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問題,我又重新回味了一下這個電影,有點讓人辛酸,卻也是極盡現實。《鋼的琴》也是以90年代初國企改革為背景。工廠是制度的產物,工人階級的地位的變化是時代更迭的結果。小小個體永遠只能在時代的洪波中隨波逐流,這裡有太多故事。

這個故事只可能發生在這樣一座北方沒落的小城。它有著那個環境所醞釀的空氣,有那群人所帶來的喜感與荒誕,還有著那一絲愚昧的真誠讓人忍不住覺得心像是被掐了一下,然後又像被柔軟的棉花鋪滿了。在一個東北老工業區,原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後組建了一個樂隊,靠著接些紅白喜事的活謀生。一天,跟假藥販子走了的妻子小菊突然回來了,要跟陳桂林離婚並且要求帶走孩子小元。

片中的男主角陳桂林,一種落魄的大叔范兒,愛音樂,愛抽煙,愛女兒。為了讓女兒彈好鋼琴,用紙板做出了無聲鋼琴,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笑了,他像一個憨厚的大男孩,固執的,卻有著對女兒莫名的愛。然後就去借錢,四處借,厚著臉皮,借不到就偷。

片中秦海璐飾演的淑嫻,一個大膽的文藝女青年,隨口能唱出俄語的民謠,過著落魄的生活,但堅持保留精緻的尊嚴,家裡用一排玻璃管子養著金魚。不求回報地跟著陳桂林,支持他鼓勵他,她說:也就是我了,你做什麼我就跟著你做什麼。時不時再亮一嗓子,簡直是現在流行的那種「思想上的女流氓,生活中的好姑娘」的化身。

影片中的音樂也讓我耳目一新,比起之前看過的其他影片,這部電影有點歌舞劇的感覺,充滿異域風情的歌曲。

看了豆瓣上面大家都說,影片剪輯過於破碎,故事銜接不夠順暢,畫面過於空洞單一,或許是那些專業人士太過嚴厲。張猛導演自己也解釋說是由於經費原因,所以,很多鏡頭都是靠簡單的推拉、上下搖拍完成。但是一個個精細故事完全蓋住了電影評論家說的那些瑕疵,何必去苛責一部用誠意拍成的電影?


關於電影《鋼的琴》有這麼一個段子:「陳桂林造好了鋼琴,也沒有留住女兒,因為小孩子已經知道了資本的力量。」這是劇中人物的無奈,也是電影本身的無奈。

「導演張猛造好了自己的《鋼的琴》,拿了獎,進了院線卻沒賺到錢,他也知道了資本的力量。」


看慣了都市的快節奏電影,看慣了好萊塢腥風血雨槍戰豪車的奢華,這部溫馨的幽默的電影還是讓我增加了不少好感。至少這部電影沒有當下流行的小三破壞家庭,沒有宮廷穿越,沒有房奴車奴孩奴,沒有那麼沉重的壓抑你喘不過氣的調調,陳桂林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底薪階層的父親,也是傾盡了對女兒的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