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留學澳洲〕←點擊前往文章出處(含相關討論)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這篇文章單純是分享不同的經驗,有好有壞,給想來澳洲留學的人。來澳洲讀書真的很花錢。想清楚你來澳洲讀書的目的以及值不值得這樣做囉!
(藍色字為我個人經驗)

大家好!我們是在澳洲的留學生,分別來自中國內地,香港,臺灣,馬來西亞和日本。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經來澳洲5到6年,畢業於不同的大學。在這裏想把我們對澳洲的真實體驗和感受講給大家聽。希望你們在挑選留學的國家和學校時能有所幫助。

澳洲大學的教育質量究竟怎樣?
澳大利亞2005年12月7日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大學近年來由於過分倚賴海外留學生作為主要經濟來源,教學質量正在逐步下滑。報告指出,由於霍華德政府對大學的資助撥款連年銳減,各大學不得不依靠招收付全額學費的外國留學生來填補資金不足。目前,澳大利亞每年需錄取超過20萬留學生,這一數字占全部錄取額的五分之一。在對澳大利亞21所大學進行調查後發現,大多數學校的本科課程標準明顯下降。

→2015年的新聞裡則報導, 澳洲高等教育品質僅排在美國和英國之後。但評分標準是如何我不清楚,而且每個人對於教學品質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我個人心得是,澳洲教育制度跟台灣非常不一樣,再加上語言文化的不同,對於初次到澳洲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大挑戰喔! (我是先在澳洲打工度假兩年後才決定到澳洲留學的,所以對澳洲的生活方式有基本的概念,落差比初次到澳洲的華人小很多)

我們留學生在這裏付的學費相當於本地學生的2倍。學校給予我們的又是怎樣的待遇呢?
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其實大部分都是學校在讀稍高年級的學生。

→我讀的是UNE的護理課程(2013~2015),一年2個trimester x澳幣1萬出頭。一門科目澳幣2500左右,當地學生澳幣750,真的很貴,但我們沒有繳稅給澳洲,所以被理所當然地收取高額的學費以及一些限制。

師資部分,沒有文中提到的那種現象。老師多是有經驗的護士或教授,但也不代表課程規劃得好啦XD

有些經驗的教授都不經常待在學校的,有任何問題都要提前約定時間。而且,通常問問題得到的回答都是:該講的我在課堂都已經講過啦,這些問題要靠你自己解決。

→在澳洲,做很多事情都要預約,舉凡看醫生、修車都是。在我的經驗是,老師可能還有其他課程要教,不可能整天都待在辦公室等學生。所以預約是必要的,也是一種禮貌,記得避開Morning tea time和lunch time. 我遇到的老師大多很願意分享與課程相關的資訊,但關於”作業”,不會告訴你”怎樣做是對的”,都是要學生自己去分析題目、思考、找資料。

在考試和功課的評分上很不公平。有些老師會有意壓低留學生的分數。
RMIT的老師在一節會計的復習課上竟公然說:”你們放心這次期末考試一定不會那麼容易讓你們過的,因為學校還指著你們掙錢呢!”

→很遺憾他們遇到這樣的老師,希望他們有跟學校反應。我的學校每學期末都希望學生給予各科評價。雖然行政效率極慢,但校方還是會聽進學生的意見。另外,學校有國際學生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可以反應老師的不當行為。我的建議是,遇到不合理的事情要立即反應並提出有建設性的抗議,光是私下抱怨或批評於事無補。

學校為了吸引海外學生,會編出一些課程,有些都是沒有教課書的。還有一些主要的科目,教課書是授課老師自己編的,為了賣更多的錢,書每學期都要換新版本,要求學生買新書,不要買二手書。其實,新版本的書也只是封面不同而已。

→UNE護理課程都有老師推薦的教課書,但老師沒有管你要買新書、二手書或是跟圖書館借,他們也知道購買教科書是相當花錢的,只管作業(小論文)的文獻資料都是五年以內的可靠資料。現在電子書很普及,許多教科書有電子版,可以從學校的圖書館網站直接看。在澳洲讀大學,應該都會跟圖書館和Google成為好朋友 XD

在教育質量下降的同時,學費每年都在上漲,而且獎學金少的可憐。

→澳洲學費目前每年漲7%。如果你需要獎學金,在選學校時最好先問清楚。

澳洲的種族歧視!
事實上,澳洲並不是他自己宣傳那樣一個平等的,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家。相反,他們的種族歧視要比歐美還嚴重。我們的朋友就曾經在逛商場時被一個當地人莫明其秒的扇了個耳光。還有兩個日本女孩子在車站被一群男孩子打。

