳維持朝向前方。
  3. 下蹲使重心轉移到右腳,一邊吐氣,維持30秒。
  4. 換邊進行,一樣維持30秒即可。
檢視相片
瑜珈戰士動作鍛鍊體幹改善頻尿


《動作二:橋式》

  1. 仰躺屈膝,將膝蓋立起來。
  2. 慢慢將臀部、腰部向上抬,盡量就好,不可勉強。
  3. 進行腹式呼吸,慢慢吸氣吐氣10個循環後慢慢讓臀部貼回地面。
  4. 持續做1分鐘即可。
檢視相片
瑜珈橋式動作鍛鍊體幹及骨盆底肌群改善膀胱下垂、頻尿


【延伸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