→首先,台灣也是個有種族歧視的國家。澳洲教育文化與台灣很不一樣,但跟許多國家一樣,有好的人也有不好的人。我遇過好得不可思議的澳洲人,但也遇過一些沒品的澳洲人。澳洲地廣人稀,要特別注意自身安全倒是真的,不要把台灣那一套拿到澳洲用。而且,如果選擇來澳洲留學過生活,最好了解當地的文化,才不至於自己冒犯了當地人而不自知,也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台灣對"外國人"的歧視

在書店讀書時,店裏的服務生會走過來對你說:你知道這裏不是圖書館是嗎?這裏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你不可以在這裏看書。 在他們國慶日的時候,我們出去看熱鬧,他們會大喊 "滾開,亞洲人,今天是我們節日!" 平時在路上開車,會有人無緣無故的向你豎中指。

→我去的書店,倒是沒遇過文中說的狀況,店員態度也很好。還有朋友常常去超市看雜誌,也沒聽朋友說遇到麻煩過。但沒水準的人哪裏都有,而且在澳洲也有很沒水準的”外國人”(非澳洲當地人)。

據紐西蘭媒體報道,兩名遊客在新西蘭的火車上被一女人潑冷水,只是因為他們在講國語。當時,那個紐西蘭人口中念著,”這個國家我們講英文”,隨後起身拿著一瓶水走向兩位仍然在用中文交談的乘客說:"如果你們不住嘴,我就用水潑你們”當火車快到珀托(Petone)站,她用手中的水潑向他們,並一拳向其中一位遊客擊去。

→有網友說真有其事,但那個潑人家水的人被抓去送審了。我覺得,種族歧視在哪個國家都會有,在台灣,姑且不說對外國人的歧視,即使都是台灣人還不也有歧視的存在? 這種現象在澳洲也是有的。比如說今年(2015)有則新聞,一個澳洲原住民帶著扮成冰雪奇緣艾莎的小女兒去參加迪士尼舉辦的活動,在排隊時,被後方一對白人母女諷刺,說黑人怎麼可以扮成艾莎? 如果我們行得正,沒有做對不起別人的事,對於那些沒見識又沒水準的人也不用卑躬屈膝,但還是要注意安全。

根據澳洲本地報紙的報道,在澳洲留學的外國學生不但受到使詐的房東的剝削,而且也是歹徒最易下手的對象。一些房東索取保證金超出受允許的最高金額(一個月),還有一些非法索取如家具等保證金。很多學生不知道向誰求助,因為擔心簽證被取消,以及驅逐出境,他們大多數不敢投訴。留學生必須知道在住房租賃法令下他們應有的權利,在出國前,要向大學方面取得足夠資料。維多利亞租戶聯合會的英伯爾說,經歷租屋可怕事件的留學生相當普遍。

→不管到哪個國家,一定要了解當地法令規則及自身的權益。我的學校有專門為國際學生解決疑難雜症的部門,雖然不是很完善,但這類法令知識應該都是有的。出門在外,學習自己找資源、運用資源解決問題,也是成長的一部分。我在澳洲生活四年,還沒遇到這種被壓榨的事。要注意的是,很多留學生為了省錢,所以委屈自己遷就於做違法生意的人(尤其是亞洲人),比如說租房或工作,的確要多留意。

新聞:太丟臉!蟑螂遍地 墨爾本Glen Waverley 華人餐館面臨重罰關閉


另一個問題是,留學生必須付昂貴的交通費,留學生不能享有乘車優待。

→首先,澳洲交通費是澳洲當地人都覺得貴的。再著,留學生的確沒太多交通優惠(不同省的規定不同),因此付的錢是當地正常票價。但國際學生卡在某些交通運輸上有不錯的折扣。

據本地一所大學發表的一份報告,與本土學生相比,抑鬱和自殺的外國學生,人數較多。亞洲來的留學生,超過60%到澳洲之後開始賭博,在這之前他們不曾賭,他們賭博的目的,有的是為了排遣寂寞,有的是為了錢。

→讀書兩年以來,班上近50名國際學生(菲律賓、印度、尼泊爾、中國…),都沒有賭博的問題。大多數人還趁課餘時間打工,貼補生活費,怎麼捨得把錢浪費在賭博上? 但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地方讀書,如果像我一樣,學費及生活費都是自己的錢,沒人支助,壓力真的很大,但如果我有錢可以去賭博,我還寧願買車跟朋友出去旅遊呢。

在澳洲找工作大學畢業後,在澳洲找工作也不是容易的事。大學期間,學校提供給我們的就業訊息和培訓少的可憐,幾乎是沒有。當然,畢業了進入社會一切都要靠自己。如果你的英文很好,專業也不錯,對工資和工作環境不是很挑剔的話,還是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的。但真的能找到一份做的開心,報酬不錯的工作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還是在餐館打工或者做清潔工。

→首先,台灣大學有提供給我們足夠的就業資訊跟培訓嗎? 另外,來到澳洲讀書,不也都是靠自己了?怎麼會畢業後才靠自己?再說,在台灣,大多數人也都是靠自己找工作吧?

澳洲就業環境是講求”證照”,賣酒、做咖啡、屠夫、開堆高機都要有證照。我遇過不少澳洲人,高中時就對自己人生有規劃。跟台灣比,很多澳洲人不讀大學而是去讀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學校。

如果你來澳洲讀書是想留下來工作,最好先了解你想要做甚麼以及澳洲就業市場需要的是甚麼人才。


澳洲的 ”真相”相信就如同我們剛剛要出國的時候一樣,很多要出國的人對國外的生活充滿了很多美好的向往。很多出國中介出於贏利的目的,也會對國外的種種好處做宣傳。我們這裏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勸大家不要出國。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到處走走看看,多多體驗是很好的事情。我們只是想講出我們在澳洲生活的”真相”。這些西方國家表面上宣傳的很友好,很平等,很自由,事實上這一切都只是對他們白種人自己的。無論我們在他們的國家待多少年,哪怕是從小在這裏出生長大的ABC也好,無論我們多有錢,給他們帶去多少錢,隨時隨地都可能受到羞辱。就象上周在悉尼發生的爆亂一樣,他們反對黎巴嫩人,在街上看到樣子像是黎巴嫩的人就打,很多被打的人都是在澳洲出生長大的。今天他們反對黎巴嫩人,明天就有可能反對其它種族,就有可能反對亞洲人,反對華人。

對他們來講,歡迎我們去他們國家,完全是處於商業的目的。我們養活他們的學校,帶動他們的房地?和旅遊業,促進了他們的消費,我們付出這?多錢給他們,得到的又是什麼呢?不負責的學校和老師,當地人的羞辱和歧視!如果把他們國家比作一家公司的話,我們就是他們的顧客,我們花高價錢買他們的東西,卻得不到好的尊重和服務。

他們吸引我們的是好的環境和休閒的生活。好多國內的人向往外國,他們寧願放棄在國內好的工作和生活移民來這裏,做一些卑微或稍體面的工作,每天身邊來來去去相同不變的交際圈。還有一些亞洲女人為了留在國外或更快的融入當地人生活,有意的同一些外國男人交往。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會回國時把國外的生活說的很好,其實,他們並不快樂。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我們不想評價他們這樣做是好與壞,對與錯。做為年輕一代的留學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和其它國家的優勢與差距。就澳洲人來說,我們華人要比他們聰明,勤奮,思想開化的多。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富裕的國家是因為他們的人口少,自然資源相對豐厚。他們有的只是旅遊業和礦產。他們開的車子是日本的,穿的衣服用的電器是中國的,也沒有自己的飲食文化。他們的人通常讀到大專就工作啦,讀大學的人很少。很多人不工作靠政府來養。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和民族還可以欺負我們。在他們外國人眼裏我們只是塊大蛋糕,他們笑著對你心裏盤算著怎樣掙你的錢,有些根本沒把你放在眼裏。

我們的國家每一天都在快速的發展和轉變。但現在還只是個消費大國,還不是強國。我們要強大就不要過分崇洋,要找回我們自己的文化,要團結,對自己人負責任。不要因為外國好就想方設法留在外面不回來,我們學到了他們的長處,就回家把自己的地方建的比他們還好。外國人不會因為我們像他們,喜歡他們而瞧得起我們,而是會因為我們和他們不一樣,比他們強而瞧得起我們。現在國內很多人都會講英文,在學習”你好”,”謝謝”,”對不起”時,也應該學一些他們的粗話,學會怎樣和他們爭辯。因為他們的人野蠻的要多過友善的。

對即將要出國的人的幾點建議:出國一定不要盲目跟風,家長不要為了自己的意願強迫子女出國。

沒有經濟實力的不要勉強出來,很多人做假的經濟證明出來後,十分辛苦的做工,沒時間讀書,很多科目不及格。還有的迫於生活壓力,去賣身或賭博。

不一定出了國,英文就會很好自治,自理能力不強,不成熟好鬥的小孩不要出國。很多留學生好鬥不懂事在外面惹麻煩,被打傷,打殘甚至打死。還有的出來也不讀書,家長不在身邊就每天靠玩電腦遊戲打發生活。

出國前一定要明確出去的目標,根據目標選擇合適的國家和學校學習。
如果出來讀大學,選一些教學質量高,獎學金制度好的學校。
如果喜歡學西點,去歐洲
如果單純喜歡外國,就選些容易移民的國家

澳洲留學生,共14人

2005年12月17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